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维良治疗高血压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2013-04-07 14:18张东陆芳
世界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珍珠母阳上亢钩藤

张东 陆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十三病区,北京,10009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翁维良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翁老行医5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作为翁维良老师的第四批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待诊左右,获益匪浅。现将翁师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

翁老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病位涉及心、肝、肾,其标在心,本在肾,核心在肝。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为肝阳上亢。翁老认为高血压初期常为肝火、肝阳上亢,常有头晕、面赤、易怒等症状,心属火,为肝之子,肝阳上亢,引动心火,心火上炎,出现心烦、心悸,血脉失和等症状,导致血脉瘀阻;高血压病进一步发展则肝热伤阴,导致肝肾阴虚,阴虚阳亢,出现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状,心火上亢,火热伤阴,导致心血心阴不足,出现失眠、心悸、舌尖红等症状,此时高血压病多已经发展到中期;到晚期常常阴损及阳,导致心肝肾阴阳两虚。但阴阳两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阴阳两虚较轻,这部分患者多病程较长,高血压较为顽固,血压常常控制不好,属于高血压病中较为疑难的病例。这些患者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发展为阴阳两虚严重期,这时患者大多合并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病。

除了传统认为的肝阳上亢、肝肾阴虚以外,翁老非常重视心在高血压病中的作用。翁老认为高血压病毕竟为血脉之病,而心主血脉,故高血压病与心有密切的关系,翁老认为血脉之气血调和才能使血压平稳,而血脉调和,有赖于心阴与心阳、心气与心血的相互调和;心主神志,心神调和,血脉才能条顺。因此翁老认为心阴与心阳、心气与心血、心神与血脉均达到调和,才能使血压平稳。同时,翁老认为心血瘀滞是血脉不调和的后果,从病因上治疗要注重以上因素,从结果上看,则要注重活血化瘀,血脉瘀滞得清,血脉通畅,使血压平稳。

2 治疗高血压病的核心药对

翁老治疗高血压病最常用的药物配伍为天麻、钩藤、葛根。翁老认为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钩藤味甘苦,性微寒,入肝心二经,《本草新编》[1]认为:“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天麻、钩藤常配伍为用,平肝潜阳。

翁老还善用葛根治疗高血压病。葛根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具有“升阳解肌,除烦止渴”的作用。葛根性味甘辛,平。入脾、胃经。《本经》云:“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别录》云其“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本草正义》[2]载“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伤寒论》以为阳明主药,正惟表寒过郁于外,胃家阳气不能散布,故以此轻扬升举之药,捷动清阳,捍御外寒,斯表邪解而胃阳舒展”。葛根属手太阴脾、足阳明胃经之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大豆黄酮、大豆黄酮苷等成分。葛根中提取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葛根所含大豆黄酮,对小鼠、豚鼠离体肠管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能对抗组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根据用葛根治疗外感病项背强痛的经验,葛根可用于高血压病尤其是高血压伴颈项强痛的治疗。翁老治疗高血压病葛根几乎是必用之药。与天麻、钩藤相配伍,天麻、钩藤平肝潜阳,药性偏降,葛根药性偏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以降为主,既使肝阳得潜,又不抑制肝的舒达条畅之气,使肝气舒展,而且天麻偏燥,葛根性凉,可生津,可制约天麻之燥性,故三者相配相得益彰。

3 高血压病治疗要诀之一:清肝而不伐肝

翁老治疗高血压病也注重从肝论治,肝火亢盛者,清肝泻火;肝阳上亢者,平肝潜阳;而翁老非常欣赏张锡纯的对于清肝平肝的认识理论。如张锡纯在镇肝熄风汤的方解中谈到[3]:“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张锡纯在镇肝熄风汤中对于茵陈、麦芽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张氏对于肝主生发的认识。翁老在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平肝、清肝但不能伐肝,治疗上既要平肝之逆,又要使肝气条达,不使之过抑。因此,翁老在高血压病的临床用药上,常用夏枯草、黄芩、菊花三味药清肝火,但剂量一般都在10~15g,其中只有黄芩一味单纯的苦寒药。夏枯草“味微苦,微辛”;《本草求真》[4]曰“夏枯草,辛苦微寒……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夏枯草之辛味有条达、疏理肝气之性。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本草正义》[5]云“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本草经疏》[6]云“菊花专制凤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入心、小肠,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胆”。另外,翁老还常用珍珠母,镇肝熄风,珍珠母性味咸寒,《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珍珠母滋肝阴,清肝火。咸入肾,肾属水,水能生木,咸寒清火,兼养肾阴,滋水以涵木。”另外,翁老常用活血化瘀之品,如郁金、赤芍,《本草备要》[7]云:“郁金,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二者皆能疏肝活血,以助肝之条达之性。

4 高血压病治疗要诀之二:肝肾要平补

翁老在治疗高血压病肝肾不足、阴阳两虚的患者中,常应用平补肝肾的方法,翁老认为这部分患者高血压顽固,而且血压不平稳,波动较大,因此翁老采用平补肝肾的方法,阴阳双补,阴中涵阳,阳中有阴,阴阳互长,达到平稳血压的作用。翁老补肝肾常用杜仲、牛膝、桑寄生以平补肝肾。《玉楸药解》[89]曰“杜仲,益肝肾,养筋骨”;《本草经疏》[9]载“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本草求真》[10]曰“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三味药均温而不燥,为平补肝肾之要药。

5 高血压病治疗要诀之三:活血安神从心论

翁老抓住这个特点在高血压病从心论治方面常常注重三点:一是滋心阴;二为安心神;三为活血化瘀。翁老常用五味子补心阴,用丹参养心血并活血,用酸枣仁、珍珠母安心神,用郁金、赤芍、红花活血化瘀。但对于久病者,心阴虚累及心气,亦会导致心之气阴两虚,此时翁老常用夜交藤、酸枣仁、五味子以补心阴,安神定志。《药品化义》[11]认为:“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其气炒香,化为微温,藉香以透心气,得温以助心神。凡志苦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忡,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当必用。”清心火,翁老喜欢用莲子心,重者用黄连。《温病条辨》认为“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本草再新》[12]云“莲子心,清心火,平肝火”;《本草新编》认为“黄连,味苦,寒,可升可降,阴也,无毒。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经也”。翁老治疗高血压从心、肝、肾三藏论治,常取佳效。

6 典型医案

某,女,52岁,就诊日期为2010年5月8日。主诉:阵发头晕10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10年,反复更换多种降压药,血压一度控制良好。但近年来逐渐出现头晕、头胀等症状,视力减退明显。去年闭经,有烘热,心烦,出汗等症状,睡眠好,大便正常,血压150~165/95~100mmHg。舌质暗红,苔黄少津,脉细弦。西医诊断:高血压病II级。中医诊断:眩晕;中医辨证:肝阳上亢,肾虚血瘀。治则治法:平肝补肾,清热活血。处方:天麻12g,钩藤12g,黄芩12g,葛根12g,菊花 12g,桑寄生 12g,杜仲 12g,赤芍 12g,郁金12g,川芎12g,珍珠母20g,酸枣仁15g,五味子10g。水煎服,21剂。2010年5月29日复诊,患者血压140~150/85~90 mmHg,头晕好转,但仍有头痛,视物不清,睡眠好,心不烦,脉细,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辨证:肝阳上亢。方药:天麻 12g,钩藤 12g,葛根 15g,黄芩12g,杜仲 12g,珍珠母 20g,酸枣仁 15g,五味子 10g,泽泻12g,菊花12g,谷精草12g,决明子12g。后以此方加减治疗2个月,血压平稳在135~140/85~90 mm-Hg,诸症减轻。

按:患者头晕、头胀,烘热,出汗,视力减退,舌质暗红,苔黄少津,脉细弦,翁老认为乃肝阳上亢、肝肾不足之证,故以天麻、钩藤、珍珠母平肝潜阳,杜仲、桑寄生平补肝肾,黄芩、菊花清热,赤芍、郁金、川芎活血化瘀、和顺血脉,患者虽然没有失眠等症状,但翁老仍用五味子、酸枣仁安神,意在使心神安,血脉和,复诊加谷精草、决明子清肝明目。

[1]陈士铎.陈士铎医学全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723.

[2]张山雷.张山雷医集(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99.

[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5-158.

[4]黄宫绣.本草求真[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56.

[5]张山雷.张山雷医集(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2.

[6]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00-201.

[7]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3.

[8]黄元御原著.孙洽熙主编.黄元御药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12.

[9]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17-219.

[10]黄宫绣.本草求真[M].3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1.

[11]贾所学.药品化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59.

[12]陈士铎.陈士铎医学全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670.

猜你喜欢
珍珠母阳上亢钩藤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我国提出增强仿生陶瓷韧性的新方法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模仿珍珠母强度和韧性的新材料
仿“珍珠母”玻璃完胜钢化玻璃
华钩藤研究综述
治黄褐斑
肝阳上亢与肝阳化风证大鼠模型脾淋巴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