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2013-02-02 13:59陶冶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肌松交接班医师

陶冶

麻醉后恢复室亦可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对麻醉手术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到稳定的单位。在国内很多大医院虽然设有恢复室,但是有关恢复室护理质量控制的报道却不是很多。从我科设有恢复室启用到至今设置了一套很适合控制恢复室质量的护理管理系统,实践效果良好。有人认为实施麻醉后恢复室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且降低病死率。

1 一般资料

患者就医时间从上午8时至晚上7时,但是由于患者复苏的治疗需要,经常要加班开放到晚上9时左右。每天收治大量患者。从使用至今共收治病例患者的年龄自出生几小时至90岁不等,从来没有1位患者在恢复室复苏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

2 护理

2.1 护理准备 麻醉之后恢复室护士每天上班后需要做的工作有调节恢复室室温在22℃~24℃、湿度50%~60%,检查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吸引器、呼吸机、监测仪、气管插管工具等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运作良好,检查抢救药品齐全并一直处于备用状态,检查中心供氧压力是否达到正常标准及供氧装置是否损坏。

2.2 严格的床旁交接班制度 当患者被送进恢复室的时候,由负责该患者的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与恢复室麻醉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床边交接班,详细了解手术情况、麻醉方法和术中处理情况,时刻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检查手术部位、输液、各种管道的情况,仔细做好床边交接班,详细记录观察资料。

2.3 转出护理患者 经恢复室观察护理,患者意识逐渐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符合转出标准,需要由恢复室麻醉医师和护士一起护送患者返回普通病房;若患者病情不稳定或者需进一步呼吸支持,这就需要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进行商量,送入ICU监测治疗。患者送到病房或ICU之后,由恢复室麻醉医师与护士和病区医师及护士在床边交接班,详细填写交接班记录,且告知注意事项,保障患者安全。

3 讨论

手术结束后早期,因为各种麻醉药作用还没有完全清除,所以是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据调查,术后死亡病例高达一半以上是发生在术后第一个死亡原因,且并发症的出现,主要是提示术前准备不够充分,麻醉处理不充分或恢复室麻醉医师及护士的处理欠妥当。当两药同时静注后,若出现心律先快后慢,严重者会出现心动过缓,应该与新斯的明同时静注适量的阿托品,之后再追加预定值的其他药物。呼吸道欠通畅、呼吸异常、口鼻咽手术切口、渗血、分泌物堵塞、肥胖、老年人口咽部组织松弛易发生舌后坠等都是常见的发病原因。老年患者的重要脏器代谢逐渐功能下降,麻醉药物的代谢清除比较减慢,加上术前并发症多,并且多有潜在性酸中毒的危险。抵抗缺氧时间明显减少,恶性肿瘤比例增加,而胃、食管癌比例也会上升。患者因为长期进食困难,多数会伴有慢性营养不良,这也是致使老年患者麻醉恢复延迟的主要因素[1]。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各项检查,所占比例多数为年轻患者。早期,末次追加肌松药之后,使用肌松拮抗剂和较大剂量多沙普仑且早期拮抗不但延长肌松恢复时间,而且使肌松恢复速率减慢,多沙普仑为非特异性呼吸兴奋药,当起效时间达到高峰时,作用会持续。当其作用达到高峰时,潮气量会增大,若仓促拔管,等到作用高峰一过,再也许会再次陷入呼吸抑制,所以拔管时机的选择极其重要。结肠癌根治手术为女性肥胖患者带来福音。当出现低氧血症后,面罩加压呼吸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再次插管,这样可能与肥胖患者颈短、麻醉药物残余作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欠通畅以及功能余气量减少,使切口疼痛导致腹肌痉挛引起低氧血症等。有关术后恶心呕吐,本调查发现,这与患者的麻醉药物,手术种类,术后止痛药的使用有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致其原因有可能是与女性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或其他激素的水平有关。小儿静脉麻醉的发生率与之前相比明显下降,也许是与弃用以往单纯使用氯胺酮静脉,全麻而常规应用异丙酚,异丙酚降低了生生率和重防性使用止吐药有关。小儿口鼻咽手术,成人胃肠道手术的发生率较高,也许与分泌物及手术刺激有关。清醒后静注曲马多过快的发生率高,氢溴酸高乌素比曲马多止痛的发生率低,预防性使用止吐药可使发生率降低使苏醒延迟这样于麻醉药物相对过量和术中低氧有关,也与术前、术中不恰当的用药有关。之前有过病例,老年患者术前用药为东莨菪碱,让术后苏醒延迟。烦躁,导尿管对尿道,膀胱的刺激是男性患者烦躁的常见原因。切口疼痛,尤其是在术毕没有清醒时,患者使用较大剂量的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后。脑外伤术后,智力下降,对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差,缺乏安全感,致使烦躁不安,在亲人入室陪伴之后立即安静合作。阿托品当作术前用药,术中纠正心动过缓,大剂量阿托品会使中枢有明显兴奋作用,能引起烦躁不安、幻觉多语、谵妄等多数现象,对些药物对老年患者一般属于禁忌药物。

[1]谢荣,杨拔贤.现代临床麻醉和重症监测治疗手册.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22.

猜你喜欢
肌松交接班医师
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手术室采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的效果分析
老年脊椎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手术条件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2008年—2017年我国护理交接班研究热点共词聚类分析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