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3-04-07 12:15李付有刘洪武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高技能育人

彭 炜,李付有,刘洪武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学人论坛】

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彭 炜,李付有,刘洪武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校社合作 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和特征,实施成效显著,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认同度逐年增加,社会声誉连续提高,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对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全国情况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要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以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分析

1.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

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任务,提出要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显著的渗透性、倍增性、带动性,具有转变发展方式“助推器”作用。据研究,电子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工业化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一般都在1∶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万亿元,增幅超过15%,远远高于2012年国民经济增速7.8%,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规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 001万人,比上年增长6.5%,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比重达到2.8%。而作为电子信息产业中最快增长极的软件产业,近年来更是迅猛发展,软件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化程度日益加深。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总产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5%,软件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不足2%一跃到约占5%,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约300万人,其国民经济战略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作用显露无遗。新的软件产业生产模式需要的人才呈“金字塔”型,大量需要的是处在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即软件蓝领,占总人数的60%-70%。新型工业化需要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也需要更多的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

2.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导,具体表现在:

(1)办学模式单一,缺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在办学模式上,基本上都是院校为主的单方办学,鲜有校企多方合作办学体制及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缺乏办学活力。

(2)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专业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不能主动适应软件产业发展需求,专业结构陈旧;专业培养方向模糊,培养的学生都是“通才”,而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高技能“专才”,这就导致了教育和需求的脱钩,不能学以致用,偏离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3)课程更新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内容不能紧跟软件产业发展步伐,特别是与日新月异的主流技术间滞后性较强,并且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忽视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4)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脱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开展,顶岗实习的相关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不能很好地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5)实践能力欠缺,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亟待提高。教师缺乏合理的技术实践和能力提升途径,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与软件产业技术应用脱节,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技术服务能力弱。

(6)实训实习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不足。由于投入相对不足、教改理念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所必备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水平较低,无法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亟需加强。

上述种种表现,严重影响了软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这种影响是系统性的,只有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三、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总和。具体来讲可以包括四层含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3)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4)必要的保障措施(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讲,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有力保障。

2.“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

2009年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创新乐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CSDN)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建CSDN乐知学院和软件职业教育研究院,探索“校社合作项目育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CSDN创立于1999年,是全国最大的中文IT技术社区,拥有丰富的软件技术教育资源,包括全球最大的中文IT技术社区www.csdn.net,超过1 800万注册会员;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IT专业技术期刊《程序员》杂志; 中国移动开发者社区www.cmdn.net;程序员深度交流社区www.iteye.com; 中文IT技术学习平台——乐知教育;中国最大的高级技术管理者交流平台——CTO俱乐部等。

3.“校社合作项目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涵

“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和特征:

(1)创新体制机制,为“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保驾护航。学院与CSDN社区共同成立“校社合作”的CSDN乐知学院,任命了乐知学院院长、副院长,组建了教学管理办公室,建立了管理运行机制,由双方派出教学和管理人员共同实施从专业调研与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组织、学生管理直至实习就业的整个过程。依托CSDN旗下中国最大的CTO(技术总监)俱乐部丰富的IT高端人才资源库,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人才培养全程提供指导和咨询。

(2)通过“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校社双方认真分析研究软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更好地把握前沿技术方向,明晰软件产业人才需求,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完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CSDN乐知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初期只设置了JAVA方向和.NET方向两个专业方向,随着双方合作的顺利开展,专业与产业的贴合程度也在逐步加强,根据产业需求又陆续增加了3G、PHP两个专业方向,实现专业与软件产业的无缝对接。

(3)通过“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校社双方共同组建了软件职业教育研究院,承担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双方共同调研软件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融入SUN、微软、ORACLE、中科红旗等国际主流的行业认证,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合作开发30多门工学结合课程。

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把握IT行业及软件开发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保证课程内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一直是IT类专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校社合作共建的CSDN乐知学院中,由于企业的介入,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如软件技术专业JAVA方向根据市场需要,由原来的Struts1.x转向了Strtus2,并新增了Spring框架的使用,同时引入android课程;软件技术专业3G方向,率先开设IOS课程、 Windows Phone 8课程,以此来适应行业与社会的新需求。

(4)通过“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将职业标准和从社区项目案例库中筛选出的真实项目纳入教学内容,仿真项目开发、小型应用项目开发到综合项目开发贯穿学习始终,形成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项目育人;同时将励志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思想、职业道德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CSDN乐知学院中,每一门课程都由校企双方两名教师共同完成,校内教师教授理论部分,企业教师负责项目和实训指导,双方教师优势互补。

在教学安排上,主动适应企业用工的季节性需求特点,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每年的两个学期重分为三个学期,每年6-8月份为顶岗实习小学期,集中组织学生到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天津海泰软件园等园区进行顶岗实习,校内教师随团带队,一则管理实习学生,二则下企业实践锻炼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5)通过“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依托CSDN雄厚的人才资源,学院聘请国内顶尖的软件技术专家1名为专业客座教授,聘请2名行业资深专家为专业带头人,每学期有4名以上的企业兼职教师常驻学院授课。通过每年分批安排教师至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天津海泰软件园企业实践,培养了20多名骨干教师,使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JAVA团队荣获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在此基础上,与CSDN共建的高等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落户学院,2012年面向全国成功开办了第一期培训班。

依托CSDN在软件行业的强大影响力,学院师生近年来多次受邀参加中国云计算大会和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等业内顶尖学术交流大会,聆听行业领导、业界精英及专家学者对学术及产业前沿的精彩见解,并与当今顶尖名家咫尺交流,亲身感受海内外专家学者风采,了解了前沿技术和主流思想,开阔了专业视野。

(6)通过“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在CSDN支持和指导下,建设了8个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按照软件企业的开发环境要求建设了具有40个工位的“软件工厂”,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天津海泰软件园建立了2个600人规模的“园中校”,由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与岗前实训,校企协作成立实习与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实习就业进行管理,使得校内外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012年12月,微软(中国)在河北省高校和全国高职院校中建设的唯一Windows 8应用开发基地正式落户CSDN乐知学院,为师生提供开发Windows 8新一代应用的平台,并面向全国开发者提供审核服务。此外,学院与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红旗Linux软硬件兼容性测试中心”及“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红旗Linux地区技术服务中心”在我院正式挂牌。几年来获企业软硬件捐赠累计达146万元。

(7)通过“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铺就从职业教育到终身学习的坦途。充分利用CSDN社区教育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及上千万注册会员在线交流,获得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的相关体验,及时解决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构建“线上线下、同步互补”的立体化课程和学习模式。CSDN社区为CSDN乐知学院学生提供高级会员权限,并提供下载学习资源、在线学习视频等服务,使线上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新干线”。

在CSDN社区平台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了面向全球的技术成长博客,形成在线生活简历。校企双方教师要求学生将平时的学习、项目、总结都要放到博客上去,通过博客记录学生三年的学习成长过程,成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平台和学生成长的活简历。实践证明,正是通过建立成长博客,很多学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岗位。学生注册的账号、学习成长信息及各项技术功能将伴随其职业生涯而终身保留,技术社区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展示自身能力、接受终身教育的综合平台。

4.“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四年来,收获丰硕成果。在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大学生达60多人次。在2011年韩国三星公司举办的Samsung Apps“星空大赛”中,学院代表队获得Smart TV(智能电视)平台最高奖项——“最佳电视应用奖”,并获得5万元(人民币)奖金及免费韩国游,这也是唯一一组在校学生获奖作品。在2013年3月微软公司举办的IMAGECUP 世界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好妈妈孕宝宝》项目进入中国区半决赛。CSDN乐知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行业主流认证获证率达100%,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对口率达81%以上,主要就业面向为京、津、冀软件开发企业及用人单位,初次就业平均起薪达3600元以上,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随着“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和技术服务能力也迅速提高。截至目前,共完成7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 开发了与JAVA、.NET、3G、PHP四个专业方向对应的4个课程包,《Java技术与应用》等两门课程建设成为河北省精品课程;师生共同完成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红旗Linux软硬件兼容性测试5项、各类网站开发100余个、系统软件应用18款、微软WIN8应用230余款、安卓手机应用80余款,其中,太行林权交易拍卖软件系统,填补了北方林权交易的空白;因WIN8应用开发成果丰硕,获得微软公司支持资金2万余元、诺基亚手机10部;手机应用淘应用,获得原创安卓优秀应用。2012年4月,由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的河北省高校电子商务软件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学院,为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搭建了更为广阔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方向性问题和“如何培养人才”的技术性问题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和培养方法的集合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校社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内涵分析结论:校企合作办学是增强高职教育办学活力的前提条件;在改革过程中要着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和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要借助企业资源,建设“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保证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才能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高技能人才支撑,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3]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On the Mode Reform of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for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PENG Wei, LI Fuyou, LIU Hongwu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 Baoding, Hebei 071000, China)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deepening educational reform.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school-society cooperation and education with projects” for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in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 fully embodies the main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The resul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are remarkable, which has valuabl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capacity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industry.

software technology;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2013-05-11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软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S040332)

彭炜(1964-),男,河北保定人,教授,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G712.0

A

1008-469X(2013)04-0079-04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高技能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