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实践研究

2013-04-02 19:51孙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1期
关键词:C语言精品课程公开课

孙静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实践研究

孙静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在21世纪这个信息高速发达、高速流通的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让普通人能够接触到比以往更多的知识.面对信息时代的信息量大“爆炸”现象,怎样才能使教育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至于被时代抛在后面?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把教育资源移植到网络上面去,使更多的人可以分享这些资源”.

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

1 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意义

为保障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作为先期启动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抓住了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和本质.对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作为一个以传播知识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学校建立一个自己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事情,这不仅能使更多人享用宝贵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对于提升学校自身的知名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相当大帮助.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它很好地解决了“如何实现资源共享”的问题,使得不同地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很方便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种知识,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限制,使得更多人能够有机会取得想学的知识.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而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模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迫在眉睫.

本文所探讨的是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内容,研究与实现本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网络资源共享资料为今后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旨在利用网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周到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学生通过网站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或复习有关学习内容,有了问题可以在线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会成为必然的趋势.网络的开放性和分布性的特点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巨大计算能力使得教学管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系统已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也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所以说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 现状分析

2.1 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发展现状

在国际知名大学开放课程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对高等教育质量日益关注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也提出了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支持建设5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

截至2012年8月,我国共发布了75门精品课程,涵盖文化艺术、哲学历史、基础科学等六大领域,主讲教师不乏国内高校的名家大师,其中相当一部分课程受到了学习者的追捧,如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千古明月”课程.同时某些课程下方的参与评论的访问者的数量已超过千人,评论不仅有网民对课程的充分肯定,也有对国内大学向社会公众开放更多教育资源的殷切期盼.由此可见,我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开放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学生及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然而,与国外名校公开课相比,我国公开课在国内网民中受追捧程度还存在差距.网易作为国内免费向公众发布经过翻译的国外名校公开课先驱,在国内网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目前,网易不仅将国内公开课收录在线,同时对国外公开课也在不断进行更新翻译,集国内外优质教育于一身,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通过网民对公开课的选择趋势中可以看出,目前最热门的课程仍是国外名校的课程.由此可知我国的公开课要赶上或超过国外名校的公开课,我们不仅要加快建设,更要发现我们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修正,为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不断研究、不断深入,其发展趋主要有以下几种:

从研究的广度上,可以发现研究范围由开始的集中网络精品课程设计的研究扩展到设计、开发、管理、应用、评价等各个领域,研究覆盖面不断扩大.研究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对于网络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构思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创造了大量精品课程资源之后,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如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如何对资源进行评价,怎样消除一个个信息孤岛等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因此,教育技术核心期刊中很多论文也都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构思.

2.3 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现状分析

我院于2008年建成C语言程序设计校级精品课程,通过几年的实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缺少与学生互动环节,教学视频有限,缺少典型案例分析、习题在线练习与考试等几方面问题,没有真正的体现精品资源共享这一特点.所以针对以上问题,并在我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方针指引下,提出了建设校级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想法,并真正地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3 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研究策略

3.1 改革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研究所涉及到的改革内容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3.1.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规定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本教改项目中对教学大纲改革与研究是首要考虑的内容.并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来制定适合我院学生的教学大纲.

3.1.2 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是学生通过网络共享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同时演示文稿也可以作为正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生的一种参考学习资料.所以本项目中要对原C语言程序设计校级精品课程的演示文稿要做进一步地完善、修改.

3.1.3 教学录像

教学录像是实现网络授课最直观、最直接的教学方式,现有的精品课中的教学录像数量不够,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在本教学改革项目中教学录像是一个重要环节.

3.1.4 教学案例与例题

本次教学改革项目拟定增加一定数量具有典型意义,能够说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并在每一章节中增加一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结构完整、并包含解答过程与分析的例题.使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之后,能够找到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

3.1.5 上机练习与上机测试

在以前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中,此环节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在此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设计中,增加了上机练习与上机测试环节,使同学通过这两个环节能够检验自已在网络公开课的学习中所取得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

3.2 改革目标

3.2.1 实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目标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服务的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学科为基础,放眼社会,面向本院各系部各专业学生.通过资源共享系统向全院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的目标.

3.2.2 实现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院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的实现,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推动我院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

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3.1 基本资源建设

本教学改革项目中的基本资源建设主要是指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进度)、教案、演示文稿、实验指导、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资源.

3.3.2 拓展资源建设

本教学改革项目中的拓展资源建设主要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实验习题练习与考试系统等资源的建设.

4 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施方案与方法

4.1 实施方案

4.1.1 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改革前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我系于2008建设成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校级精品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我系2012级正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进行调查.

4.1.2 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改革内容的确定

通过对现有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校级精品课的分析,以及对现正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生的调查,确定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改革内容.

4.1.3 对已有的、较成熟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研究

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对现在国家一些重点院校已建成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调研,参考它们当中较成熟的实例,取其精华,并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本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内容.

4.1.4 基本共享资源的建设

通过前面所确定的教学改革内容,对基本共享资源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进度)、教案、演示文稿、实验指导、教学录像等内容进行建设.

4.1.5 拓展共享资源的建设

在基本教学资源逐步完善阶段,进行拓展共享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实验习题练习与考试系统等资源的建设.

4.1.6 交互式评价方案的研究

本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程,是面向全院各系各专业所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课题,如上面所叙述到的,关键改革问题中涉及到基本资源建设与拓展资源的建设两大方面.在具体的实现的过程中,学生是使用该共享资源的主体,所以本项目中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交互交流的模式,学生可以将他们的所得与需要上传到交流平台上;教师也可以在线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5 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研究预期效果

5.1 实现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原则下,培养学生阅读程序与编写程序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创造必备的条件,并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今后从事软件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5.2 实现“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教学目标

本项目所研究的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并通过案例驱动机制,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地用到具体的项目开发中,最终教师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模式给学生打分,实现“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教学目标.

5.3 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素质目标

C语言精品资源共享课中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设置了面向具体应用的案例,同时有一部分综合性的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阶段性地练习.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训练时,主要以分组的形式进行(5-6人一组),每组自行查找资料,自行研究,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答辩.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团队合作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G642

A

1673-260X(2013)11-0029-03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级教改课题

猜你喜欢
C语言精品课程公开课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