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拒百元到贪480万

2013-03-27 10:15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2013年1期
关键词:金钱权力阶段

邵建伟,落马时48岁,曾任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山西省人大代表。

1995年至2004年初,他索取收受他人贿赂、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和收受礼金,涉及金额480余万元。2005年11月,邵建伟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

在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前,邵建伟多次禁不住流下了愧疚、悔恨的泪水,他向组织请求,做“反面教员”来教育大家,警示大家。从拒收100元感谢费到敛财480余万元,邵建伟在忏悔书中讲述了其堕落轨迹和心路历程,读来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我曾立志当好警察,在那个年代,对于“插队青年”来说,梦寐以求的就是早日回城,找一个好工作。因此,从参加工作到担任所长前这段时间,我主动加班加点,不需领导安排指示,也不要加班报酬。1983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全国第一次“严打”中,因为侦破多起大案,我被授予二等功。之后不久,在分局民警业务技能考核中,我获得第一名。

即使是最基层公安机关的普通民警,手中也有一些查办刑事治安案件、办理公安业务手续的权力。因此,我常常遇到请吃饭、送礼物的情况,我不仅不收礼物,连请吃饭都婉言谢绝。1983年左右,一位老人找我给他儿子办理户口手续,我按规定给他办了。事后老人送给我100元人民币,我坚决拒绝了,当时我的月工资是48元。不久,由于老人给报社写信,《太原日报》还报道了此事。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各种各样的物质利益,随时随地、每时每刻地在影响人、腐蚀人。由于地位变了,我常常面临一席酒宴,一次旅游,一件物品,一叠人民币的物质诱惑。这些对我形成了蜕变的思想压力和物质压力。面对种种压力,在我身上,低层次的人生思想精神层面战胜了高层次的人生思想精神层面。

我常想,有职有权固然好,但到60岁一退休,什么都没有了,更不可能百年之后留给家人孩子。不如有钱,永远是自己的,身后可以留给他们。我常羡慕那些私企老板,只要身体允许可以一直干,不考虑退休,而且挣到的钱是属于自己的。我一想到自己退休后无权无势、寂寞清贫的生活,心中就不快。于是,我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位在获得更高的职务,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上,党的宗旨、人民的利益已被全部置之脑后。这时的我只有一己之利,公仆意识荡然无存。一有机会,我就利用调整干部和办理案件收受贿赂,能捞就捞。

在接受钱物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全部拒绝。认为办任何事情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为群众办事完全是应该的。第二个阶段,收了心不安,不收心不甘。这时刚开始收受钱物,有些不好意思,往往推辞一番,有些强留下了,有些送礼的人也感到不好意思就带走了。对于收下的钱物,我心里不踏实,但对没收下的钱物,又感到失去了一次机会。第三个阶段,收了放心,不收安心。此时,我已经十分清楚,什么可收什么不可收。第四个阶段,担心被查处。随着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大,随着反腐力度越来越大,我越来越担心自己被查处。我感到利用职务违法违纪,以权换钱的空间越来越小,风险越来越大,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党政领导干部已成为高危职业。

我错误地认为,只要注意处理好有关方面的问题就不会被查处。对于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我曾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被查处,或因为政治斗争,或因为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或因为没有处理好某些方面的关系,或因为素质不高“撞到枪口上了”,没有看到这是反腐败斗争标本兼治的总体战略部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以为只要自己注意处理好有关方面的问题就不会被查处,特别注意协调处理好与主要领导、有关领导以及纪检部门的关系。在对待下属内部同志的问题上,一般采取稳妥留有余地的态度,对一些内部棘手问题的处理,宁右毋左。

人活着是为了生活快乐幸福,我却把生活当成了战场。我的生活主旋律是不满足也不幸福,因为贪婪占有的心是永远满足不了的,永远体验不到真正的幸福,永远在苦苦地追求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钱,在恶性循环中耗尽生命之能。

回想出事前,我常常感到疲惫不堪,暴躁易怒,匆忙急躁,活得很累。一年来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寻找原因。如今我感到,最根本的一点,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把权力、地位、金钱看得太重要了。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得到更多人的尊重羡慕,总想得到更大的名声;总怕自己的自尊和面子受到伤害;总想得到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按常理,追求这些很正常,但我太过分了、扭曲了、变态了。一个目标刚实现,立刻又有了新的目标,马不停蹄,费尽心机,筋疲力尽、暴躁易怒。

我现在感到,追求事业首先不应有贪婪占有思想,应当客观根据自身的条件、能力,以平和的心态做事,要把做事本身作为目的,把过程作为目的。

在这种拜金主义思想的支配和影响下,金钱左右了我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使我失去了宝贵的自由。现在我知道,与自由相比,金钱一文不值。这种动机与结果的关系,细想让人感到真是莫大的讽刺。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但拜金主义不会给人带来幸福,只能使人走向贪婪。贪婪的人永远不满足,因此,可能抢占、囤积了许多财物,但精神永远是空虚不幸福的。我曾以为可以通过追求权力、地位、财富使自己获得幸福,没想到成了没有自由的最不幸福的人。

(摘编自《远离贪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版)

猜你喜欢
金钱权力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语丝画痕
二则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