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例命案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回顾性分析

2013-03-11 04:24孙政钟立辉孙栋
法医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法医学尸体环境温度

孙政,钟立辉,孙栋

(1.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江苏常州 213003;2.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广东惠州 516081;3.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江苏南京 210012)

256例命案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回顾性分析

孙政1,钟立辉2,孙栋3

(1.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江苏常州 213003;2.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广东惠州 516081;3.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江苏南京 210012)

目的探讨降低死亡时间推断误差的方法。方法收集常州市和南京市2003年1月—2013年1月256例已破命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与破案后获得的实际死亡时间进行比较,并根据死亡时间进行分组,计算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分析判断错误原因。结果早期尸体死亡时间(≤12h和13~24h)推断准确率分别为90%、89%,晚期尸体死亡时间(1~7d、1~2周、3~4周、1~6个月、7~12个月和1~5年)的推断准确率随时间的延长下降,分别为79%、76%、83%、79%、60%和50%。推断方法不当、水中尸体、极端温度、客观依据不足、抛尸以及变动或破坏现场是影响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的常见因素。结论综合参考多项指标可降低死亡时间推断的误差。

法医病理学;死亡时间;杀人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命案中,其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被害人的死亡时间分析嫌疑人的作案时间,利于排查嫌疑人。本研究对256例已破命案中被害人的死亡时间推断结果进行总结并讨论,供同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常州市和南京市2003年1月—2013年1月的256例已破命案的案例资料,进行相关项目统计。

1.2 方法

早期和晚期尸体均用传统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早期尸体主要采用肛温计算的方法,同时参考胃肠内容物消化状况,并结合尸斑、尸僵、角膜混浊度等尸体现象来判断死亡时间。晚期尸体则是综合各种腐败征象进行推断,如有无巨人观、手足表皮的剥脱或皮革样化、毛发脱落、蛆虫的发育、蛹的发育、尸蜡的范围和深浅、白骨化等。

将推断的死亡时间与破案后获得的实际死亡时间进行比较,得出误差时间。误差时间在下述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即视为正确,否则为错误。

早期尸体死亡时间以小时计,非整数者,四舍五入取整数,将死亡时间按照≤12h和13~24h分成2组,可接受的最大误差分别规定为2h和3h。

晚期尸体根据死亡时间分别以日、周、月和年计,非整数者,四舍五入取整数,将死亡时间按照1~7 d、1~2周、3~4周、1~6个月、7~12个月、1~5年分成6组。可接受的最大误差分别规定为1d、1~7d、1周、1个月、2个月和1年。推断时间在上述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即视为正确,否则为错误。

2 结果

256例已破命案,其中171例为早期尸体,85例为晚期尸体,死亡时间相对明确。

171例早期尸体中,非水中尸体155例,水中尸体16例;机械性窒息49例,机械性损伤108例,烧死3例,中毒11例。死亡时间≤12h共98例,准确率为90%(88/98);死亡时间13~24 h共73例,准确率为89%(65/73),详见表1。

表1 171例早期尸体死亡时间推算误差时间(例)

85例晚期尸体中,非水中尸体71例,水中尸体14例;机械性窒息29例,机械性损伤48例,烧死1例,中毒7例。死亡时间1~7 d共29例,准确率为79%(23/29);死亡时间1~2周共21例,准确率为76%(16/21);死亡时间3~4周共18例,准确率为83%(15/18);死亡时间1~6个月共8例,准确率为75% (6/8);死亡时间7~12个月共5例,准确率为60%(3/5);死亡时间1~5年共4例,准确率为50%(2/4),见表2。

表2 85例晚期尸体误差时间(例)

推断时间错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推断方法不当、水中尸体、极端温度、客观依据不足、抛尸、变动或破坏现场,详见表3。

表3 推断时间未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例)

3 讨论

3.1 推断方法不当

推断方法不当主要包括尸温推断法对象选择不当、尸温测量时机不当、环境温度测量不当,季节区分不当、未区分干腐和湿腐等。

尸温是早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主要方法,在春秋季,死后最初10 h,尸体直肠温度下降1℃/h;10 h后,下降0.5~1℃/h,夏季尸冷速率是春秋季的0.7倍,冬季是春秋季的1.4倍[1]。该方法只适用于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特别是死亡12h以内的尸体,死亡时间超过12h者如果仅测量尸温计算死亡时间属于方法不当,易导致较大的误差[1-2]。

尸温计算法中季节区分不当易致误差偏大,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3~5月属于春季,但3月份可能出现0℃的气温,5月份可能出现30℃的气温,这种情况下,按照季节来计算死亡时间显然缺乏可操作性。环境温度应是尸体密切接触的现场环境温度,如盖着被子的尸体,被子中的温度才是尸体的实际环境温度,以室内温度作环境温度属于环境温度测量不当,易致推断误差偏大。此外,尸冷速率会因现场勘查时的尸体变动、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尸体和环境变动后再测温是测量时机不当。

用尸温推断死亡时间前应先参考尸斑、尸僵和角膜混浊度确定大致的死亡时间段。如尸斑,用指腹轻压退色,说明死亡一般在12h以内,这时可以通过测量尸温计算具体的死亡时间;如果尸斑轻压不退色,重压退色,则死亡时间一般在12~24h,可以用尸温推断死亡时间,但要参照其他指标;如果尸斑重压不退色,死亡时间一般已超过24h[3]。在环境温度为14~18℃时(春秋季),角膜混浊度也可作为死亡时间推断的参考指标,在上述温度之外,角膜混浊度的变化规律则不易把握,如果再用此推断属于方法不当[1]。

对于非水中的晚期腐败尸体,将干腐按照湿腐进行推断,属于方法不当。因此,推断死亡时间前一般要先区分干腐和湿腐。湿腐尸体可参照水中尸体现象进行推断。干腐尸体可先按照湿腐的方法进行推断,再乘以2~3倍的系数[4]。

3.2 水中尸体

造成水中尸体推断死亡时间误差偏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未参考尸体上浮时间。当上浮时间与依据尸体现象推断的时间之间存在矛盾时,一般以上浮时间为准,特别是在冬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尸体上浮时间可参考黄浦江水域尸体上浮时间[1],但应注意的是,在炎热天气下,尸体也可在落水后1~2h内上浮。

本研究中有多个捆绑重物沉尸的案例,捆绑的重物最重者达到25kg,破案后证实,重物并没有延迟尸体的上浮时间,这表明尸体腐败后产生的浮力很大,对于一般的重物可忽略不计。水越深,温度越低,理论上腐败越慢,但腐败不会因此停止。从统计的案例看,将水深和捆绑重物考虑到上浮时间中去,反而会导致推断误差变大。在排除水中物体羁绊尸体的情况下,气温和水温才是决定尸体上浮时间的主要因素。

3.3 极端温度和客观依据不足

极端温度主要是环境温度≥30℃或≤0℃时,尸冷和尸体现象发生发展均缺乏规律性,根据尸温和尸体征象推断死亡时间易致较大误差[3,5-6]。对于死亡时间达数月或数年者,可参照的客观尸体现象较少、尸体现象变化幅度较小、推断误差较大。如完全白骨化的尸体,仅根据骨骼推断死亡时间是2年还是4年显然是困难的。极端温度和客观依据不足的情况下,寻找尸体现象之外的参考指标才是正确的。

3.4 抛尸和变动或破坏现场

本研究中的6例抛尸案包括死者在第一现场被放置一段时间后被抛于他处或者被分尸后再抛出,仅根据抛尸现场的环境条件推断死亡时间,而未考虑尸体在第一现场的停留环境、停留时间,必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5例变动或破坏现场的案例包括人为对现场和尸体进行了变动或破坏,如将尸体从地上移到床上并盖上被子、杀人后开空调、杀人后纵火、消防员喷水救火或已死亡的被害人尸体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等,现场变动或破坏改变了尸体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造成推断误差增大。因此,抛尸、变动或破坏现场死亡时间推断应尽量寻找尸体现象之外的参考指标。

3.5 尸体现象之外的指标

尸体现象之外的指标,例如分析死者生前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失去联系的时间、失踪的时间、最后出现的时间、家中水电使用量剧烈变化的时间、异常响动的时间、灯光开关的时间和手机开关机的时间等。但由于案情调查主观性强,被访问人可能出现记忆错误,因此,当调查访问的情况与尸体现象存在矛盾时应谨慎判断。

现场物品提示的死亡时间一般较为客观,如现场报纸、发票、停止走动的钟表等所提示的日期和时间;死者的衣着状况;餐具使用状况,食品生产日期、剩余饭菜腐败程度;电话、电脑所显示的使用时间;植物生长状况等,但应注意排除伪装或变动[7-8]。

综上所述,在上述案例资料中,虽然主观设定的死亡时间达标标准逐渐降低,但准确率仍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如果优化推断方法,考虑推断方法、水中尸体、极端温度、抛尸以及变动或破坏现场等多因素对死亡时间的影响,参考尸体现象之外的指标,降低误差是可行的。

[1]赵子琴.法医病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330.

[2]黎增强,左卫东,张付,等.死亡时间推断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2,28(4):287-292.

[3]陈康颐.应用法医学各论[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3-97.

[4]孙栋,贾力,张峰.13例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错误原因分析[J].法医学杂志,2005,21(2):128-129.

[5]余国斌,王敏江.一起凶杀案死亡时间推断的经验和体会[C].中国法医学会.中韩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189.

[6]吴玉锋,祝志伟,潘莲莲,等.晚期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49例分析[J].法医学杂志,2012,28(6):435-437.

[7]许卫平,陈明方.利用植物根系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一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7,12(1):48.

[8]崔永山,张意平,等.浅议死亡时间的推断[C].中国法医学会.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85-287.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Estimating Postmortem Interval in 256 Murder Cases

SUN Zheng1,ZHONG Li-hui2,SUN Dong3
(1.Criminal Investigation Team,Changzhou Public Security Bureau,Changzhou 213003,China;2.Huizhou Public Security Bureau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Daya Bay,Huizhou 516081, China;3.Forensic Center,Nanj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Nanjing 210012,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method of reducing error in estimating postmortem interval(PMI).MethodsTwo hundred and fifty-six solved murder cases from 2003 January to 2013 January in Changzhou and Nanjing City were collected,The PMI of all cases was estimated by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n compared with the real PMI obtained after the cases were solved.The case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PMI,the accuracy was calculated,and the reasons of suboptimal PMI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accuracies of early PMI(less than 12h and 13-24h)were 90%and 89%,respectively;while the accuracies of late PMI(1-7d,1-2 weeks,3-4 weeks,1-6 months,7-12 months and 1-5 years)decreased over time,being 79%,76%,83%,79%,60%and 50%,respectively.The common reasons of estimating error included improper inference methods,water submerged body,extreme temperature,lack of objective evidence,intentionally abandoned body,and changed or destroyed scene,etc.ConclusionThe multiple index data can reduce the error in estimating PMI.

forensic pathology;postmortem interval;homicide

DF795.1

10.3969/j.issn.1004-5619.2013.06.008

1004-5619(2013)06-0434-03

2013-04-07)

(本文编辑:张建华)

孙政(1975—),男,江苏靖江人,主检法医师,主要从事现场勘查和法医学鉴定工作;E-mail:sun1561@sohu.com

钟立辉,男,主检法医师,主要从事现场勘查和法医学鉴定工作;E-mail:zlhdyw@sina.cn

猜你喜欢
法医学尸体环境温度
Review of a new bone tumor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bifunctional biomaterials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打败仗
生命的起源,也许只是一具尸体?
捡尸体
雷克萨斯CT200h车环境温度显示异常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
个体年龄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活着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