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观察

2013-03-03 12:47杨世琳孙轶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原田糖皮质葡萄膜

杨世琳,郭 莹,孙轶军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论 著·

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观察

杨世琳,郭 莹,孙轶军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联合全身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m,FF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诊的Vogt-小柳-原田病18例34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例(16眼)单纯给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观察组9例(18眼)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前节检查、FFA和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照组11眼(68.7%)的视力>0.4,观察组16眼(88.8%)视力>0.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33眼(97.0%)黄斑中心凹处存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其平均高度为(578±234)μm;治疗后对照组平均高度为(263±68)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54.5%,观察组平均高度为(153±67)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7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大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FFA和OCT行病情随访观察,均显示眼底病变的减轻趋势,该治疗方法有助于缩短Vogt-小柳-原田病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时间并能减少疾病的复发。

Vogt-小柳-原田病;曲安奈德;糖皮质激素类

Vogt-小柳-原田(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是累及双眼、脑膜、眼和耳部肉芽肿性炎性疾病。在眼部的表现为双眼全葡萄膜炎同时伴有脑部的刺激症状[1],眼部病变的典型表现为急性期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水肿,视网膜出现浆液性渗出性脱离[2-3]和晚期脉络膜脱色素改变如晚霞状眼底。目前多采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初期大剂量给药,逐渐减量,长期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激素用药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激素减量期间疾病容易发生反弹。本研究采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联合曲安耐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18例34眼,其中男性12例23眼,女性6例11眼。年龄21~49岁,平均34岁,发病时间3~18d。根据疾病发展程度,按照1999年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一届Vogt-小柳-原田病国际修订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m,FF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检查证实为Vogt-小柳-原田病。排除曾经有眼球穿通伤或眼部手术史者,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测合并其他眼科疾病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例(16眼)单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9例(18眼)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常规进行血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确认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禁忌后,病变急性期给予甲基泼尼松200mg静脉滴注,每3天减量40 mg,减至80 mg后改为泼尼松片口服,剂量为1mg·kg-1·d-1,每1~2周减量5mg,减至30mg/d时,持续1个月,以后每个月减量5 mg至停药,用药时程4~6个月。曲安奈德给药方案为患者口服泼尼松片减至30 mg/d时,行曲安奈德后部巩膜旁间隙注射,每月1次,30 mg/次,共3次。注射方法为表面麻醉后在颞上方11:00方向角巩膜缘后3mm处用角膜剪剪开球结膜和Tenon's囊,切口长度约1mm,暴露巩膜,把弯曲成弧形的6号泪

道冲洗针头,自外直肌及上直肌之间沿巩膜面进入赤道后部,进针深度24mm,注射曲安奈德30mg,注药后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无缝线。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常规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前节检查、眼底彩色照像和OCT检查。所有检查由同一检查者完成,重复进行3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FFA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视力: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前30眼(88.2%)视力<0.4,治疗后对照组11眼(68.7%)患眼的视力>0.4,观察组16眼(88.8%)视力>0.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视力分布表 (眼数,%)

2.2 FFA检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全部34眼在造影早期视网膜后极部均出现多数针尖状高荧光点和多湖状高荧光斑,伴有8眼视乳头荧光渗漏,视乳头边界欠清晰。治疗后2组患者的针尖状高荧光点和多湖状高荧光斑消失,对照组4眼仍存在轻度视乳头渗漏,观察组1眼存在轻度视乳头渗漏。

2.3 OCT检查: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18例34眼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中有33眼(97.0%)黄斑中心凹处存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其平均高度为(578±234)μm。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16眼中有2眼(12.5%)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存在,但是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其平均高度为(263±68)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54.5%;观察组18眼中有1眼(5.6%)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存在,视网膜下液也明显吸收,平均高度其平均高度为(153±67)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73.5%。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Vogt-小柳-原田病眼部主要表现为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视力急性下降,眼前节炎症反应轻微,主要表现为后部葡萄膜炎,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界不清,后极部视网膜水肿,严重者可形成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Vogt-小柳-原田病通常分为4期[4]:①前驱期,突然发病,常有感冒症状(头痛、头晕、耳鸣),严重者有脑膜刺激症状;②急性期,前驱期后3~5d出现眼部葡萄膜炎症状,视力高度减退;③恢复期,眼部炎症逐渐消退,视网膜下液体吸收,视网膜复位,眼底色素脱失,形成晚霞样眼底,并有大小不等色素斑和色素脱失斑;④慢性复发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失明。Vogt-小柳-原田病多经过治疗后视网膜水肿吸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色素脱失,可出现晚霞状改变,成为此病晚期的典型体征。

大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最大程度的抑制及减轻炎性反应,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减轻组织的损伤,保护并改善视功能[5-6]。传统治疗以全身应用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炎症反应,促使患者视网膜脱离复位,但也存在以下问题:①在疾病的恢复期全身用药不能控制疾病的复发;②长期全身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③用药的局限性,如糖尿病、高血压等。Read等[1]将治疗方案分为2组,一组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大剂量静脉冲击治疗后改为口服用药,另一组从疾病一开始就采用口服用药方案,发现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大剂量冲击治疗更有效。有学者[1,7]等推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周期维持6个月是疾病能否复发的关键因素。Kawaguchi等[8]对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后改服不同剂量的泼尼松进行比较,在疾病前4个月的治疗中采用低剂量的泼尼松口服治疗不能够完全抑制眼部炎症。

曲安奈德是一种非水溶性、人工合成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其中也包括葡萄膜炎[9]。有研究[10]报道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来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急性和慢性炎症症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激素减量期间,病情易反弹,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可使病情得到控制。但是反复玻璃体腔注射患者比较痛苦,感染风险高,不能接受。Perente等[11]推荐曲安奈德由Tenon's囊下注射代替玻璃体腔注射,对于治疗难以控制的葡萄膜炎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冲击治疗后,在激素减量期间,结合曲安奈德球旁注射,可以控制眼部的炎症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率,缩短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周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全身大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曲安奈德球筋膜下注射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可促进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迅速吸收,使视网膜脱离复位、视力提高,并能显著减轻眼前节葡萄膜炎。FFA和OCT行病情随访观察,均显示眼底病变的减轻趋势,该治疗方法有助于缩短Vogt-小柳-原田病疾病治疗时间并能减少疾病的复发。

[1]READ RW,YU F,ACCORINTIM,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n outcomes of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of corticosteroids in acute 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J].Am J Ophthalmol,2006,142(1):119-124.

[2]杨培增.临床葡萄膜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3.

[3]RAO NA,SUKAVATCHSRIN S,TSAIJH.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 diagnostic criteria[J].Int Ophthalmol,2007,27(2/3):195-199.

[4]READ RW,HOLLAND GN,RAO NA,et al.Revi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J].Am JOphthalmol,2001,131(5):647-652.

[5]RUBSAMEN PE,GASS DM.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 Clinical course,therapy,and long-term visual outcome[J].Arch Ophthalmol,1991,109(5):682-687.

[6]徐海峰,董晓光,王伟,等.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4):205-208.

[7]LAIT,CHAN R,CHAN C,et al.Effects of the duration of initial ora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on the recurrence of inflammation in 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J].Eye,2009,23(3):543-548.

[8]KAWAGUCHIT,HORIE S,BOUCHENAKIN,et al.Suboptimal therapy controls clinically apparent disease but not subclinical progression of 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J].Int Ophthalmol,2010,30(1):41-50.

[9]MARTIDIS A,DUKER JS,GREENBERY PB.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forefractory diabetic macular edema[J]. Ophthalmology,2002,109(5):920-927.

[10]ANDRADE R,MUCCIOLI C,FARAH M.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J].Arq Bras Oftalmol,2004,67(3):401-406.

[11]PERENTE I,UTINE CA,CAKIR H,et al.Management of ocular complications of 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J].Int Ophthalmol,2009,29(1):33-37.

(本文编辑:赵丽洁)

R773.9

B

1007-3205(2013)06-0711-03

2012-12-11;

2013-05-17

杨世琳(1970-),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眼底病及小儿眼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6.034

猜你喜欢
原田糖皮质葡萄膜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追捕没有尽头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343例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分析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探析
温暖人心的旅程
日本:高中生享受专用火车站
我院1237例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