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三高”下关注公众反腐感受

2013-03-27 10:15李秋芳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2013年1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腐败问题进程

李秋芳

中国正处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期,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在跟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一强三高”状态呈现在眼前:部门和地方治理腐败“力度强”,具有各自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正加紧构建;公众对于腐败问题“关注度高”,通过亲历或耳闻感知和针砭着腐败现象;社会对于治理腐败“参与度高”,从多种途径以多种方式介入了反腐倡廉建设进程;人民对于反腐败成效“期盼度高”,在肯定治理腐败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治理腐败问题,社会大众关注中有疑惑,参与中有议论,期盼中有焦虑,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提到面前,需要冷静心态来对待,更要有客观事实来回答。

面对众说纷纭的社会舆论,如何看待公众对腐败问题的“痛感”与“麻木感”?近年来,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腐败问题高居前位。由于价值观、评判标准和地位利益不同,不同社会群体对于腐败问题的主观感觉出现差异,“痛感”和“麻木感”并存。应当看到,有着“痛感”的人们,持有对廉洁标准的坚守和清廉风气的向往,信奉公共权力源自人民且须服务于人民的基本价值观,对于滥用公权谋取私利的腐败现象敏感而痛恨,也有极少数人把自己感到不如意的事情都归咎于腐败而产生腐败泛化心理。有着“麻木感”的人们,有“只要经济发展了有些腐败也算正常”的过度宽容心,而当“自己有事情要办”时也可能加入到不当交易的行列中。社会对于腐败状况的感知评价和行为选择,是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观察的“晴雨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社会对腐败现象存在的“宽容心”或“麻木感”,要清醒地认识和防范腐败病毒蔓延扩散的风险;应始终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表示出的“痛感”,将其作为对腐败分子的巨大压力,更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

(摘编自《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2》,作者系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主编)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腐败问题进程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
浅析新时期电力企业财务稽核工作
对腐败现象哲学根源的几点探析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多元治理视角下的腐败问题研究
中外民主法制进程专题复习
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