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不美》

2013-04-07 04:43兰金初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利尿西医积液

□文 兰金初

(接12月上)

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很多,有人排尿少,有的人尿量正常,有的人尿量多。但是绝大多数病人蛋白太低了以后,他的血浆里就缺蛋白,缺乏营养,就会造成消化吸收等代谢功能的衰退,最后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拉肚子。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营养不吸收,营养物质随着大便一起被排掉,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脾肾阳虚”、“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滞血瘀”等证候。血浆里的蛋白含量就越来越低,越低就越拉肚子,越来越肿。最终影响全身性多组织器官的功能。

我对这种病人采用疏肝理气、温肾健脾、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半个月后,食欲改善,面色转红,大便不稀了,尿量也正常,好,那让他去查,我能断定,他的蛋白含量已经上来了。中医治疗低蛋白血症,属于虚证,无需重用利尿药,更不可因为浮肿而使用通泻之药。否则害人性命。

准确辨证快速施治,对患者赢得治疗时间是很重要的。通常你给病人看完病,就要开药,但那边检验结果又没出来,你怎么处理呀?如果经验很丰富,可以根据低蛋白血症的治疗方案,辨证用药,就不会让患者浪费治疗时间。因为这样的患者我看得多了,太熟悉了。总之,各项化验值对我来说,是辨证论治的很好补充。

凤毛麟角何时多?

当今中医学的理论家多如牛毛,但真枪实弹的临床实践家却凤毛麟角。

现代中医太少了!

中国急需现代中医人:懂中医也懂西医,有医术更重医德。精湛的医术,来自医德。

我们说中西医结合,说实话,学习中医本身已经很难了,再加上学习西医的东西,需要恒心和毅力,还有神圣的医德。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学习阶段就直接转行了,学西医多方便啊,什么X光机、CT、彩超、核磁等等,这么一操作,诊断就出来了,该用什么药用什么药。看药品说明书,很简单,不必多动脑筋,你能说西医不好吗?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些行内朋友的亲身从业经历都告诉我们,中医不能固步自封,可以不学西方的方法,但也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借助各种检验仪器,为我所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发挥出中医的优势来。

苦尽甜来

20世纪70年代末,我接诊了越来越多的狼疮患者,越研究这个病,我越觉得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很多病人会拿各种各样的化验单来给你看,你就得了解它、掌握它。继而还要明白化验项目和指数如何与中医辨证施治中的有机结合。如果你连这个起码的知识都没有,病人都能把你问傻了,同时说明你对狼疮的认识也还很肤浅。当然,你是中医,你也可以说“我是中医,我不管这些(西医的东西)”,表面上你也能糊弄过去,但是自己和自己交待不了:你要想使病人有疗效,你就要全面掌握病人的情况,包括各种检测指标,古人没有留下专治红斑狼疮的药方,假如守着一成不变的死教条,死背方剂给病人用药,那中医还谈什么发展?

就这样,在临床中,我的中医思维和西医知识开始了艰苦的结合与升华——西医的理论我要全面了解,很多疾病的诊断和用药我都要熟悉,什么叫刻苦?什么叫艰苦?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是越学越向深处挖,越学越觉得知识少?——这一路下来,我是真正体会到了。吃苦越多,回报越甜。

有时候就撞墙了,就要找到是什么原因让自己撞墙的,找到了原因,再继续下去。比如中医说的气化、运行,是人类青年时期到老年时期的一个过程,它是有指标的,若要进一步了解就要查找很多的资料确认,比如说现在很多吃了激素的人,提前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这就是人体组织器官老化的表现,我就要查人体的去氢表雄酮、孕酮、血流图和血浓度等问题。

此外,还要进一步理解西医的各种监测数据,比如说自身抗体的ANA、DNA,正常值、超常值,应该考虑是什么病什么证等等。这些你光知道还不行,你得知道它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体内的免疫复合物增高,就要损害人的脏器,你既然知道这是内在的敌人,那么依靠中医理论就应该有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就像管理一个社会一样,不仅要管流氓小偷,还要管贪官庸官。你首先要知道问题的原因在哪儿,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看病也是一样的,要想清除它,首先我要更深刻地理解这种免疫复合物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产生的,怎么清理它,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就要更深层地去了解它,最后才能给病人用药,达到治疗的目的。

比如,狼疮病人出现腹水或低蛋白水肿,西医的方法是:采用大量激素、抗生素、利尿剂或加人血白蛋白,或抽取积液。但是,西医的做法有三方面不利因素:第一,虽然积液暂时抽出来了,但是根本问题解决不了,腹水还在继续不断地渗出;第二,抽掉的液体都是蛋白,等于营养被抽出,丢失掉了。因为积液是由血液分解而成的,这样血浆中的蛋白减少,病人会出现极度营养不良,而且腹水不消,怎么利尿都无法消肿;第三,使用人血白蛋白会增加心脏和肝脏的负担,特别是会导致肾脏代谢功能加重负担,重者造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有人问我:“西医的理论知识,现在掌握到了什么程度?”我回答说:了解不少,理解很多。30年前,我不敢说这话。我现在甚至敢这么讲,我已经完全胜任一名很合格的西医大夫。就是说,抛开中医,西医的知识我也能讲出一二三来。知道西医的“三板斧”。比如说,狼疮病的合并症,有狼疮性心包炎、狼疮性心肌炎。由于炎症而渗出,出现大量胸腔积水、心包积水,使胸腔的容积变得越来越小。积水占用心、肺所在的位置,使心脏、肺脏被胸水挤压,舒张受到限制,站立、坐起的时候,腹腔脏器、膈肌向下去,此时胸腔的大小还可以;可是当病人躺下的时候,出现了胸闷,缺氧,呼吸费力,喘不过气,呛咳,只能长期坐着或端坐着。因为病人躺下时,腹腔脏器、膈肌都向上移动,胸腔容积变小,积水也压迫心脏和肺脏,心脏和肺脏舒张就更受到限制了,也造成缺氧。所以,这样的情况下,西医使用利尿药物没有用。尤其是低蛋白血症的人,利尿通常是没有用的,西医只能抽出胸腔积液。有些低水平的西医看到病人喘咳,还拿止咳药“复方甘草片”给病人吃,结果造成病情明显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的辨证施治是以“行瘀化痰”、“健脾除湿”、“温肾利水”等法。阻断渗出,使积液中的蛋白等营养物质重新吸收。将痰湿之邪从肾脏、膀胱代谢出体外。水往下走,气往上来,积水逐渐减少或消失,就不会压迫心、肺了。

这是中医的理论与实践。西医意识得到,但无药为力。只能拼着老命来利尿、抽积液,从美国到英国、德国、法国,都是这样做的。治疗效果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因为洋教材就是这么教的。抽出的积液多是高蛋白,这样的话,体质虚弱,极易造成各种微生物的感染,预后不佳,整个人就完了。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病因病机是素体虚弱、复感外邪、痰瘀互结、内舍心肺、痰湿内闭、气化不行、凌心犯肺的一组病证。

中医祛邪扶正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不单是我兰金初一个人的疗效好。很多中医在这些领域的疗效都很好的。

两种不同的思路

作为一个现代中医,就要把西医的东西掌握了以后,用到中医理论的范畴里去,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取其查深之长,为我所用;去其治浅之短,将它抛去,不足为用。

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肾病综合征为例。这两种病长期依靠西药激素和细胞毒素治疗的患者,由于体质猛降,毫无抵抗能力,而大大地增加了机会性感染。往往同时发生低蛋白血症。这时,病人体虚病重,我的治疗原则就要注重活血通络、健脾护肝,让病人充分消化食物,将水谷精微输布到周身,病人有营养了,抵抗力也就增加了。如果像西医那样,单纯地补充白蛋白,病人的消化吸收机能没起动,补了,也是没用的,反而会增加心、肝、脾、肾的代谢负担。

当低蛋白血症的病人病入膏肓时,病人的肾脏功能往往开始衰竭,病人若肌酐、尿酸、尿素氮三项指标都高,就是尿毒症了,这时候患者由于肾脏功能衰竭又往往并存着高血压和低蛋白血症,因而直接威胁生命,治疗起来的确很棘手。

那么,西医是怎么治这种病的呢?西医把病拆开来治疗。比方说,尿毒症的病人,缺蛋白我就给你补白蛋白,水肿我就给你利尿,他不从病人的全身情况去分析考虑整体治疗方案。人体各组织系统功能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而且环环相扣的,中医就很形象地解释为“子母关系”和“生克制化”的关系。

那么,如果中医用西医的思路会怎么治疗这种病呢?有些野蛮的中医,他说你肌酐、尿素氮高,尿酸高,很危险了,我给你用大黄吧,想把氮酸随大便一起排出去。这是不对的!绝大多数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由于合成代谢障碍,不用药病人都已经腹泻了,你还让他泻?有些医生给病人拼命地利尿,想把氮酸排出去,其实根本没用,这时,病人肾脏的代谢功能已经失灵了,排出去的只是水,而尿毒素(肌酐、尿素氮超值便成了毒素)还在身体里面,肾衰时有害物质无法跟着“尿”一起排出去,排出再多的“尿”都于事无补。

而病人本来就属于阴虚、贫血,还在给他排大便!孰不知,越排泄越导致肝脾对血浆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蛋白就越低,那病人还不给治死了?如果用利尿的方法,有时候多少能带一点毒素出去,但难免杯水车薪,毒素不断堆积在体内,难以根本改善,用泻法治疗低蛋白血症伴肾衰的病人,一般很难熬过两周就会死亡。

这种病不是开始得病就会一下子倒下去的。中医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你说这种情况是急是缓?本钱已经没了,你要治标,还能管用吗?

这样的病人,一定要找到病的根本原因:低蛋白血症,表示病人严重缺乏生理活动所需的营养。那么各组织细胞就要膨胀,因为希望得到营养而又得不到营养,所以组织细胞膨胀起来了,人就“水肿”了。这种水肿,不是因为体内的“水”多了,排不出去导致的,而是营养不足导致的,是“营养不良性水肿”。这种情况属于五脏俱虚的重症,这时候,就应该让饥饿的细胞有营养来“吃”,就需要补充营养,而若补充营养,怎么补?靠把营养输入到体内是没用的,因为代谢功能是有问题的,该吸收的吸收不了,该排泄的排泄不出去。本来这些负责吸收排泄的脏腑功能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了,你还要补充营养,强让它们动起来,无疑是增加了它们的负担。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利尿西医积液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贵州省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一)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贵州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三)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