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养正消癥汤”改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84例临床研究

2013-03-29 03:40陈玉超刘沈林王瑞平
江苏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纳差养正健脾

陈玉超 刘沈林 王瑞平 邹 玺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胃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有关数据显示[1]:晚期胃癌1年生存率为8%,中位生存期为7~9个月。对这部分病人而言,如何通过合理的治疗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当前肿瘤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我们于临床对晚期胃癌患者84例在化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养正消癥汤以期改善生活质量,并设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1年2月18日~2012年12月31日间在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扬州市中医院、常州市肿瘤医院、常州市中医院、昆山市中医院诊治的胃癌病例,总计135人。治疗组84例:男 64 例,女 20 例;平均年龄(65.38±10.07)岁;III期34例,Ⅳ期50例;平均体重(62.79±8.36)kg。对照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35±12.82)岁;III期33例,Ⅳ期18例;平均体重(64.33±7.30)kg。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2]中制定的胃癌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3]和《临床中医肿瘤学》[4]有关内容。

1.3 纳入标准 病理学诊断符合胃癌诊断标准;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术后明确复发转移而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Karnofsky评分≥60分;骨髓、肝肾、心等功能正常;患者同意接受长期随访,能理解本研究的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知情同意书过程符合GCP规定。

1.4 排除标准 不能经口进食(包括消化道梗阻、空肠造瘘)者;有脑转移者;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血管、肝脏、肾脏、血液学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使用标准化疗方案+对症支持治疗。1类方案 DCF(多西他赛、顺铂和 5-FU)、ECF、ECF 改良方案。2类方案:顺铂加氟尿嘧啶类(卡培他滨、替吉奥、5-FU);紫杉醇为基础类方案;伊立替康加氟尿嘧啶类;伊立替康加顺铂;奥沙利铂加氟尿嘧啶类;DCF改良方案;氟尿嘧啶类单药口服(对于老年患者和体力状况较差者)。

2.2 治疗组 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养正消癥汤。基本方:党参 15g,炒白术 10g,茯苓 10g,淮山药15g,生薏苡仁 20g,陈皮 6g,木香 10g,当归 10g,白芍10g,菝葜30g,石打穿30g,炙甘草3g。辨证化裁:(1)脾胃虚寒,腹冷便溏:加炮姜炭 3g,肉豆蔻 5g,补骨脂 10g;(2)肝胃郁热,灼热泛酸:加川连 3g,淡吴萸 1.5g,煅瓦楞子(先煎)30g;(3)胃阴不足,嘈杂脘痛:加北沙参 15g,麦冬 12g,炙乌梅 5g;(4)痰瘀凝滞,吞咽哽噎:加法半夏 10g,威灵仙 15g,急性子10g;(5)气滞血瘀,肝转移或胁痛:加三棱 10g,莪术10g,水蛭 5g;(6)肝气犯胃,脘腹胀满:加苏梗 10g,制香附 10g,砂仁(后下)3g;(7)肠腑燥结,大便秘结:加火麻仁 15g,瓜蒌 15g,槟榔 10g;(8)癌毒流窜,骨质疼痛:加蜈蚣2条,川断15g,金狗脊15g。每剂中药煎煮2次和匀,取药液共450mL左右,每日1剂,于上午 9:00、下午 3:00、晚 8:00各1次口服,每次约150mL左右。

2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1)生活质量评分[5];(2)中医症状积分[6]:重点观察乏力、纳差两个症状。乏力根据程度分为:正常0分(无乏力),轻度2分(轻度乏力,日常生活能自理),中度4分(中度乏力,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帮助,但尚能下床行走),重度6分(重度乏力,不能下床行走)。纳差根据程度分为:正常0分(无纳差),轻度3分(食欲差,食量无明显减少),中度6分(食量较平时减少1/2以下),重度9分(食量较平时减少1/2以上)。

3.2 统计学方法 2组对比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8474.32±8.35 70.81±17.06对照组 51 80.00±2.46 76.18±14.77*

3.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乏力改善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乏力症状加重,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纳差改善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纳差症状加重,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乏力改善情况的比较 例(%)

表3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纳差的比较 例(%)

4 讨论

胃癌患者在就诊时多为晚期,60%左右的胃癌在接受根治手术后必将出现复发转移。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经常被各种症状所困扰,如疼痛、乏力、抑郁、食欲差等,因此肿瘤相关症状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虽然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化疗后乏力、纳差均有加重,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乏力、纳差化疗后较治疗前加重,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的同时加入中药健脾养正消癥汤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和乏力、纳差症状。

中医肿瘤学认为脾虚正衰是晚期胃癌的病机关键,癌毒弥留为晚期胃癌的重要致死因素。因此,晚期胃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扶正健脾以调节阴阳。健脾养正消癥汤是江苏省名中医刘沈林教授的经验方,方中党参、炒白术、茯苓、淮山药、生薏苡仁、炙甘草益气健脾,淡渗利湿,补益中焦以恢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气虚之证常兼气滞,谓之“虚气留滞”,用陈皮、木香行气化滞,斡旋气机,以助运化;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和营消瘀;菝葜、石打穿解毒抗癌,消癥化积。诸药合用以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养其营血,解其癌毒,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共奏健脾益气、解毒消癥之功。

我们曾经从细胞水平研究本方对胃癌细胞MGC803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证实具有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同时在早期凋亡和凋亡周期检测中,都证明本方有增强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证实本方可将细胞分裂周期阻滞于G2-M期[7]。所以可以证明健脾养正消癥方对MGC803细胞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其DNA的合成,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从而从细胞学角度证实了该方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和癌症相关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西医的不足,故在癌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1]孙燕,马胜林.晚期胃癌药物治疗策略和展望.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5):395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4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82、1922

[4]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2

[5]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4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5

[7]胡守友,刘沈林,吴坚,等.健脾消癥方对胃癌细胞MGC803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辽宁中医药杂志,2012,39(12):2342

猜你喜欢
纳差养正健脾
八段锦之“调理脾胃须单举”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对新冠肺炎患者纳差效果评价*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