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好“憋出来的病症”
——发挥报刊媒体正能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3-04-02 10:05辰目
传媒 2013年10期
关键词:刊号报刊经营

各种媒体上不断有关于报刊媒体违法违规等问题的负面报道(有时也有关于出版媒体、网络媒体的)。就个体讲,除了假记者的情形外,不时有一些报刊媒体记者诈骗钱财的消息见诸报端,所谓的事故封口费、危机公关费等说的就是此类现象。就单位讲,除了冒充正规新闻单位的情形外,不时听到一些媒体要求记者通过“问题报道”,向对方讨要广告费、下达订阅量的传闻。诸如此类的问题,除了一些原本素质就不好,或压根就爱走邪道的个人和单位以外,笔者以为是因为经济压力憋出的毛病。作为一个有正式刊号的报刊单位,当初经过努力,申请到了刊号,确实想好好地干一场,干出个名堂,甚至打造出个品牌。可惜“天公”不做美,遇上了经济危机,自己的造血功能又不行,生存难以为继,走不好正道,向邪道缴械。这种自讨堕落是令人痛心的。

以笔者自己在报刊媒体就职数十年的经历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这个判断。身边曾有些刊物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解决经济基础问题,担心年终结算,算盘一响,泪眼汪汪,单位发不出工资,职工拿不到奖金,于是就组织一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评奖活动。评奖过程中,又因为赞助费的多寡与上榜名单的位次有那么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暧昧关系,往往引发出一些棘手的矛盾,然后我们自己又担负起消防队的角色,来平息它,平息不到位时,便会这儿鼓起个“包”,那儿冒起个“泡”。

再往深里想,就为贯彻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找到一个针对性的领域。针对一些报刊的违规违法行为,我们的管理机关及时做出处罚决定,并予执行,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依法管理所要求的。但是笔者以为仅仅处罚又是很不够的。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出如此下策,做如此勾当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有时竟然会“野草除不尽,得风又产生”呢?为什么会有“明知法律硬,偏向硬处碰”的情形呢?于是就会发现原因不是别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经济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又无正当经营本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绝不是为他们开脱,而只是作为分析问题的一种视角)。应该意识到:对于此类事情,处罚只是一个重要方面,还有重要的后续工作要去做。显然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如是去做,只能是像割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一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根本症结,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具体讲,问题出在不务正业上,根子扎在面对经济困境的无能为力方面。如果我们想根治报刊媒体胡作非为、胡乱作为的问题,同时就应认真考虑如何帮助和引导报刊媒体把经济基础打造好,把经济问题解决好。不是一般性、暂时性的缓解,而是把此项工作纳入到自己的职责范围之中,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这决不能算是分外的事,这恰恰是做好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神圣工作所必需的。

作为报刊新闻单位来讲,则应借助管理机关的帮助和引导,乘势而上,把经营工作、经济工作搞上去。要把经营和经济工作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上去。要从坚持正确导向、服务工作大局、履行神圣职责的角度来思考和部署这一问题。在领导班子中应有素质较好、数量适度的同志着力抓经济工作。譬如与编委会相对应成立经委会,经委会应有明确的职责和规范的工作秩序,要有量化的经济指标及分解的经济任务,还有相应的激励政策等,开好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关键是要形成一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收的经营队伍和一套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而在这里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有若干位甚至一批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如何培养媒体经营人才,则需要我们继续讨论。

猜你喜欢
刊号报刊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百强报刊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中国国情国力
中国国情国力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欢迎订阅2013年《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