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验题缘何难拿高分——基于应试倾向实验教学与能力倾向实验考查冲突的剖析

2013-02-22 09:15
物理教师 2013年3期
关键词:纸笔测力计应试

王 鑫

(江苏省海门中学,江苏 海门 226100)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1年和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的阅卷工作,其中,2011年批阅第10题,该题为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题,2012年批阅12 B模块(即选修3-4模块)的第2题,该题考查“测定玻璃折射率”.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实验题中,考生出现了大量理论上正确.实际操作中却错误的解答,而且他们往往错得非常相似,这是学生与命题专家思维上存在本质差异,还是我们当前的高中实验教学存在着什么问题?弄清这一问题无疑会对促进日常教学与考试的沟通有很大的帮助.

1 高考实验题及其分析

笔者分别对这2个试题的主观性较强的小问进行了抽样统计,样本为随机抽取的500份试卷,具体题目、正误分布及分析如下.

图1

题1.(2011年江苏高考卷第10题)某学生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某次实验中,该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答案:(1)3.6. (2)(D). (3)① 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② 减小重物M的质量(或将A更换为较大的测力计,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

第(3)小题错误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对第(3)小问,答对率不到25%,而近60%答错的考生填写的是“减小夹角B OA”或“改变A的角度”.之所以这样答,从学生角度看,他们是在对力的合成掌握的基础上得到上述结论的,即在合力不变的条件下减小两个力间的夹角而使分力减小.

从理论上看,学生分析似乎没有错,但是他们忽略了实际的操作,而命题人的意图恰恰是考察实际该如何操作,自然学生解答与参考答案不一致.

图2

题2.[2012年江苏高考卷12 B(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试验中,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2个大头针A、B,在另一侧再竖直插两个大头针C、D.在插入第4个大头针D时,要使它________.图2是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痕迹,其中直线a、a′玻璃砖的两个边.根据该图可算得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2)挡住C及A、B的像;1.8(1.6-1.9都算对)

第1空错误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对第1小空,答对率不到36%,而有30.4%的考生认为“CD与AB平行”,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折射后,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应该说他们对光路的分析非常到位.然而,同参考答案相比较,占比为30.4%的考生又都忽略了一点,即实际操作中该注重什么.

2 实验教学与考试考察冲突的剖析

如前述,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人对中学实验教学的期望,是一种“能力发展观”.对物理实验的考察,尽管是“纸笔测验”,但命题时还是力图通过“纸笔测验”来考查学生的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在内的实验能力,他们对实验的考察要求强调了如何“操作”,要体现的是“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得分”的实验设计理念,这使日常教学中不做实验,靠死记硬背应付实验考试的招数难以奏效.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的日常实验教学,在较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应试发展观”这一倾向.“应试发展观”将能力“异化”、“窄化”为知识并直接灌输给学生,其认为目前高考实验还是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无法在实际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根本不需要动手实验,只要反复操练纸笔实验题就可.在平时的纸笔实验题中,由于缺乏命题专家的精心打造,其设计水平往往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实际参与实验的程度,学生在平时实验题的“纸笔测验”中也往往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也进一步导致“应试发展观”理念的根深蒂固.一个佐证就是,上面两道高考实验题的主要错误,其实就是很多常见纸笔实验题中的“标准答案”.

命题专家的“能力发展观”认为,高中物理实验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验教学不应只强调结果,更应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在教学方式上,应当提倡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无论是实验前的设计、实验操作的进行,还是实验数据的处理,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应用其已有知识,创造性地构思、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综上,追根溯源,上述学生解答与参考答案的冲突,其根本原因并非是学生与命题专家思维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是日常教学“应试发展观”同命题专家“能力发展观”的冲突.高考实验题的这种能力导向也给我们以启示,实验是物理的基础,需要我们在日常实验教学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实验操作,注重实验过程,还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还学生自主设计、大胆构想的空间,从而达到锤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纸笔测力计应试
“无纸笔”闯关,乐翻天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单宝塔诗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诗书画印纸笔——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