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雕塑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

2013-03-18 15:22刘建华钱显毅
关键词:法老古埃及雕像

刘建华,钱显毅

(1.湖北文理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襄樊441053;2.常州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与电气学院,江苏 常州213002)

一、古代埃及文明及其雕塑艺术

早在公元前3 000多年,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就建立了巩固的王权。强大的王权很快把版图扩张到尼罗河周围地区,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王权统治持续了2 000余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活在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在古埃及文明辉煌的图景中,雕塑艺术是最耀眼的文化创造之一,虽然后起的希腊艺术强光遮掩了埃及艺术的光彩,我们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希腊人的艺术种子是从埃及取去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古埃及艺术,也就没有古希腊[1]。

古埃及法老统治与对宗教的过度迷信,使埃及艺术在2 000余年之中竟一直没有摆脱实用的束缚而进入纯粹欣赏领域,这大大地影响了埃及艺术的发展和艺术本身能达到的审美高度,结果使聪明的希腊人后来有机可乘。尽管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埃及艺术还是显示了它那无可比拟的价值。尽管有各种各样非艺术的规范在指导艺术创作,但埃及艺术家的创造天才仍能把每一件作品制作得很美,埃及艺术家基本上解决了写实雕塑的所有问题。如果希腊能把这些技术与技巧全部学到,也许希腊艺术进程还会快一些。在古埃及,雕像优于画像,所以雕塑艺术比绘画更发达;并且当雕像日益接近写实风格之时,绘画却最终走向了符号化,形成了雕塑与绘画风格的不统一。

炎热的气候使埃及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经常处于半裸甚至全裸状态,这使得埃及艺术家很方便地研究人体。留下来的大量雕像与少量壁画中,半裸的人体形象时常可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即使有的有衣着形象,人体轮廓也是异常分明的。埃及艺术家的人体美意识,完全是现实主义态度所致。

二、古埃及雕塑的艺术特征

(一)法老及贵族雕像:写实与模式化

古埃及雕像几乎都是装饰神庙和宫殿的,雕像中最多的要算法老及其妻子的双人立像或坐像,有的非常写实,但体态却是模式化的。通常是夫妻并肩而坐,双脚靠拢,双手放于膝盖之上,昂首挺胸,目的在于使人在雕像前感到法老的无上威严。在这样的作品中,法老通常是裸露上身的,法老妻则有时是着衣的,有时是裸体的,《拉荷太普及诺弗儿》就是这样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法老正襟危坐,双手握拳,右拳按于胸前,左拳置于膝盖之上,双腿并拢,全身只有一条白色的短裤,而诺弗儿身着白色长裙。雕像是着色的,法老人体是古铜色,王后则是乳白色[2]。与大多数法老夫妇像不同的是,法老上身无任何饰物,王后也只在浓发上扎一根缎带挽住头发,人物表情严肃得有些呆板,只有王后眼中略有温情。

在法老肖像中,最多的是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单人像。这些坐像中的法老都是昂首挺胸,双手压在膝盖上,头上带着假发,赤裸的身上只有一条短裤。雕像中著名的有《哈夫拉法老像》、《塞斯特法老一世像》坐像等。坐像除了法老外,还有女神像和王后贵妇像,如《伊西斯女神像》。女神像法老一样双手放在膝盖上,左手平伸,右手握拳,上身赤裸,细腰丰乳,下穿薄裙,双目微闭。另一件《赛纽像》与女神像类似,只是头上无冠,长发浓而厚,雕像无论是人体还是面部五官均达到了写实风格的顶端,特别是面部的刻画,不仅准确逼真,而且面带微笑,栩栩如生。

除了大量的法老、女神及法老夫妇雕像外,还有许多雕像是知名或不知名的贵族官吏的。和法老一样他们也是半裸的。绝大多数的雕像都是裸露上身,围着一块布裙在腰间,所有的人物都很威严,从风格来讲,都是朴实的现实主义。人物的面孔尽管各有特征,但却有模式化倾向,至于脸部神情,则与法老没有区别,不同的是有人留长发,有人留短发。尽管人体刻画很真实,却没有希腊的理想化[3]。

(二)普通劳动者的雕像:朴实与浓郁的生活气息

迄今为止发现的全裸像中,描绘普通劳动者的雕像多是陵墓的殉葬品,因而在制作上也就没有统治者雕像的精制,人体的刻画比较粗糙,缺乏严格的比例与写实。但这些雕像却更富于现实生活的气息,雕像在动态上摆脱了程式化,而以劳动为题材,富有特别的艺术魅力。描述劳动者的雕像不仅形成了曲折的人体动态,而且刻画生动逼真,与那些呆板的雕像比起来生动得多。如一件《在浆桶边制麦芽的女仆》作品尽管写实程度不如王公雕像,但其逼真的姿态却令人耳目一新。

古埃及雕塑家深入并有效地研究了写实风格雕塑的所有技术。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逼真的人体塑造,五官的刻画,人体结构等等控制完善。由于威严的王权对雕像的程式化要求,限制了研究人体的动态,这个问题希腊人成功地解决了。仅从技术而言,写实主义雕塑艺术工作的大半是古埃及艺术家完成的;其次,古埃及艺术家研究了人体视觉形态,并按写实主义的原则真实而朴素地塑造人体,即使是法老的雕像,也没有在体形上有什么理想化。而希腊雕像的主要功绩则是在追求逼真生动的基础上对人体进行理想化构思创新。

三、古埃及雕塑的艺术影响

对南部非洲雕刻艺术的认识是在19世纪末以后,偶尔传到欧洲的非洲雕像启示了对当时心存不满又不知所措的年轻艺术家如毕加索、马蒂斯等。而由他们推动的现代艺术运动兴起并得势之后,欧洲又开始对非洲雕刻刮目相看。无论是在精神维度还是在视觉形式感上,非洲雕刻与现代艺术都有共同之处,这是20世纪特有的艺术审美观[4]。

令人不解的是,非洲艺术为什么会具有与20世纪西方社会在精神与感觉上的惊人相似之处,或者是说为什么非洲雕刻具有现代艺术的形式?仔细分析非洲艺术产生的背景就会发现:首先是非洲人的体态形貌在雕像中有一定的反映,非洲人的面孔和身材与欧洲人有很大的差异;其次,非洲雕刻家没有足够的知识研究比例、结构等复杂的问题,这决定了写实雕像的不可能,没有写实的条件,就只能走变形之路;再次,在非洲人的雕像里,他们的目的也不是要创造一种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作品,雕像的目的几乎都是宗教的和魔法的。即使是为祖宗塑像,也只是祈求祖先的庇护,而不是瞻仰尊容。至于在青春期与死亡祭仪上所用的雕像更是赋予这两种人生自然现象以强大的神秘色彩。还有,像许多处于同等文明程度的人一样,非洲人相信万物有灵。由于这些缘故,非洲雕像也就不再具有写实的肖像性质。尽管非洲雕像几乎全部是人,但已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精灵鬼怪一类。

在非洲雕像中,几乎所有全身人像都是裸体的。这估计与炎热气候造成的生活环境直接相关。另外,从普遍夸张的女性乳房等男、女隐私部位的作品来看,裸体更容易使人唤起魔法的感觉和人体美的视觉冲击。非洲雕像这样直接描绘人体与性器官是少见的,原因是他们不回避这个问题,甚至认为这是人生命中最重要且光荣的事。

无论是对于一般的人还是艺术家,非洲雕刻仍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认识的艺术宝库。尽管差不多所有非洲人体雕像都是变形夸张的,无论是形体还是面部五官也都形成了程式化,但变形与夸张并没有过多地丑化,即使在自然的形式上,整个非洲雕像都受到古埃及雕塑的影响,仍然很容易给我们以美的感受。非洲人体雕像是非写实的,却有着艺术的和谐与匀称。对于广大的艺术家而言,非洲雕像的造型方法和整体处理技巧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谜,它们对今天的艺术创造所具有的借鉴作用与积极意义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5]。

[1]李长林.漫步于埃及名胜古迹之间——中国学者埃及访古记[J].阿拉伯世界,2004(4):54-57.

[2]李文斌.泰戈尔的绘画创作实践及其绘画美学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3-57.

[3]李晓东,埃及史前史与原史研究中的材料与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5-70.

[4]袁晓玲.遮蔽抑或显现——论艺术中的身体[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3-127.

[5]麦永雄.古埃及神话中的宇宙论与象征体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4-41.

猜你喜欢
法老古埃及雕像
做个法老头巾
青铜雕像里的故事
法老时代埃及谷物税研究
古埃及艺术
法老的神秘国度
埃及法老复活啦!
古埃及的惊世发明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