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产业分析与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2013-02-16 01:59
当代经济 2013年12期
关键词:襄阳专业化发展

○ 李 攀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自从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襄阳市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加快发展经济。2012年襄阳市又提出建设四个襄阳建设目标。抢占产业分工制高点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纷纷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产业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襄阳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所处工业化阶段

1、襄阳市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转变,第一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则持续上升。

襄阳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又有特殊的一面,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表1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产业在襄阳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且每年下降的幅度基本保持稳定,均在1个百分点之间。这符合世界主要工业国演化规律。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大,而且不断上升。从表1可以看出,2003至2012年间,第二产业在襄阳市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虽然2003到2005年有所下降,但已由2005年的40.1%上升到2012年的57.1%,上升幅度达17个百分点。襄阳市第二产业产值与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差自2003年的14.26%逐步缩减到2005年的0.5%后出现了开始扩大的趋势,到2012年已扩大到28.4%。

2、襄阳市目前所处工业化发展水平

我们通过计算霍夫曼系数来判定襄阳市工业化所处发展阶段。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之比来反映重工业化程度。霍夫曼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下降的。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轻工业)的净产值/资本品工业(重工业)的净产值。

表2

从表2可知,霍夫曼比例小于1,所以可以判断,襄阳处于第四阶段,即生产资料工业领先增长,标志着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襄阳市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阶段,并且向工业化中后期过度。

二、襄阳市主导和支柱产业选择

霍夫曼定理认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属于重工业生产领域。重化工业是规模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产业,制造业的大规模的发展能够支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重点研究第二产业选择问题。

1、支柱产业选择研究方法与模型

首先判断产业发展优势。反映产业发展优势的具体指标包括:某产业部门的产值、某产业产值在全市的比和比较优势系数。

比较优势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表1 2003—2012年襄阳市三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式中ai表示研究区域某产业部门的增加值,Ai表示其上一层次区域某产业部门增加值,b表示研究区域国内生产总值,B表示其上一层次区域国内生产总值。Ei>1,表明该产业部门具有比较优势;Ei<1,表明该产业部门不具有比较优势。

表3 2012年第二产业主要部门比重及比较优势系数

2、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方法与模型

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判定:

式中,qij表示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eij表示i地区j部门的产值,ei表示i地区工业总产值,Ej表示全国j部门的总产值,E表示全国工业总产值。

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判定:

公式(3)与(2)含义一样。Xij表示i地区j部门的专业化系数。当Qij小于等于1时,xij小于等于1,表示i地区j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低;Qij大于1时,xij位于0和1之间,表示i地区j部门的专业化水平高。

2012年襄阳工业总产值为1428.1亿元,其中汽车产业完成产值1295.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0.74%。同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235319万亿亿元,其中汽车产业总产值为5.29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22.48%。可以得到:

Qij=eij/ei/Ej/E=4.036

Xij=1-1/Qij=0.752

因此,2012年襄阳汽车产业的区位商是4.036,是襄阳市的专业化生产产业,其专业化系数为0.752。

从上述可以得知,可以选择汽车产业是襄阳的主导产业,具有区域专业化生产优势,可以选择现代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产业为“五大支柱”。

三、襄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襄阳现阶段工业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重型化发展,重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襄阳目前无非主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发展问题。

1、襄阳现阶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主导产业结构升级有待改善。襄阳拥有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整车的核心技术80多项,有些甚至达到国际水平,但产品大多处在小批量生产至技术改进阶段,因产品检测中心、技术检验中心、产学研合作等涉及自主创新平台的系统和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滞后,企业只能依靠大规模示范运营来检验产品的可靠性。

(2)金融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资金制约严重。高新技术和资金密集性行业,无论是研发和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襄阳支柱产业企业多为民营,大都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融资能力较差。

(3)人才短缺问题严重。高级人才匮乏,整体素质偏低,亟待培养提高。高等高职教育服务襄阳经济发展欠缺。湖北文理学院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及相关专业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多数被外地“签单”,未能进入到襄阳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来,进一步影响了企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

(4)襄阳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数制造企业缺乏原创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发明专利申请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比例偏低。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投资的渠道、投融资的要素聚集不够。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偏少,产学研合作推进相对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2、襄阳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1)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条,着力提高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配套以及研发水平。作为“产业襄阳”的龙头,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综合示范区和享誉国内外的汽车名城.打造中西部汽车城。

(2)着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企业融资环境,重点引进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估机构、资产评估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配套中介服务机构,实现中介服务集约化,为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为产业襄阳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组建“襄阳大学”,整合襄阳高等高职院校。培养适合襄阳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襄阳高等高职教育要坚定不移地服务于地方支柱产业,针对省域副中心城市、内陆汽车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区域和产业特点,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的社会服务。培养目标定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襄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形成“政校企行”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机制。“产学研”结合,把襄阳产业的动态变化和企业的人才战略作为跟踪、研究和服务的对象,以紧贴襄阳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为主的专业为突破口,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建立战略。

[1]赵彤:江苏区域产业结构比较与区域协调发展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8(10).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林颖: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服务襄阳经济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5).

[4]唐卫东、罗春红:浅议构建适合襄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5]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产业襄阳发展战略规划[Z].2012-10-18.

[7]桂乐政:苏州科技创新与创业人才发展研究[J].人才开发,2012(5).

猜你喜欢
襄阳专业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