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存取环境下高校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2013-02-15 04:27湖南大学图书馆长沙41007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8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馆员学科

●何 平,陈 希(湖南大学 图书馆, 长沙 410079)

1 学科IC构建的理论基础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 IC)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获取运动背景下,以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为目标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1]1999年,美国学者Donald Beagle对IC的概念、构成元素以及服务方式等内容进行了分析;Nancy Kranich在研究报告中从开放获取运动的角度描绘了IC的未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IC理念的引进,国内对IC的研究成为热点,如吴建中、[2]盛新军[3]等分别从IC的研究背景、IC的实际操作以及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等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正是由于这些IC理论的引进、研究的日趋成熟和一些先进实践活动的不断尝试,学科IC才在这种开放获取环境下发展起来一种面向特定学科服务群体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

2 学科IC的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学科IC是以学科为单元,将空间、资源和服务有机整合,为用户创造和共享信息资源、进行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空间和平台,是IC的升华和提炼,也是学科导航和学科信息门户的延伸和拓展,其目标是专门针对学科建设,挖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1992年8月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是学科IC的最初雏形。目前港台及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也相继进行着一些开发与应用,如香港岭南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在2005年宣布实施IC服务计划,内地高校图书馆目前有东南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湖南大学图书馆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应用尝试。笔者通过淬炼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充分吸收国内外专家、同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出一条基于IC的学科化服务路径,设计了一种将整合空间、整合资源与整合服务有机融合的学科IC构建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学科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科综合信息的开放获取和知识共享。

2.1 整合空间

2.1.1 设立学科馆

学科IC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结合,设立学科馆的目的是将物理空间逻辑化,达到极尽缩小学科信息查询半径、学科信息高度集成的目的。物体空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是学科IC空间规划的基础,构建学科IC首要思路应是科学设立学科馆。学科馆的设置,一方面需配置丰富的本学科的专业图书、期刊、报纸和与学科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源,配置一批能提供学科信息检索的电脑、软件,配置一些本学科信息资源的资源导航和学科IC服务平台等;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分设多个区间,如个人学习区、学科讨论区、参考咨询区、文献复制区、休闲阅览区、文献资源区、视频演示区等,以满足用户在同一空间里学习、研究、教学、交流的需求,从而最终实现个体空间与群体空间交错,独立空间与合作空间并存、安静空间与喧闹空间分离等多元化的空间布局。

2.1.2 构建学科IC服务平台

虚拟空间的构建应立足于开放存取空间,应紧紧围绕学科单元来建设学科资源与服务整合的平台。在构建学科IC服务平台时,一方面,要能够全面提供本学科的学科介绍、学科新闻、学科文献、学科会议、学科课件、学科人物、学科机构、竞争学科、学科专利、学科平台、学科成果、特色服务等学科资源和学科信息服务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Web和网格等新技术去构建新一代的虚拟空间环境,建立虚拟咨询台、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学术交流平台、网上学术研究室、用户预定系统和资源博客等虚拟空间,以一个完整的、无缝的技术、资源、咨询和培训的统一服务体来满足用户的学习、研究、教学与交流的需求,确保资源的全面,技术的先进,空间的开放,服务的方便,利用的快捷。

2.1.3 开展合作与协同

学科IC的构建不能只局限于图书馆内部,还需要其他部门的联合建设与配合,主要的合作伙伴有:(1)图书馆,主要负责组织、搜集、整理学科信息资源以及学科IC服务平台的建设,负责资源使用方面的参考咨询和开展学科信息服务。(2)信息软件公司,主要负责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支持,为学科信息资源搭建系统平台,协同图书馆进行学科IC服务平台的技术开发与建设。(3)学院的学科团队,他们更了解本学科资源的权重,通过其参与资源的创建能够有效发掘价值信息,为学科IC的建设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学科分类资源。只有通过三方的合作与协同,才能实现技术、资源、人文三者的有机结合。

2.2 整合资源

2.2.1 横向资源和纵向资源整合

目前,在开放存取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复杂,海量的数据涉及自建的书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购买的各种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会议论文、专利索引等中外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来自不同的数据提供商,数据库结构各不相同,检索界面相互独立,检索方法也不一样,一部分数据库服务器设在本地图书馆,还有一部分要通过Web方式远程访问。因此,我们在构建学科IC服务平台时既要横向整合本学科领域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系统,提供分布资源的集成界面,实现同构和异构数据库的整合检索;又要纵向整合本学科领域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按照用户信息检索与利用流程实现各个资源与服务系统间无缝链接。包括图书馆OPAC系统的整合、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整合、电子资源之间的整合、期刊、报纸和图书的整合、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的整合、自建数据库和购买数据库之间的整合、图书馆与其他高校馆合作平台的整合以及与CALIS系统资源的整合等。

2.2.2 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整合

当前大多数图书馆都是以信息门户的形式对馆藏资源进行揭示的,但是信息门户的结构和资源的布局普遍存在杂乱、无序和不科学等问题。学科IC能解决好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的整合问题,采取的办法是将本馆、网络和各种共享平台拥有的学科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融合、聚类、重组,形成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具体来讲,就整合的内容而言,应全面考虑馆藏和开放存取的图书、期刊、论文、项目、课题、教学课件、工作文稿、音频、视频资料等;就整合的形式而言,既要将馆藏资源中的学科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又要将开放存取环境中的学科资源整合到图书馆的公共检索系统中、学科用户服务系统中、专业学习平台和电子资源检索平台中;就整合资源的布局而言,应包括个人学术网站资源、机构型知识库资源、学科型知识库资源、国家型机构知识库资源以及国际型机构知识库资源;就整合的模式而言,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全面开发。总的原则是要将开放存取资源渗透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各个环节,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真正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所利用。

2.2.3 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整合

要使多元化的学科信息资源成为有明确目标指向的序列化的专业知识,就必须对学科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选配、科学的整合、高密度的浓缩和深层次的加工。一方面,要按照用户的需求从馆藏资源、网络资源和共享资源中整合出与学科相关的静态信息资源,组织成不同的栏目,如学科文献、学科课件、学科机构等,以学科IC服务平台的形式发布到网络上;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掌握静态资源,而且需要及时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捕捉社会实践中、科学研究中稍纵即逝的发展动态及情报,以及各个学科当前以至将来的研究热点、学科带头人,并预测学科的发展方向。[4]因此,学科IC的建设还需要对这些与学科相关的动态信息进行挖掘与整合,同样以栏目的形式进行资源发布,每个栏目的数据资源都要能提供引导页和相关链接,提供内容简介,对相关的地址和文献提供链接。用户在访问该服务平台时,只需激活相关的链接,就可以浏览到本学科的大量相关资料。

在开放存取环境下只有对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进行逐层、逐类地开发和利用,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网络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实现学科IC建设向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方向发展。

2.3 整合服务

学科IC的构建从信息的收集、描述到储存、服务,整个业务流程都是围绕着学科信息资源的整合而展开的,这种整合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信息服务。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来考量,学科IC的构建应着力于为图书馆开展学科特色服务、学科推送服务和学科馆员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

2.3.1 学科特色服务

学科特色服务是基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依托学科IC服务平台,针对学科用户开展的特色服务。应该涵盖以下内容:(1)检索服务,为用户提供图书馆的整合检索平台,包括OPAC馆藏检索、图书检索、期刊检索、各共享资源平台、E读、CCC、数字资源检索等。(2)引导服务,提供读者引导系统,以平面图的形式引导用户准确地检索到图书馆的馆藏分布、资源分布与读者服务的相关信息。(3)咨询服务,提供各种咨询平台的链接地址,解答用户在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中的各种常见问题,包括CALIS的联合问答、虚拟参考咨询、馆长信箱、图书馆官方微博、常见问题FAQ等。(4)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提供图书馆与各合作馆之间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服务介绍、相关政策、合作介绍和相关链接,方便用户享用本馆没有的,而共享平台上拥有的学科信息资源。(5)移动服务,又称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可以借助无线网络,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查询、浏览与获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资源分享和学术互动,打破既往图书馆服务空间和时间固定化限制的服务模式。

2.3.2 学科推送服务

学科推送服务是学科IC中针对学科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定制、RSS定制与学科信息推送的服务。首先,要链接跟踪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博客或相关的信息源,从中了解最新学科前沿与动态,激发用户学习和科研灵感;其次,通过个性化推送技术,使用户可以接收到学科IC服务系统推送的图书馆最新资源简介、数据库试用、相关用户的培训、数字资源的培训、相关学科资源利用的统计数据、新书通报(收集近一个月内图书馆到馆的本学科的新书)等,以及接收到服务系统根据追踪其信息行为而主动推荐的资源。

2.3.3 学科馆员服务

学科馆员服务是图书馆面向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背景的、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开展的一项全方位、多功能、主动性的基于IC的学科化服务。(1)建立学科馆,提供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共同参与、双向交互、开放获取、知识共享和协作研究之地,使学科馆员能够在信息检索、采集、分析、评价、聚合、过滤、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提供学科导航、学科服务平台及个性化服务。(2)建立用户预定系统,用户通过预订系统,填写个人信息、研究内容以及预订时间,由学科馆员审核,并通过学科IC服务平台,整理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索引,供用户使用。(3)建立学术交流平台、网上学术研究室和资源博客等虚拟交流平台,方便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学科馆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4)设立学科馆员虚拟咨询室,使学科团队成员能够在研究、创作和发表过程中与学科馆员及时交互协作。学科馆员和学科团队成员既可以在图书馆的学科馆进行现场交流协同,也可以通过虚拟环境交互协作,实现实体场所和虚拟交流空间的有机结合,让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主动嵌入到学校的学科教学科研中去。

[1]任树怀,盛兴军.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建构与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4):34-40.

[2]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3]盛兴军,任树怀.论信息共享空间体系结构与实施策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77-381.

[4]林平忠.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1):59-61.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馆员学科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