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日语教学中应用探究*

2013-03-15 14:59王周秀竞滕三元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日语班级信息技术

王周秀,竞滕三元

(1.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2.南通明正外国语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

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教育要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做出反应,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对于专门的日语培训学校,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语教学中,使之真正促进日语教学与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日本语言并使用日语进行交际,成为日语教育培训研究者和实践者思考的问题.

1 信息技术应用于日语教学对比实验

围绕“信息技术在日语教学中应用是否能提高日语教学的质量”这一主题,我们在专门的日语培训学校中对两个平行的日语培训班级进行了对比实验.

参与该实验的两个班级都是日语零基础的班级,这两个班级的培养目标是从零开始学日语,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达到日语二级水平.在实验中,我们把这两个班级分别命名为A班和B班,A班为采用信息技术技术进行教学的班级,B班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的班级.

在本实验中,A班与B班都按照常规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同的是,A班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使用除了录音机之外的其他媒体技术,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语音室等,此外,A班在课程设置上与B班略有不同,那就是每周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影视欣赏课程以及在学习中期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课程.实验过程中的具体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A班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了基础的教学之后,在某些教学阶段还采用一些比较优秀的课件,如在导入课程阶段,我们采用了五十音图课件,用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准确的表现出了不同假名发音口型的变化,在讲动词形态变化的时候,我们利用动画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既生动又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影视欣赏课

我们在A班每周开设一次影视欣赏课程,影视欣赏课程中,我们事先选取了一些比较优秀的日剧作品,然后教师结合影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确定课堂目标,并运用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设计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读、听、说、写各项任务的完成,理解影片情节,欣赏影片精髓.

在影视欣赏课中,教师先以视觉的美观效果首先刺激学生,利用情、声、色、形大大强化了“刺激反应”,引起学生的欣赏和表达愿望兴趣,而自觉参与教师设计的一系列的听说读写四种任务,从而提高日语应用的综合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3)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中,我们的工作将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和互联网,对于学日语的人,学会电脑基本操作对提高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是有很大的作用.针对这个目的,我们对A班学生学习开设了与日语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课程,主要学会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以及与日语密切相关的一些操作,如掌握日文的三种输入法、制作简单的日文文档、中日文功能键的对照及应用,申请日文邮箱,学会电子邮件收发都等,使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日语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 实验结果分析

(1)日语水平自我评估问卷

为了更好的了解两组学生的学习结果,我们在实验结束之后,我们对所有参与实验的学员进行了关于日语水平自我评估的问卷调查,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听(理解)、说(交流)、读(发音)、写(运用)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调研,调查问卷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4个选项可供选择,分别不能、一般、能、精通,选每个选项的得分分别是不能=1、一般=2、能=3、精通=4.

关于日语水平自我评估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参与者中,A班的平均分是49.3,得分者的范围从33到71,B班的平均分是46.9,得分者的范围从29到69.我们把得分在20到80的分成四类,得分为20-35的定义为“不能”,得分为35-50的定义为“一般”,得分为50-65的定义为“能”,得分为65-80的定义为“精通”.A班,4.4%认为他们自己属于不能,57.8% 认为自己一般,33.3%认为自己能,4.4%认为自己精通;B班,6.7%认为他们自己属于不能,62.2%认为自己一般,31.1%认为自己能,0%认为自己精通.

图1 A班、B班日语水平自我评估调查结果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A班、B班学生对自己的日语能力水平的评估中,A班认为自己能和精通的学生比例比B班的要大.这表明在日语教学中采用了信息技术之后,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日语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能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更自信.

(2)日语等级考试成绩比较分析

从这批学生的日语等级考试成绩来看,A班的合格率为73.3%,B班的合格率68.9%,这表明A班学生在能力考试方面的知识水平较B班学生而言,相对要高些.此外,A班高分的学生人数也相对多一点.这些结果表明,在日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还是有一定帮助.

(3)用人单位反映情况

学生就业以后,我们针对该实验的班级,对一些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也表明,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班级,学生们实际应用能力要相对强一些,特别是通过一些信息技术手段与客户等交流的时候,上手相对而言要快得多.

3 总结与思考

著名的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所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所以,在日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画面等提供给学生多种刺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从而优化日语课堂教学.此外,在日语教学中,开设影视欣赏课也是很重要的,它能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强化学生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开设与日语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它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以致用,有一种成就感,因而增强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日语的教学效果.

虽然,信息技术应用于日语教学有很多的好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它的局限性.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是“共生性”而不是“替代性”.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适度作用”,以多种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与日语学科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媒体的演播和教师的讲解应密切配合.做到演播适时,讲解恰当,教师切忌成为一味的放映者和操作者,使学生成为热闹的看客.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总之,对于信息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一定要做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要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应用到日语教学中.

[1]孟臻,官小云.信息技术与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整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7).

[2]冯青青.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8).

[3]姜雪.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成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

猜你喜欢
日语班级信息技术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班级“四小怪”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班级英雄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