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知人论世认识中国的好书——读《邓小平时代》

2013-04-07 08:25陈仲丹
唯实 2013年10期
关键词:费正清时代

陈仲丹

一本知人论世认识中国的好书——读《邓小平时代》

陈仲丹

2013年有一本厚厚的史学著作风靡全国,这就是中文版的《邓小平时代》。该书在年头首印的50万册一出版就售罄。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他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这个研究中心是费正清创建的,费去世后就以其名冠名。费正清是美国研究中国问题最有名的学者,以“冲击—反应”模式来解释中国近代历史。他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存在巨大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而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姑且不论他的观点是否准确,但对国内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就连去年全国高考的历史题都以此为材料,要考生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傅高义与他的前任费正清一样,都有以自己所学为社会服务的宏愿。在该书的“中国大陆版序”中,傅高义写道:“我的看法是,我们这些哈佛大学的教师,不仅有教导自己的学生之责,还有进行研究以增进学识和为公众撰文著书之责。”所以他有兴趣为公众写介绍自己研究成果的书,还希望这些书能为人们广泛关注。2000年他从哈佛大学退休,“就想集中精力研究,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这年夏天,傅高义在韩国济州岛遇到一个熟悉的记者,告诉他自己要退出教学生涯,想写本书来帮助美国人了解亚洲。这位记者毫不迟疑地对他说:“你应该写邓小平。”傅高义赞同他的提议,是应该为邓小平写传。“亚洲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而对中国的现代历程造成最大影响的人是邓小平。此外,深入分析邓小平的人生和事业,可以揭示近年来塑造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在傅高义看来,“在提高如此众多的民众的生活水平这一点上,20世纪有任何其他领导人比邓小平做得更多吗?”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本用英文撰写的著作问世了,2011年在美国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图书奖,被主流报刊评为最佳图书。名流学者也纷纷给以很高评价,如在美国接待过邓小平的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这是一部主要的邓小平传记,读之难忘。”著名学者王赓武认为:“这本书从不同的层次研究了变革与适应的问题,其核心是个人面对一场复杂且危机重重的革命所作出的回应……在书中,傅高义出色的工作让邓小平对中国的设想变得可信,让中国的迷局变得可解,让那些次要角色都栩栩如生。”该书的译者冯克利则评价道:“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研究和记述邓小平政治生涯的著作。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按傅高义的说法,邓小平时代开始于1978年,结束于1992年,1992年的南方之行是邓小平时代的终曲。不过要以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事业的深远影响而论,说我们今天仍生活在邓小平时代也有道理。

既然各界有这样高的评价,就让我们看看《邓小平时代》一书有哪些主要的优点。我认为,首先是该书观点公允。观点公允说的是对传主和时代的分析合乎实际。作者称,写这本书时“我尽力摒除自己可能有的偏见,尽量客观地看待邓小平领导时期的种种状况……假如邓小平今天还在世,他也会承认,不管我的书中存在什么问题,但还是努力按照他的‘实事求是’的教导做的。”不抹黑,不溢美,以信史留世,这是史书撰述最重要的原则。不幸的是很多西方学者都不能坚持这一原则,他们在观察中国时戴着变形的有色眼镜,或是无中生有,造谣丑化,或是夸大阴暗面,以偏概全。就以西藏问题为例,这是西方官私两界抹黑中国时常用来说事的话题,似乎流亡海外的西藏分裂势力受了多大的委屈。而邓小平时代》对此述说甚明,清楚地叙述了事情的原委以及邓小平采取的积极举措。邓小平在1978年复出后就致力于流亡海外藏人的回归。他提出的条件是:“达赖喇嘛可以回来,但他要作为中国公民……对于台湾和西藏的上层人士,我们的要求就一个:爱国。”爱国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基本前提。为此,邓小平接见了达赖的哥哥,邀请达赖派代表回国考察。而达赖方面提出了中央政府难以接受的条件:“他们要求在西藏实行不同于中国其他地方的政治制度。他们还要求建立‘大西藏’将中国的所有藏区合并成一个政治上的新自治区。”傅高义认为,“这些要求也大大超出了合理的范围。”事实确是如此,自元代以来,中国的版图就从来没有出现过所谓“大藏区”的政治实体。这使谈判难有结果。1989年初,班禅大师去世,中央政府邀请达赖来北京参加葬礼。如果达赖来,邓小平很可能会与他会谈,但邀请遭到拒绝。如果某些西方人认真看了书中对西藏问题的介绍,知道中央对争取达赖集团已做到仁至义尽,真不应该再说三道四。

其次该书的优点是材料丰富。傅高义为写这本书十年磨一剑,研读了数量极为浩繁的史料,包括官方和半官方材料,还有众多研究著作。除中文文献外,他还参考了很多英文著述。该书材料的丰富还表现在访谈材料的大量使用。傅高义2006年后五次来中国,有时居住长达几个月,大量地与了解邓小平的人交谈,或是过去的高官,或是邓小平的家人,还有党史专家。作者还采访了许多与邓小平有过交往的外国政要和外交官,如美国的卡特、基辛格等人。这些人会向他介绍一些细节以及他们通过近距离观察对邓小平的了解,而这些细节往往可补文字材料之缺。

《邓小平时代》的优点更多地体现在它的内容上,通过人物的言行活动来反映时代大潮的激越震荡。在内容的优点上,首先该书完整地记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漫长艰辛历程,尤其对一些关键的节点叙述更为细致。如1978年是邓小平时代的开端,国门初启。邓小平在这一年走出国门,出访日本。他参观了日本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汽车厂。“邓小平参观了生产线,听人介绍说每个工人一年平均生产94辆汽车,邓小平说,这要比中国排名第一的长春汽车厂多出93辆。他在参观完日产公司后表示:‘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在中国,邓小平访日的电影和照片使中国民众看到了现代化工厂是什么样子,使他们明白了中国多么落后,要追赶世界水平需要做多少工作。”“邓小平派官员出国考察、邀请外国专家成立研究国外发展的机构、鼓励翻译外国文献。日本和韩国的领导人担心国内的公司会被外国公司的竞争压垮,邓小平则不同,他鼓励外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现代化工厂,帮助培训中国的管理者和工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新的开放政策实际上是从国外引进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和消费革命”,彻底打开了国门。

该书内容上的优点还体现在书中记述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比如书中写到,1979年邓小平访美,他在休士顿观看牛仔马术表演时,“一个姑娘骑着马飞奔而至,把自己的宽边呢帽递给了邓小平,口哨和欢呼声在人群中响成一片。他们高兴地看到,邓小平像表演一样把他的新帽子戴在头上。”在全美国,邓小平一脸笑容、戴着牛仔帽的照片,成了他访美的象征。他的戴帽动作,虽然只是轻轻一举,却拉近了中美两国的距离,争取到了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亲近感。

《邓小平时代》有着客观公正的观点、充足的信息内涵以及生动耐读的描写,因而使得它一出版就成为干部喜爱的案头读物。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作者系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费正清时代
刍议费正清的中国史研究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墨磊宁的《中文打字机史》荣获2018年费正清奖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费正清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实用主义
费正清《中国的思想与制度》述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费正清对延安时期中共群众路线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