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引领,扎实推进,开拓创新全国第三十五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举行

2013-02-21 12:06/
上海质量 2013年9期
关键词:标杆活动质量

/ 文

9月15日至16日,以“标杆引领,扎实推进,开拓创新”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十五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质量协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质量协会会长贾福兴,中国质协名誉会长、卓越国际质量研究院院长陈邦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孙会川,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向明,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刘卓慧等领导出席大会。

来自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包括香港特区以及台湾地区中华台北中卫发展中心的代表1100余人参加会议。上海市质协率20家企业代表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推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服务企业发展大局

贾福兴会长在大会开幕式上,充分肯定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实现质量强国中的作用。他对如何推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树立群众意识,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要把维护员工权益,将尊重员工意愿放在首位,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营造良好的质量改进氛围,制定有效激励政策,最终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二是服务到位,各级领导和质量管理小组推进者,应具有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精神,具备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摒弃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经常与一线员工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予以充分解决。三是普及到位,要扩大质量管理小组的覆盖领域。

二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坚持三个创新。一是选题创新。二是要做到活动过程创新。注重发布形式,通过演讲、发布会等多种形式扩大影响力,利用网站、论坛、微博等现代化交流渠道搭建沟通平台。三是要方法创新,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质量方法,加大质量管理方法在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将方法转变为实际生产力。要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优秀成果在管理上的启发借鉴作用,在专业技术上做好成果的分享和转化。

三是注重质量意识,抓好三个深化。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在开展质量小组活动中,应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优取胜的意识,每个成员要与组织的价值观和取向一致。二是深化实践活动,组织的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在质量与效益的牢固基础之上,质量管理要注重基础建设,从班组抓起,要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不仅需要广大员工的参与,还需要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三是深化活动机制。质量管理小组的持续开展需要长效机制。组织要建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中长期规划,要将工作纳入年度质量发展目标,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中央企业要起带头和表率作用。确保质量管理小组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激励机制到位。

工信部科技司沙南生副司长在大会上作了“深化推广QC小组活动,为工业经济发展大局服务”讲话。强调指出2013年,工信部组织“工业质量品牌培育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是以质量工程技术应用为重点,树立质量标杆,总结推广标杆经验。质量管理小组是学习实践标杆经验的主力军,今天的大会的主题是“标杆引领,扎实推进,开拓创新”,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这是对工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支持和贡献。同时提出深入推广QC小组活动,要加强引导,让QC小组为工业发展大局服务;要学习和实践适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监督司孙会川副司长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走质量共治之路”讲话。强调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工作中大有可为。同时希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更多的职工重视质量工作,有针对性地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在质量责任、名牌战略、技术标准、质量诚信等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突破。

2013年全国QC活动成果丰富

中国质协刘卓慧副会长作了2013年度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一年来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情况,列举了质协系统和企事业单位在推动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方面的突出做法和经验。

全国QC小组注册率、活动率及成果率稳步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度共注册QC小组158万个,累计注册3412万个,年创可计算的经济效益达465亿元,累计效益达7465亿元。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近40个地区和行业的质量管理小组注册数过万,创造效益过亿的行业和地区有50个,比2012年增加了9%,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海市QC活动普及突破了30%,成果率达到80%。2013年全国共涌现出1630个全国质量管理优秀小组,146家优秀企业,143名卓越领导者,177名优秀推荐者。

从2013年QC活动情况看,社会各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质量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省市区行业、企业QC小组的推进体系和机制不断改善,为QC小组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提供了有效地保证。全国90%以上的地区相继颁布了本地区开展QC小组活动的管理办法。2013QC活动年确立了“标杆引领”的活动主题,通过典型引导、典范借鉴,使广大企业QC小组在活动中树标杆、学标杆、超标杆、争标杆,带动QC活动整体水平和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一年来,全国QC小组在实践中从管理技术等多个层面,实现了创新。组织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很多企业将QC小组的活动向供应商延伸,组成了跨公司、跨部门的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不断创新。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优秀成果回头看活动。对上年度获奖的重点课题成果进行跟踪,将形成的技术秘密纳入公司的知识管理范围,确保QC活动有效循环地向前发展。

对2014年QC活动,刘卓慧也提出了几点要求,同时希望发挥好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各个组织的协同推进作用,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小组活动的管理办法,构建QC小组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创造条件,调动员工积极性,落实激励政策。

港台同胞积极参与,医疗教育领域进一步拓展

本次大会是一次回顾和总结,也是QC活动的展示平台。会上共有51个QC小组分会场发表成果。根据专家评审和代表投票,分别评选出10个“成果发表优胜奖”和11个“成果发表人气奖”。本次会议继续开设“健身房”——体验式发表和“问诊室”——专家答疑。今年没有参加大会交流的企业代表,进行了自发的体验式发表。“问诊室”分会场座无虚席,提问踊跃,直接与专家进行对话、交流,代表们反映这种形式非常好,解决了实际问题,明确了活动方向。本次大会一个显著特点是参与度广,港台同胞也借这次机会和其他省市的代表进行了交流。

台湾同胞将质量管理小组称为“品管圈”,台湾中卫发展中心文教推广组及团结圈推行总会秘书处林淑芬经理在闭幕式上,介绍了台湾品管圈的发展模式和特色介绍。这是台湾地区促进产业联系的一个社会团体。台湾地区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引入了“品管圈”,80年代到90年代,是成长期,开展了一系列的竞赛,来提升影响力。1991-2000年,医疗行业开始加入团结圈活动,到了本世纪,活动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学校、行政管理、高铁等行业都开始开展活动。每年中卫发展中心组织的活动中,大约会有100多个“圈”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医疗行业会占到40%-50%。每年他们还会进行评奖,奖励那些优秀的小组。

香港地区这次有4个小组参与现场发布。他们分别来自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他们也将质量管理小组称作“圈”。在交流中,大家十分关心他们的激励机制是怎样的。其中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员工近15000人,有800来个“圈”,近8000人参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代表说,公司认为最大的奖励,是员工通过参与“圈”,提升了业务能力,而且每一次公司的发表会,公司上上下下的管理者都能认识你,这也是很好的事情,对职业生涯很有好处。这就是他们眼中最大的激励。

参加本次交流的还有几个来自医疗行业的案例。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实践先锋QC小组的《提高婴幼儿患者血标本利用率》,通过小组活动,提高了血标本利用率,减少了患儿抽血次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项活动是由院长亲自推动,全院协调,保证了项目的实施。海南省人民医院征·雁QC小组《降低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率》保证了医疗安全。还有山西省一O九医院微创QC小组的《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率》通过提高诊断率等一系列措施,减少了中转病例,也就是减少了微创手术过程中“小刀改大刀”的病例,减少了患者痛苦,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在教育行业,今年也有交流的案例。兰州石化幼教中心东苑小区幼儿园“快乐精灵”QC小组的案例是《提高4-5岁幼儿“友爱互助”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合格率》,通过改进教材,制定全新教案等改进措施,提高了“友爱互助”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合格率。

这些新领域的交流案例,拓宽了QC小组的选题范围,对QC活动在这些领域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很有启发意义。

据悉,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制水分厂二中水乙班JK小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移动互联网部“优翼青春”QC小组等27个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中船上海船舶工业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朱凯等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八O五工厂军械修理厂孙宏东等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称号。

猜你喜欢
标杆活动质量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质量”知识巩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哨兵“后退一步,走”,树立“守规矩”鲜活标杆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