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13-02-02 13:59张敏王升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头孢病历预防性

张敏 王升

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但在确有指征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中规定的要求来使用,一旦在使用中出现不合理,不仅会造成药源性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还可能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1]。为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调查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45例(其中腹股沟疝气修补术126例,骨科内固定物取出术73例,甲状腺手术4例,乳腺手术2例,静脉曲张结扎术23例,腘窝囊肿切除术11例,腮腺手术3例),填写抗菌药物医院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住院号、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诊断、用药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用药天数等。

1.2 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对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 本次抽查245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有166例使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7%,全部为单联使用,无联合用药情况。

2.2 抗菌药物的预防时机及用药时间 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166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术前30 min~2 h给药的有162例(97.6%),有4例术前未给药,术后追加。用药时间,在 166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24 h的有 93例(56.0%),24~48 h之间的29例(17.5%),>48 h的44例(26.5%)。

2.3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品种 在16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主要有三大类:青霉素类,阿洛西林7例、美洛西林4例(共占 6.6%);头孢菌素类,一代有头孢唑啉 84例(占50.6%),二代有头孢呋辛 42例、头孢替安 4例(共占27.7%),三代有头孢曲松1例、头孢噻肟1例(共占1.2%);其他 β-内酰胺类,头孢西丁8例、头孢美唑10例(共占10.9%);林克酰胺类,克林霉素5例(占3.0%)。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 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67.7%,使用率较高。《抗菌原则》中规定,清洁手术一般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少数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如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卫生部38号文规定,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手乳腺手术等七类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我院使用率为67.7%,远远超过了上级的规定,并且以疝气修补术为多,存在有明显扩大范围使用的情况,认为使用了抗菌药物就可以避免术后切口的感染,其实对于清洁手术而言,抗菌药物不是万能的,它不能替代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

3.2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机及使用时间 本次抽查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手术病历,在16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有162例在术前30 min开始给药,有4例于术后开始给药。《抗菌原则》与卫生部38号文规定,Ⅰ类切口手术术前0.5~2 h开始首次给药,使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因此,手术前>2 h,或手术结束,患者回到病房后开始给于抗菌药物将不能有效抑制或杀灭已侵入组织的细菌[2]。

《抗菌原则》与卫生部38号文规定,Ⅰ类切口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手术时间较短(<2 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或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 h。本抽查中,术前用药一次的为88例(占53%),<24 h的93例(占56%),>24 h的73例(占44%),预防用药时间未达到要求,超过了规定,尤其是骨科的Ⅰ类切口手术,手术后连续用药数次或数天并不能降低手术后感染率[3]。因此,术后长时间用药并没有必要。

3.3 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品种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4]。《抗菌原则》与卫生部38号文规定,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来选用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本次抽查中,选用头孢唑啉84例(占50.6%),头孢呋辛及头孢替安46例(占27.7%)。在药物的选择上,一定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综上所述,在抽查中我院存在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如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高、预防用药时间长,用药时机不当等问题。

因此,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规范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

[1]谢健,王尧,李江,等.215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8):64-65.

[2]陈瑞玲,赵志刚,王孝荣.某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中国药房,2008,19(8):573-575.

[3]黄娟,覃金爱,黄晓红,等.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1):27.

[4]饶智燕,李庆,鄢瑾,等.基层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中国执业药师,2012,9(8):3-6.

猜你喜欢
头孢病历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强迫症病历簿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