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温镀铁(合金)工艺要点

2013-03-24 15:44凌家伦
电镀与环保 2013年1期
关键词:镀液可控硅镀层

凌家伦

(简阳市新力电镀厂,四川 简阳 641400)

浅谈低温镀铁(合金)工艺要点

凌家伦

(简阳市新力电镀厂,四川 简阳 641400)

0 前言

低温镀铁(合金)工艺由于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好、原料丰富、节水、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机械、矿山、交通、冶金、石油、化工、水电、军工等行业部门,被列为“绿色维修、机械再制造”的项目之一,已经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笔者到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苏、山东、重庆等地调研,发现还有不少问题须指出,供有关厂家、人员参考。

1 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

氯化亚铁350~400g/L,氯化钠5~10g/L,添加元素(如V,Ni,Mn等)适量,pH值1.0~1.5,10~30A/dm2,30~50℃。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pH值

通常pH值应控制在1.0~1.5范围内。pH值过高时,Fe2+易氧化成Fe3+,生成Fe(OH)3沉淀,从而使镀液恶化、镀层氢脆;pH值过低时,镀层渗氢严重,导致结合力下降,阴极电流效率降低,阳极溶解加快,主盐的质量浓度增加。pH值对镀铁液的作用复杂,对镀层机械性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铁的标准电极电位(-0.44V)比氢的负,只有当氢的过电位超过铁的很多时,铁才有可能在阴极上析出。可见,镀铁过程对H+非常敏感。

2.2 温度

低温镀铁(合金)工艺的温度控制在30~50℃的范围内。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镀层的硬度下降。由于受到磨削加工的限制,通常采用车削加工,可将温度提高到50℃以上,但是要注意pH值的变化。

2.3 氯化亚铁

氯化亚铁的质量浓度一般控制在200~500 g/L范围内,其最佳的质量浓度为400g/L。该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均较好,适用于电镀维修一般零件及复杂零件(如曲轴等)。如果经常修复形状简单的零件(如煤矿综采设备上的液压支柱),氯化亚铁的质量浓度可提高,有利于加快沉积速率,但是镀件的硬度有所降低;反之,氯化亚铁的质量浓度较低时,硬度有所提高,可能与镀层渗氢机会多及铁晶核畸变有关。

2.4 电流密度

电镀铁(合金)过程中,电流密度控制在10~30 A/dm2。由于电流密度不大,一般形成垂直于镀面的超细晶的纤维状晶粒。

如果电流密度增加,沉积速率加快,晶粒畸变大,储存能大,导致再结晶温度降低,形成的镀层粗糙;在镀件的尖端及棱角部位,因电流的边缘效应和阴极浓差极化,镀层还出现气孔、凹坑等缺陷。

电流密度小,沉积速率慢,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相应降低,尤其电镀曲轴、阴阳转子等复杂零件时更明显。可见,电流密度对镀层的机械性能有影响。控制适中的电流密度很有必要,可以使镀层达到理想的硬度、耐磨性、结合力、粗糙度等性能。

2.5 Fe3+的作用

正常电镀铁(合金)溶液中,允许有少量的Fe3+存在,其质量浓度应小于5g/L。若Fe3+的质量浓度超标,镀层容易产生氢脆、脱皮等现象。为了维护镀液的稳定性,不电镀时,加入足量的盐酸,使pH值保持为1,可防止Fe3+的生成。

2.6 设备可控硅的导通角

常规电镀对设备波形、导通角的要求不是太高。但对于电镀铁(合金)工艺而言,可控硅导通角是与温度、主盐的质量浓度、电流密度、pH值一样重要的参数之一。

可控硅设备输出电流的波形,随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而发生变化。设备电流表反映输出的平均电流。当可控硅导通角为30°时,其峰值电流是正常输出电流的20倍以上,因断电时间长,化学溶解严重,析出的氢渗入镀层,引起镀件质量差。所以镀铁设备的选择应该与主要修复零件的面积相匹配。国外资料要求设备的输出功率应达到80%以上,而在实践中,国内镀铁设备的输出功率应不小于50%,这就是大功率可控硅镀铁设备电镀小零件往往失败的原因。

2.7 原材料的纯洁度

原材料的纯洁度是镀铁工艺成败的关键因素,切忌疏忽大意,除应该审核质量合格证书外,还要多与材料检测分析部门配合,杜绝有害材料进入镀铁电解液。

(1)铁屑、铁粉

宜用Q 235材料铁屑或边角,也可以用还原纯铁粉。

(2)水质

因地域不同,水质状况存在差异。河北邢台矿区的地下水中含硫;陕西神木地区的地下水中含氟,该地自来水都不宜饮用。实际生产中,最好使用蒸馏水、纯净水配料。

(3)盐酸

盐酸的纯度也因地而异,水质状况好的地区,可使用工业级盐酸;水质状况差的地区,宜使用试剂级盐酸,不要经常更换供货厂家。

(4)添加剂

提供镀层硬度、强度、耐磨性的添加剂材料,一律使用化学纯级别以上的试剂,排除故障及分析原料更不能例外。

3 总结

介绍了低温镀铁(合金)的工艺配方及各种工艺规范的作用、利弊和最佳参数,强调了原材料纯洁度是整个工艺成败的关键因素。

该技术发展前景广阔,作为“绿色维修、机械再制造”的项目之一,应该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并提供较好的扶持,以便让这项节能、减排、环保的高新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TQ 153

B

1000-4742(2013)01-0048-02

2011-09-29

猜你喜欢
镀液可控硅镀层
不同镀层重量的铝硅镀层加热时的镀层结构转变规律
Ni/WC复合镀层与Ni-W合金镀层力学性能比较
双向可控硅原理及在家电产品中应用研究
葛南直流工程可控硅试验仪的应用研究
镍磷基镀层耐磨性的影响因素
压水堆棒控系统动力熔断器烧毁原因分析及维修策略改进
基于单片机的镀液温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浅析电视发射机房照明自动开关
如何处理混浊镀液及其维护?
哪些锡合金镀层需进行表面钝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