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和完善我国智能自动化产业体系
——记“2013年中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会”

2013-02-24 02:45梁文莉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授机器人智能

本刊记者 梁文莉

推动和完善我国智能自动化产业体系
——记“2013年中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会”

本刊记者 梁文莉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更新换代,转型升级,逐步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以智能自动化、云计算为代表的各种新兴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场合代替着人类劳动;教育是立国之本,培养满足国家战略转型所需要的优秀毕业生,也是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两大主题的推动下,第五届中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研讨会于2013年8月15日—16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是目前国内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自动化产业、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研究领域的一次高水平、高层次的顶级峰会。

会议邀请到国家科技部有关领导、院士、国家 863 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相关专家;国内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相关研究和生产企业的领导、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国内工业机器人相关用户单位、各地产业园区管理人员等;国内工程教育改革的知名专家、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智能自动化技术学科建设的学术带头人,高等院校相关校长、院长、系主任、实验中心主任,一线优秀教师等,共计200余人。会议旨在突出产业发展研讨与教育改革交流的氛围,搭建产学研各单位之间广泛沟通与合作的桥梁,推进国内智能自动化产业发展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

会议为期两天,通过大会主题报告和专项座谈的形式广泛交流,共有三大主题:一是高峰论坛,国际知名机器人技术及智能自动化企业领导、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国际机器人技术发展状况,中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技术发展态势及产业化典型案例;二是工程教育,以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为主题,邀请相关学者、教育家交流我国高等院校在工程创新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教改方案、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机器人竞赛发展趋势等,助力推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三是投资交流,汇集国内高校、研究院所机器人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邀请国内机器人产业园代表、投资领域人士交流促进成果产业化。

一、专家报告

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就《我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困惑和思考》为题,分析了我国目前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王教授指出,世界机器人目前的产业格局是:欧洲一些国家以及日本牢牢占据着工业机器人的天下,ABB、KUKA、FANUC、安川四大企业占据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60%~80%;美国机器人技术创新活跃,军用、医疗与家政服务机器人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占服务机器人市场的60%;中国工业机器人装备量每年增长25%~30%,年需求量2~3万台,机器人产业化刚刚开始,沿海城市对机器人的需求超过内地需求,民企需求超过国企需求,各地政府及企业有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愿望和决心。王教授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如下困惑,第一,机器人产业宏观属于高端制造业,规模和工业基础能力都是我国的薄弱环节,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长期的投资与培育;第二,应用工艺、应用成本、关键零部件以及可靠性品质一直是制约产业规模的瓶颈问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市场的大力推动;第三,我国当前的产学研脱节,资本投资较少,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王教授指出,当前真正决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5大关键要素:制造业强劲需求增长,人工成本与老龄化社会的劳动力短缺,危险或繁重工作环境,实用功能与可靠性品质,机器人应用成本。国内相关机构和企业如果能够把握好这5个关键的要素,机器人的发展将在中国制造业历史上实现一次重大的飞跃。

国家“十二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杰教授作了《对机器人发展的一些思考》的报告。报告简短,但是内容很深刻。赵教授指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一,国外高端工业机器人拥有先发的规模优势;第二,关键零部件有待突破和推广应用;第三,我国制造业对经济型工业机器人迫切需求。赵教授总结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迎来10-20年持续快速发展时期,通过逐步完善机器人产业链,进而带动中高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项目主管刘进长研究员在其报告中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比较优势。通过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两大方面,刘研究员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的形式,并且参照美国机器人的发展路线,指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刘研究员以中国的四足机器人与美国的BigDog四足机器人比较,虽然在机器人的行走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未来,中国只要发挥好所具备的自身优势,将会不断扩大在机器人市场上的份额。

二、研究院与企业报告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所长助理吴新宇研究员作了《千家万户的机器人》的报告。吴教授从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社会发展需求、新兴产业发展等角度,向与会者详细讲述了服务机器人的历史、当前的发展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报告中,吴教授提到了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取得的一些成果,例如有宠物纳宝机器人、救灾机器人、监控机器人、管家机器人以及柔软材料爬行机器人等等,这些可爱、新颖的机器人着实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王金涛总经理,向与会者详细讲述了新松机器人的产业进展以及一些思考。新松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服务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历史上的多个第一,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新松公司一直保持着产品性能提升、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应用领域扩大等原则,在业界受到很大关注。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代表作了题为《机器人学习减振功能及其应用》的报告,向与会者详细讲述了机器人学习减振功能的概念、功能以及意义,并且演示了减振效果视频,给予观众一个更加感官和深刻的认识。

三、高校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的杨平教授作了《大学生机器人创新活动》的报告,杨教授通过专业规模、师资规模以及指导思想三方面,讲述了目前大学生机器人创新活动的现状。在机器人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该校大学生也参加了不少比赛,例如有电子科大校内寻线机器人大赛、CCTV大学生机器人国内选拔赛等等。

中南大学陈启元教授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谈了几点自己的思考。陈教授指出,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需要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第二,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第三,重视非学术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第四,体现学术主体发展的要求。陈教授重点指出:环境的育人功能与企业培养阶段的重要性,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工程师,企业环境的影响对工程师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会议期间,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先进制造处区和坚处长就机器人的发展方向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强调目前我国的机器人水平同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果照搬国外的路子只能越差越远,所以我们要开辟新的道路,勇于创新,争取在机器人事业上获得质的飞跃。

四、结束语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自动化行业的顶尖专家学者、业界领袖,皆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行业发展路线预测的角度等,与各大院校的教育家们共同探讨智能技术、智能自动化产业发展,探讨产业对高级智能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探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并分享了宝贵的经验。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但是机器人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教授机器人智能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