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表达——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思考

2013-04-02 04:43徐志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特色

徐志坚

(常熟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所有社会意识形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居于最核心的位置,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表现。正因为如此,在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和胜利之后,执政党一直在进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与表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时代主题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是有差异的。这就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内容唯一的表述,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以表达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特征、引领时代潮流、改善社会风尚、提高个人素养、凝聚共同理想为内容的意识形态体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提出了观点鲜明、主张明确的价值体系,领导人民取得历史阶段的胜利。在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背景下,凝炼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价值观念,引领世界潮流,凝聚民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具有意识形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社会发展的实践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64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部署开始,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就已经提了出来。几年来,专家学者都在讨论理论凝练的问题,但是争论声音多样,又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2012年第1期撰文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3]6这里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具有自身产生发展的逻辑规律。从其内部结构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然是体系,就不仅仅是几个抽象不变的话语和口号,而是在社会主义阶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精神要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是紧密相关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丰富性与表达的层次需求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现实表达。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时代社会秩序维系的基本精神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我们必须分清楚核心价值观与人民及公民价值观或公民道德,不能拿公民生活价值观来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价值取向,不是要求人民在生活上遵循的生活规范。”[4]8这样看来,必须要搞清楚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观上的优越性所在。如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中没有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就与其他形形色色的价值体系没有原则的区分,在实际中也无法体现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特性。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扬弃性表达。我们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农耕社会,形成了家国同构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基本价值形态。这种价值形态是中国传统价值的沉淀与固化,其包含着明确的文化信息,自觉不自觉地支撑着中国民众的价值信仰体系。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加快,价值观的多样化影响更是加剧,各种形形色色的价值观都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念予以继承,又要对世界各地各国人民的优秀价值观念予以借鉴;同时,要对目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的形形色色假、恶、丑的价值观念予以批判。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具有提升人民自信心、自豪感的精神鼓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具有未来的价值指向性。价值指向和价值实践是两个不同的内容,表述的是理想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既有对现实中优秀价值内核的肯定元素,又要有对目前尚未实现但必不可少的内容予以充分表达的元素。从核心指向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提升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自信心、自豪感的精神鼓舞意义,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

二、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达的层次性

从以上的特征要求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达的层次性要求就凸显出来。在如何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方面,十八大报告里蕴含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特征。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5]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表明的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其他阶段的价值,与封建社会价值不同,也与资本主义价值不同。“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灵魂,就会显得庞杂、分散而不集中、不精练。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一枚‘硬币’的两面。”[6]7在过去几年的讨论中,矛盾的集中点也在于此。近年来蛊惑人心的“普世价值”观实际上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推广。它“包含着实践方式和制度依托,它不是一个单纯价值观,它是一个配套工程,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观念,既包含着自由、民主制度,又包含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看到,虽然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少数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价值落后于资本主义价值。“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不是‘普世价值’,但它是普遍真理。”这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普世价值”“看似意味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实际上只是统治思想的外衣,与普遍真理、客观规律有本质的区别。作为体现历史必然性的普遍真理,具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普遍性,它不以人们的主观认同状态为依据,换言之,历史发展的客观真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往往是结果,而不是前提。”[7]7“普世价值”论者把资本主义文明看作不可超越的终极存在,要把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文明的轨道,这是他们热衷传播“普世价值”的根本目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方面,我们需要注意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无法正确表述。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并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观上的真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表述要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凸显出来,但是具体的内容表述还要反复凝炼,精确表述。

第二,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包含着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性描述,蕴含着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价值指向。在当代中国,关于社会理想的讨论与共识是凝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8]636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过程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寻求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理想基础,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把这一共同理想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并清晰地表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5]13这个伟大实践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这种表述把近年来的许多争论的问题作了清晰的梳理,从理论上防止了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样的表述思路清晰,有效地防止了理论混乱。同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叙述有效解答了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现实路径问题,是对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的进一步细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实现人类社会最高理想的现实路径的完整叙述。

第三,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又具有时代性,是基于国情、基于现实生活状况的时代特征的凝炼与表达。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5]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核心,必然内涵着时代精神的表达。在当代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成为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这种体现时代特征的话语表达,是基于共同理想认同基础上的内在动力表述。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十八大报告表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信念的基本要求,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等核心价值主张。这些表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最具一般的原则,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共同理想的原则保证。

第四,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对个体生活而言,既是立足公民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又具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指引价值,对提升人民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理论形态的建构与表述,更应该包含指导个体生活的元素和内容。党的十八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31-32这一表述可分三层,第一层次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价值导向,反对贫穷落后、反对专制、反对黑暗、反对极端主义。第二层次是社会层面,社会要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氛围,因而要反对不公平、不正义、不自由、不遵守法律,要克服市场经济和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负面作用。第三层次是对个体公民的价值要求。作为我国公民,应该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要反对分裂祖国、违反职业道德、违反诚信待人原则、违反人际友善交往原则的行为。三层表述对应的是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的道德要求,但最终落实在引导每一个个体在生产生活中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每个公民在对价值的总体认识基础上形成了职业与社会的价值。关于三个层次的表述,虽然层面不同,但是针对的都是公民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是把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内化为政治认同的基本要求。这些表述看似并未加上社会主义的标签,好像和其他社会制度国家倡导的价值差异不大,其实这些针对个体生活的价值指导都是统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这些价值要求与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念既有共同的价值共识,是我国公民与他国公民交往交流的基础,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指向。

总之,十八大报告关于“三个倡导”的表述,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时代凝炼和表述的基本完成,理论界近几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的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当然,随着社会发展,这些表述还会结合时代特征予以新的表述,但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大作用并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不具有永恒性特征,而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价值表达和价值提升。这种表达既包含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过程性肯定,又表达对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要求和假恶丑现象的价值否定;既保留了中华传统的美德,又肯定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价值要求;既体现对每位公民的爱国主义的价值要求,又体现对每位公民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价值要求;既体现我国的文化主权,又体现我国开放、理性、平等处理国与国关系、不同国家公民之间交往交流的基本共识。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它是包含肯定传统、体现前瞻、弘扬精神的动态发展系统。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一定要切忌假、大、空。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价值导向,需要不断宣传弘扬。其次,针对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特征,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区域性表达。近来北京、江苏等地凝练表述的北京精神、江苏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区域表达。再次,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价值观设定,也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依据。特别指出的是,在目前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要更加自觉地把十八大报告明确表述的核心价值观渗透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渗透到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样,经过长期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才能够更加深入扎根。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3]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2(1):3-7.

[4]韩震.“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原则[J].红旗文稿,2012(6).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7]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特色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中医的特色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完美的特色党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