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投入建信息化校园 文化先行促跨越式发展——专访张家口市桥西区北新村小学付晓萍校长

2013-02-24 02:27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读书学校

□本刊记者 赵 媛 张 鹏 裴 俊

付晓萍,中共党员,河北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现任张家口市桥西区北新村小学校长。1992年任桥西区教育局党委办主任,2002年7月任桥西区南菜园小学校长,2005年6月任现职。工作期间曾获得全国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阅读教育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园丁、师德先进个人、图书工作先进个人、张家口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魅力校长、骨干校长、市级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张家口市桥西区北新村小学(以下简称“北小”)地处张家口市老城区,是一所拥有50多年建校历史的市级示范性学校。其南面紧邻市郊农村,生源多为普通工人、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一些问题被逐渐放大,不仅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也严重制约学生今后的发展。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学校开始借助装备手段,以校园文化为核心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兴道路,结合一切力量办“为学生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

校园文化 丰富内涵显特色

近年来,随着学校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怎样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每一个“北小人”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对众多名校发展历程的学习探讨中,学校领导认识到,学校要发展,文化需先行。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它集中反映了学校的个性和精神风貌,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近年来,北小在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化的构建放在首位,秉承“为学生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提炼出“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在师生精神风貌、思想理念、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隐形”文化的建设中不断思考、实践,并形成了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四主线”教育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肯定。

首先,以“红色文化”为抓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学校把英雄中队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开展 “红领巾长征行动”,在校园内建立“大渡河十七勇士纪念壁”,到张家口市崇礼县寻找“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熊尚林烈士墓地,和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小学建立“手拉手”联系等活动,引领学生寻找英雄、认识英雄、了解英雄。同时加强和革命前辈的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英雄人物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其次,以“行为文化”为重心,提升学生礼仪修养。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针对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礼仪常识入手,引导学生举止文明。

第三,以“传统文化”为精髓,塑造学生丰富内涵。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年级主题教育的方式,有重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一年级:入校礼仪教育;二年级:热爱集体教育;三年级:感恩教育;四年级:明辨是非教育;五年级:诚实守信教育;六年级:克己励志教育。旨在通过小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第四,以“书香文化”为特色,陶冶学生儒雅气质。2006年学校提出“创建书香校园”的构想,建成了融借、阅、藏为一体的图书馆,开通了全天候的“图书超市”。在此基础上,向全体家长发出了“创建书香家庭”的倡议,成功开展了“共读书,同感悟”“共读书,同创作”系列亲子活动,从2008年起,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读书节活动。

图1 第五届读书节上曹文轩教授与学生共同学习

北小在推出各种异彩纷呈的读书活动基础上,以制度引领促进兴趣向习惯的转化。重点开展5项工作:一是将读书指导课确立为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设置之中。二是定期推荐各年级阅读书目,让好书成为孩子的朋友。三是设立全校统一的读书时间,鼓励学生自由读书。每天下午2∶30~2∶50为学生读书时间,学校每周对各班读书情况进行点评,并列入“书香班级”的重要考评依据。四是充分发挥网站功能,化解学生阅读难题。五是加强课题研究。

积淀孕育创新,智慧创造价值。在北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四主线教育”已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河北省文明办和团省委曾两次到北小进行调研;“英雄中队”创新案例在省“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比中获奖,学校被评为市省两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获张家口市文明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近期,北小又荣获“全国校园文化研究基地”和“全国阅读教育先进集体”的称号。

教育装备 奠定基础助发展

自2001年被授予河北省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来,学校一直站在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实验校的先导性、示范性、实验性特点。为创建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环境,抢占信息教育先机,提升信息化装备水平。北小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力争超前的原则,高标准地设计学校网络布局,加大学校信息化硬件投入。

从2005年到2008年,北小陆续为24间教室和2间专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安装了数字化班班通(包括计算机、液晶投影仪、电动屏幕、音响设备),每间教室均接入互联网。学校还建有计算机教室和计算机活动室各1个。北小于2006年年底重新改建了12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并配置计算机、影碟机、液晶投影仪、视频展台、电子白板、电动屏幕、音响、录像机等设备,既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使用,还可以服务于区大型公开课和会议报告。

北小先后投入8万元进行图书馆改扩建工作。图书馆原面积仅为45平方米,为解决其空间狭小的问题,学校打通楼内储物间,巧妙地利用走廊、小厅,建成融藏书区、阅览区和阅览长廊为一体的“书馨园”。扩建后,图书馆面积达88平方米,馆内藏书35 774册,报刊近20余种。图书馆设计独具匠心,具有浓郁的读书氛围和文化气息。书架、桌台色彩温馨,长椅、小凳充满童趣;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催人奋进,“心灵回声”“新书推荐”两大栏目的新颖内容和一架架图书,每天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小读者,图书馆成了北小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

图2 学生在改建后的多功能厅展示作品

校园网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学校网路实现30兆光纤改造,并配备了1台容量达1 T的惠普高性能服务器,除此以外还配有交换机、路由器、不间断电源等设备。全校遍布近200个信息点,实现校园联网,形成了一个内外交汇、四通八达的网络体系。教师可利用学校为其配备的笔记本电脑实现无线上网、校园联网和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

北小同样重视门户网站的建设,网站突出学校特色,成为学校文化重塑的重要工具。一是发挥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作用。北小在用足用好电教教材费购置教学软件的基础上,通过自制、订购、网上下载等方式,使资源库每学期都有新教育教学资源补充。同时,北小作为河北远程教育网会员单位,可及时接收远程网的教学资源,资源库容量现已达600 G。网管中心将其按新课程标准整合,使之与新课程框架相匹配。二是发挥教师交流媒介的作用。学校大力提倡教师进行软件开发。现已收集6个年级8个学科的课件600多份,教学设计近500项,各年级题库也已颇具规模。对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起到促进作用。三是发挥学校特色展示的作用。依据北小育人的“四主线”教育体系,在网站栏目上设有“书香校园”和“星星火炬”两个栏目,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紧紧吸引着学生和家长的目光。四是发挥自动化管理的作用。北小十分重视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安装了一批实用的管理软件,加强了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行政管理方面,推进管理办公自动化,完善办公和管理系统的配备,运用校园网络改革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课题 提升素质立品牌

除了校园文化的打造和教育装备的投入,学校还利用研究课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整体发展锻造学校优质品牌。学校曾承担《利用读书指导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内外阅读的研究》《校园网环境下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研究》《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等十余项省市级研究课题,多位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用读书指导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内外阅读的研究》这一省规划课题研究中,学校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阅读要求以及小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深入探究小学生阅读教育问题。初步积累总结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构建起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读书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形成切合本校实际和教育特点的课内外阅读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为学校文化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读书指导课,使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分,提升语言积累,优化语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2)通过读书指导课,探索小学生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开拓阅读领域。(3)通过读书指导课,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在研究实践中掌握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方法,形成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4)通过读书指导课,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在全校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积淀。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提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让学生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编辑完成了2~5年级的读书指导课教材,这套教材获张家口市首届校本教材评选一等奖。该课题获河北省教育学会科研二等奖。

图3 教师自主编写的2~5年级读书指导课教材

在这样的课题研究中,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在兴趣的指引下体味学习的快乐,改变自身文化素养偏低的现状;教师则能进行全局把控,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当学生和教师两大主体都得到提升时,学校整体发展势必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校园文化、教育装备、研究课题成为带动北小革新发展的三驾马车,在合力的作用下,综合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锻造品牌特色,让北小的文化内涵教育深入人心,在教育改革风暴中求得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读书学校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学校推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