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卜的社会功能及《鸡卜经》的科研价值——壮族鸡卜研究之五

2013-03-19 16:13何正廷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壮族文化

何正廷

(文山学院 民族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00)

一、鸡卜的社会功能

预测一直是人们探索的学问,鸡卜是其中十分神秘的一种。鸡卜演绎的《鸡卜经》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传统宗教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壮族民间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学术现象,它为研究壮族文化底蕴提供了一把钥匙。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鸡卜具有它所参与的一切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所具有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人的自信心 增强族群凝聚力

鸡卜在壮族民间社会中被长期用于预测,既能满足人们预知自身行为凶吉的愿望,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探求、困惑和难题,又可通过祭祀与祈祷,来为人们消灾免祸、赎魂送鬼、求福解冤、化凶为吉,从而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安慰,获得精神上的依托,逐渐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和疑虑,增强人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为图谋生存发展而齐心协力地去战胜天灾人祸,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而对于伤病患者而言,进行鸡卜法事活动最终得到的乐观结果,也能起到精神治疗和精神慰籍的作用,使其提高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要靠一种文化心态来维系,使之成为该民族共同心态的凝聚力。毫无疑问,鸡卜在壮族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曾经是这种凝聚力的精神支柱之一。

(二)规范社会行为 匡正伦理道德

鸡卜与摩结合而逐步形成一种伦理道德形态以后,占卜的结果却依然会存在与现实不符的情况,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们又要请布摩进行新的占卜仪式来对这种不符做出“恰当”的解释,这样做下来,往往就会将恶果归咎于外在的超自然力量,如说“此乃天意”啦,“命该如此”啦;或者归咎于近期内出现的一些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行为,如说某某家的父母亡故后还没有举行超度仪式啦,某某人在神山上砍伐树木或者大小便啦,等等。这样,前者可以消除群体内部的相互指责,后者也可以匡正伦理道德,协调人际关系,强化对社会行为的规范,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三)引人拒恶向善 维系社会安定

《鸡卜经》与《摩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引导人们拒恶向善。人人都要忠顺尊崇祖先神和至上神布洛陀,进行神判时也要到布洛陀神树前赌咒;祭祀天地神灵和保护竜山、竜树,已成了村社成员共同的意识形态,遵守古已有之的各种“禁忌”变成人人必须恪守的公共道德,从而使人人安身,社会有序。引人拒恶向善的结果,就使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忠诚、守信成为壮族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审美的主导方向,成为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壮族这种淳朴的民风,至今仍然保持。

(四)适应生产发展 探求物侯变化规律

鸡卜与骨刻历算、图像符号结合在一起,它所要寻求的答案,是壮族先民把三种互相密切关联的原始认知规律凝聚在一起,作为指导生产、社会活动的工具。这三种规律知识是:精神信仰和预测规律知识,物侯变化规律知识、文字创造规律知识。这是壮族先民步入文明门槛的曙光。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更加注意探求候鸟来去的规律与植物荣枯变化的相互关系,更加关心一年12个月里寒暑交替及阴、晴、雨、旱的变化规律对水稻种植和渔猎生产的影响,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物候经验和气象知识,以便按照节令适时播种,并注重良种的选择及秧苗的栽插技术,以求获得粮食丰收。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把原始的栽培稻演绎发展为丰富发达的“那文化”,是壮族先民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五)术理紧密结合 强化宗教信仰

鸡卜本身是一种巫术,它以超人间力量信仰为核心,以宗教伦理的方式来回答宇宙、社会、人生的根本性问题,因此鸡卜总是与摩教法事紧密结合,在祭祀、超度、招魂、送鬼等活动中证实效验的结果,从而更使人们深信神鬼灵魂的存在。若是摩教法事缺少了鸡卜这一程序,它将会难以进行下去,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更难以为人们所接受,因此摩教的各种仪式都不能缺少鸡卜。而每次鸡卜过程中必念的经文、提及的鬼神,以及依据宗教世界观对现实和未来做出的种种解释和预测,又都无一例外地起到了强化宗教信仰的作用。

(六)妨碍思想解放 影响科学发展

鸡卜思维,实质上终究是神权思维,这就难免其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因为鸡卜体系中的各种思想和价值观,早已深深地根植于人们心中,铸成一种“依赖型”的思维,这就导致了许多壮族人民对任何事情的判断都要杀鸡问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他们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社会、对时代的认识和探索,阻滞了他们努力学习和应用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他们排斥进步思想的倾向,减缓了他们勇于开拓和不断进取的步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1]

二、《鸡卜经》的科研价值

一般说,原始文化与原始宗教是水乳交融、彼此不分的。鸡卜习俗从百越民族形成初始起一直流传至今;它经历了壮族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故而各种文化特质都在其中得以反映并沉淀下来,大量留存于《鸡卜经》之中。可以说《鸡卜经》是壮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十分珍贵的学术研究价值。

(一)对研究壮族社会历史的价值

首先,从审视鸡卜的起源与形成及其流传史中,从审视鸡卜的卦象、卦名的语言及其法事操作中,完全可以证实壮族的渊源是华南和西南的土著民族。所谓壮族外来说,是不可信的。

从我们收集整理较早的32 本《鸡卜经》所记录7970 宗鸡卦的卜辞内容看,占卜的内容大致可分为43 类55 种,其中涉及耕田、求雨、求田(祈求丰收)的有3023 条,涉及打鱼、打山(猎)的有3703 条,涉及买卖、求财、借贷、进人口、买奴婢、问债的有4796 条,涉及坐(建)新寨、架屋、入宅、保家、保寨、保城的有7308 条。从整体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使用鸡卜的百越民族及其后裔——壮族,是一个以稻作为主体经济,同时兼营捕鱼、狩猎的民族群体,这个族群以寨为社会活动中心,物资交换频繁,个体家庭地位较高。卜辞中记载的地名、生产、生活、婚姻、嫁娶等内容,则是研究民族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特别是有许多征战的记录,说明历史上曾频繁地发生过战争。卜辞中描述的战争,可以比较明确地看出,最主要的目的是掠夺人口。其掠夺人口的数目不等,少则几个、多到上千:“打贼夺得三十头人口”;“打贼捉得奴婢四索,吉”;“打贼捉得一百八十四索,吉”;“打贼杀得三十二头,人口二千名,祭吉”等等。战争的失败者往往就沦为奴隶,这证明壮族历史上曾经有过奴隶制社会的发展阶段。

此外,许多卜辞都有“求官”和“官事”的预测记录,且时时出现“官事失财”和“坐牢”的结果,反映出阶级统治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二)对研究壮族古代哲学思想的价值

哲学是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总的看法,最早的哲学命题,与原始思维有一定联系,而这种原始思维,又往往包含在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之中。在《鸡卜经》里,可以看到壮族先民的原始思维中已包含有哲学的观念:其一是“宇宙三元观”,说宇宙是由天、地、水三种自然物构成的,这种立体结构的宇宙观,来源于壮族先民生活中的直观体验,表达了他们对宇宙结构的整体把握;其二是“万物分公母”的理念,说生命是由公母交媾得来的,世界万物都如此。这一观念虽然朴素,但却是唯物主义的,而且蕴涵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三是主、客体观念,认为所有事象都可从我方(主体)与你方或他方(客体)的关系上来进行分析判断,当中充满了辩证思维;其四是类比思维与因果推理的思想方法,这种逻辑思维方式,虽然还很幼稚,甚至十分粗陋,但它却显现了壮族先民的智慧之光;其五是神灵观念,认为除人间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灵魂世界存在,这显然是唯心论思维。以上这些哲学思想,构成了百越文化特别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三)对研究壮族伦理道德观念的价值

伦理观念和道德行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关系到维护和强化文化共同体的内聚力和生命力的重大问题。布摩从“万物分公母” 的理念引申,将鸡卜卦象分为“母鸡”(母卦)和“子鸡”(子卦),在解释卦象时以母卦为主干,子卦为分支。显示了在壮族家庭和社会中,母亲的地位与父亲一样崇高,不存在性别歧视。人们特别强调自己既为父母所生,长大后又养育子女,就要讲伦理道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壮族先民还倡导族群内部互助互爱、和谐共处以及积德行善的道德行为,并以神谕的方式劝导人们共同遵守。这样一种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扬善抑恶的道德规范,规范着人们的义务、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和睦相处,互助友爱,对于维护家庭、氏族乃至整个族群的团结是至关重要的。

(四)对研究壮族科学文化的价值

壮族《鸡卜经》是原生文化的历史记录,记载了大量的民俗文化事象,并以特有的方式反映壮族传统文化的特质,蕴含了壮族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尤其是与鸡卜相关的各种仪式,包括生产祭祀、岁时节庆、人生礼仪、风俗习惯等等,是壮族社会的联系纽带和文化载体。壮族在进行鸡卜时与骨刻历算器一起使用,而历算器上表示年、月、日、时的刻度,又总是与表示农时栽种、植株成长情况、是否获得丰收等类的许多图纹符号相对应的。壮族先民通过观察太阳运行、月亮圆缺望朔、候鸟来去及植物荣枯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发明了早期的物候历算方法,并将它与鸡卜卦象一起刻在牛肋骨上。这种集鸡卜卦象、历算刻度与许多图符为一体的骨刻器,被长期运用在指导按时耕耘、播种、收获等方面,具有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功能,应是壮族先民古代文明智慧的光辉结晶,是他们早期的科学创造。

骨刻历算器上的图符被用来记录表意,还表明壮族古代社会发展已步入创造文字的门槛;它反映的是农耕生活,说明它是产生于农耕进入发达的时代;随后产生的《鸡卜经》,其卦名又都是用古壮字(即土俗字与汉借字的结合)书写,有的卜辞也用古壮字书写的,犹如日本的片假名。从图符到古壮字发明使用过程,能为专家学者研究壮语的发展演变规律、古壮字的形成发展与构造规律,提供弥足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语文研究价值。经书的卦象图案及以人物图解卜辞的艺术手法,又都是壮族艺术创作吸取养料的母体。

(五)对研究壮族宗教文化的价值

在人类早期社会,人们生活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各种宗教行为,实际是古老信仰观念的表现。《鸡卜经》是研究壮族宗教问题的经典。经书中提到的神鬼众多,有天神(鬼)、雷神(鬼)、土地神、山神鬼、风神(鬼)、水神、龙王鬼、燕鬼、野鬼、家鬼、官鬼、恶鬼、瘟鬼、五海鬼、杂种鬼、寡儿鬼、后门鬼、阴兵鬼、缸边咒嘴鬼等等,反映出这个民族的鬼神观念相当浓重,可以说在壮族先民的意识中,一切事物都有神灵鬼魂,这印证了先秦史籍《列子·说符》中有关“楚人鬼而越人讥” 以及《魏书·僚传》关于僚人“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的说法。他们观念中的鬼多具有双重性格,有些神灵鬼魂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作祟于人类,时善时恶,还有一些神鬼界限不清的部分。例如天被敬为神,又屡次提及“天鬼”害人;对待祖灵时也是一分为二,一方面认为他会保佑子孙,另一方面又认为他会打扰家人;还有一些鬼的产生是由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不能理解,而又不把它附会到别的鬼身上去,如“官鬼”“伤鬼”“哭鬼”等等。这种具有双重性格的鬼神系统正是鸡卜、摩教请神、驱鬼的对象。

其次是发达的巫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对付疾病、战争、择坟、横事等各个方面。对待不同的鬼有不同的巫术手段。如“官鬼求狗”;“病,瘟鬼、五海(害),用羊、鸡、鸭解,吉”;“病,冤家鬼在身,(用)猪、羊解,吉”等等。有时对待同一鬼,因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解法。巫术的方法也是千奇百怪,如“打贼凶,不用。后去,用羊、鸡、鸭、狗、猫祭五海、伤鬼,杀得十八头,捉得三十八索,大吉”;“打贼杀得,用母羊解吉”;“打贼杀得……祭吉,不祭凶”。卜辞记载的各种巫术手段中,既含有模拟巫术的成份,又含有交感巫术的成分,如“鸡收魂”“叫水魂”“家鬼用猪解、外鬼用羊解”,“后来神虏东方女鬼,用母猪解”;又如鸡卜时,用纸钱醮鸡血焚化,在为病人招魂或驱鬼时,要将病人穿过的贴身衣服放在供桌上等等。这都说明,壮族摩教还保留相当多的原始成分。

综上所述,壮族鸡卜及其演绎的《鸡卜经》,可谓是活着的人文化石,其社会功能及科研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规范了壮族的社会生活习俗及道德行为,且具有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哲学、伦理学、民俗学、语言学和文字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价值,是我们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珍贵材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及光辉灿烂的文化,在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过程中,国内各民族人民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越巫鸡卜被载入史册已有2100 多年了,在其基础产生的壮族《鸡卜经》,则是先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过去和现在,许多学者都只熟悉八卦,不了解鸡卦,只知道《易经》,不知道《鸡卜经》。笔者对壮族鸡卜信仰及其演绎成的《鸡卜经》进行研究,意在历史地、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说明壮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大家都来珍惜它、关注它和保护它,并通过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拓展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领域,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壮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

[1]何扬波.壮族鸡卜[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2(3):43-44.

猜你喜欢
壮族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谁远谁近?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