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研究探析

2013-04-02 03:29于学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政史会通成人

于学强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大的要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1]大学是承担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自然也承担着加快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日益倾向于应用性,管理门类成为重要的生源集结点。针对管理专业发展实际和学生要求,切实推进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研究,对于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确保办好学生满意的成人高等教育意义重大。

一、政史哲会通研究的重大意义

学科会通是借助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会合疏通各学科之间的矛盾,以达学科体系化,以及学科学习系统化之目的。成人高等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行业、工种、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注重生产实用知识技能的补充和更新,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2]基于成人高等教育这一特点及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在这一领域开展学科会通研究十分重要。

(一)政史哲会通研究符合管理学科发展的要求

管理学科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本身也是管理学科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热门专业的重要原因。从传统视角看,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专业比较侧重于管理理论与管理技能的培养,较少关注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但是,伴随成人高等教育各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的融通与支撑越来越明显,管理专业不仅需要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也需要懂政策、知历史和有眼光。结合成人高等教育课时少、时间紧的实际,传授如上知识应会通政史哲,以尽量少的授课时间取得尽量大的效益。

(二)政史哲会通研究符合教育客体知识习得的诉求

从教育客体而言,任何人都欲求知识的全面发展,教育客体即便是选择管理专业也不会放弃其要全面发展的潜在诉求。当代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成“人”,成“教”和服务社会[3],从根本意义上看,成“人”是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客体要求全面发展,教育者也应由此入手,创造条件来推进其全面发展。政史哲会通能够改善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确保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政治方向、历史深度和技能手段。

(三)政史哲会通研究适应成人教育竞争的需求

伴随适龄高校人员的逐年减少,高校在大学生生源的竞争方面越来越激烈。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之名也改弦易辙变为了继续教育,进而在终身教育层面上开拓自己的市场。适应继续教育激烈竞争的发展态势,择取地方院校最具潜力的专业为突破口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相对优势,不断提升管理门类成人教育质量,通过毕业生打招牌、作广告,能够拓展管理门类的生源和市场。

(四)政史哲会通研究适应地方院校改革的渴求

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的职能,还要服务社会。作为地方院校,既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使自己的某些专业提升应用性,这样大学的认可度才会不断提升。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和地方发展缺乏紧密的联系,其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还未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管理门类开展政史哲会通研究符合教育客体全面发展的诉求,也适应学习型社会对跨学科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可见,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中政史哲会通,确实能够实现“将各学科有生命和历史性成果融合当代学科前沿的系统性成果”,“打破专业封闭的状况,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整合”,“避免重复,形成有序拓展的系列课程”,“实现课程与教学的一体化”[4]等目标。

二、政史哲会通研究的主要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研究,是着眼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着眼于管理专业的学科要求,以及社会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要求提出的重要命题,体现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政史哲会通研究的可能性

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中开展政史哲会通研究至少存在如下三种可能性:第一,成人高等教育上课方式的特点决定有开展政史哲会通研究的可能性。成人高等教育授课时间短,与全日制教育相比课时相对少,客观上有浓缩各学科知识之必要。第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决定有开展政史哲会通研究的可能性。“不同的课程体系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它是社会需求、科学知识和个性发展的集中表现”[5](P35)。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既是针对成人的也是针对管理专业的,在课程设置中大都安排了政治学、历史学与哲学,可以将这三门课与管理学专业课结合起来。第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特点决定有开展政史哲会通研究的可能性。目前,在高校中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讲教师是分散于各学院之中,成人高考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从中协调,打通各学院相关专业的边界,推进政史哲的会通。

(二)政史哲会通研究的现实性

从现实性方面看,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研究至少存在如下有利条件:第一,高校教育开始关注因专业性强所导致的学生知识狭窄化、片面化的弊病,加大了通识教育力度,这种导向不仅有利于文理学科间的会通,也有利于社科门类学科之间的会通。第二,最新的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减少了129个专业,同时也开始逐步打通专业间的边界,如政治学类中增添了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特设专业,明显体现了对学科会通的关注。第三,高校竞争开始进入淘汰性阶段,为了增强竞争实力不少高校开始了专业的整合,将作为大社科类的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和管理学整合到一个学院之中。

(三)政史哲会通研究的操作性

从操作性层面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研究,主要着眼于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科体系的设置问题,即如何在会通后称谓学科名称,如何具体调整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的学时,如何配合政史哲的会通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合等。第二,上课方式的变革问题,即如何通过上课方式的改变来体现学科的会通,如何在知识传授和授课方式两个层面体现知识的相互渗透,如何将学生的思维由单向性转化为多维性等。第三,师资力量的配备问题,即如何选聘有学科会通知识和能力的老师,如何加强对既有教师在学科会通方面的培训力度,如何衡量和评价教师的学科会通知识与能力等。

(四)政史哲会通研究的前瞻性

汇总如上对本课题研究的可能性、现实性和操作性研究,从教研发展规律的视角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政史哲会通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从预测的目标方面看,主要围绕其应用性与推广性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本项目开展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本身的影响,是否有利于本专业的学习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本专业成教学生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指本项目开展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影响,本项目研究是否能起促进其他相关专业学科会通方面的深入研究,从而带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方式的变革。

三、政史哲会通研究的目标要求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专注于专业知识而忽视基础知识,专注于专业技能而忽视基本能力的突出问题,体现在教育教学环节就是轻视通识教育,既少有文理渗透,也少有大文大理意识。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中政史哲会通就是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从而结合时代需要确立四方面的目标要求。

(一)教育理念创新

成人教育既然是为了适应社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既然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就必须改变过去学历教育的传统认识,以能力为中心。不仅如此,还必须针对边缘学科发展和学科融合的态势,根据社会多领域交叉事务的呈现状况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具体而言,主要实现四方面理念创新,即由“单一知识培养型”转变为“多维能力孕育型”;由“专业引领型”转变为“出口引领型”;由“学术发展型”转变为“能力专长型”;由“学科人才培养型”转变为“社会人才输送型”。

(二)培养方案创新

培养方案创新既要立足于本专业,又要跳出专业的规约,立足于专业之外看本专业,要有大专业意识。为此,一方面立足本专业,注重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本专业领域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培育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要跳出专业的规约,不能仅仅受制于专业本身知识和技能体系的要求,还应注重专业之间的联接,融入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还应当有大专业意识,从大文大理和文理渗透的视角来完善培养方案,最终达到打通相关学科边界,减少重复性、压缩教学课时,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标。

(三)课程体系创新

“如何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摆脱以往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课程改革,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6]结合管理专业的实际,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着眼于建立和完善通识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工具技能应用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模块和其他课程模块。政史哲会通是通识课程模块中的重要内容,它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压缩了教学时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政史哲会通的理念也应融入其他模块,尤其是工具技能和应用课程模块之中。管理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管理问题复杂多变,加强工具技能和应用课程模块建设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然要求,而加强这一模块建设又必然对学生的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历史知识、思维视野等方面提出要求。

(四)教育模式创新

结合管理专业成人教育的特点,要积极推进“知识+技能”的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关键就在于探索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整体联动教学实践新模式。推进这一培养模式,一方面要有战略眼光,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如电子政务实验室之类的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批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管理实践中去,实现在干中学。另外,还必须重视并创新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各样成功或失败的管理案例,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必须依赖教学方法的改进,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四、政史哲会通研究的操作规程

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中会通政史哲,实际上就是要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系统的课程体系,组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必须要遵循的基本操作规程。

(一)科学制定培养目标

在管理专业中实现政史哲的会通,必须以科学制定培养目标为前提。培养目标主要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可望达到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西方成人高等教育注重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主要是通过一般性知识的学习来拓展学员横向的知识面;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员在专业方面的知识素养;通过职业技术的学习来培养成人学员适应职业领域的能力。在我国,因长期强调成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而忽略了它对成人个体全面的自我发展功能。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修订好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如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自然是培养管理人才,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绝对不能仅仅限于管理技能,还应当包括看问题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支撑管理技能的基础知识。

(二)正确设置课程体系

一般而言,成人教育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西方国家注重把握一般性知识和一般性技术的平衡、专门知识与特殊职业技术的平衡,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比例,并且高度关注了学科间的渗透。比如,在麻省理工学院,文科学生必须学习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实验课共108学分。结合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正确设置课程体系也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注意文理渗透和学科间的会通。正确设置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应本着公共基础理论适度、够用,专业基础课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专业课将理论教学与成人学生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开设。对于管理专业而言,可将政史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设,既节约时间,也实现公共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目标要求。

(三)不断提升教师素养

从专业培养的角度看,一方面要加强专任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鼓励所有任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注重兼职教师的选用,可以直接从政府、企事业单位中聘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承担某些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从政史哲会通的视角看,管理专业教师不仅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有较宽的知识面,会通政史哲不仅仅指公共基础课中要融入政史哲知识,甚至在课程设置方面将政史哲整合在一块,而且还指在管理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要融入政史哲理念。为此,提升教师素养不仅仅指强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有计划地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注重开拓教师看问题的视野和历史深度。

(四)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使学生学会“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时间、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应当由“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互助式、自主式”,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在管理专业讲授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史哲会通的优势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放眼历史联系古代的管理经验以古鉴今;可以开阔视野联系国外的管理经验洋为中用;可以着眼于现实中的管理个案,通过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哲学方法论提炼其中的规律性,并以之指导具体的管理工作实践等。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光明日报,2012-11-18.

[2]赵枝琳.成人高等教育开放办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4):12.

[3]肖春兵.论当代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J].中国成人教育,2012,(7):26-27.

[4]齐佩芳,李世泽.课程整合——素质教育的推进器——高校政教专业政史类系列课程整合的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6.

[5]贺祖斌.高师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特点[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陈翠微.试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J].嘉兴学院学报2002,(1):85.

猜你喜欢
政史会通成人
大河会通
欢迎投稿《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成人不自在
中学政史地·初中2018年7、8期合刊
最风趣笔记“老古板”政史俏皮面
浅谈政史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
Un rite de passage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兼评《文学地理学会通》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会通之境——读《文学地理学会通》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