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沙门氏菌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3-04-07 16:47严永凡
兽医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出血点悬液平板

严永凡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洞口镇动物防疫站,湖南邵阳 422300)

(一)发病情况 洞口镇天井村某种猪场饲养的仔猪群中先后发生15起以高热、下痢、急性死亡等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发病率42%,死亡率20%,多数仔猪发病后1~3 d内死亡,发病不分年龄大小均可发病,但20~50日龄仔猪发病死亡率最高。该疫病严重困扰着该场种猪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临床症状 发生于冬春气候多变或多雨潮湿季节,发病率不高,但一窝发生1~2 头则很快全窝发病,病死率达 30%~50%,有的甚至更高。病初即食欲减退或不食、发热,体温40℃~41.5℃,稽留不退,几天后耳尖、尾、腹下皮肤淤血发紫,精神沉郁,睡卧时打堆,眼角有浓性眼眵;群发拉稀,有的拉黄、绿色水样便,严重脱水、消瘦,有的后期便秘,大便表面有出血或脓性分泌物。常规抗菌素治疗不理想,病程长,一般7~15 d,有的延至1 个月以上,部分不死的可见干耳、干尾、皮肤结痂,甚至耳壳、尾尖脱落。

(三)剖检变化 可见病猪输尿管有点状出血,公猪包皮积有白色浑浊恶臭的尿液;腹股沟淋巴结肿,外观呈紫红色,切面红白相间,呈大理石样变;脾脏边缘和脏面可见米粒大的紫红色出血梗死灶;结肠浆膜面充血,呈深红色栗子状,肠壁明显增厚,打开后可见结肠黏膜面呈黑绿色,肠黏膜全部脱落,回盲瓣附近出现大面积坏死溃疡,盲肠淋巴组织集中部位有麦粒到黄豆大小的坏死溃疡灶;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肾脏严重出血,出血点呈针尖大小,出血点密集呈“麻雀蛋”样;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小坏死灶;胆囊因胆汁淤积而严重膨胀,胆囊黏膜面有小片状出血点;胃底黏膜出血呈紫红色,部分区域黏膜脱落;喉头黏膜点状出血。

(四)实验室诊断

1.细菌分离鉴定。取心包液、水肿液、心血、肝、脾分别在普通平板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选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作划线接种,37℃恒温培养 24 h 观察。结果为各个平板上均长出灰白色、微湿、扁平、中等大小的菌落。选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无溶血现象。将分离的菌纯化后接种生化鉴定,结果为能发酵麦芽糖,不能发酵乳糖,尿素酶、苯丙氨酸、VP 试验阴性,枸橼酸盐、精氨酸水解酶、硝酸盐试验阳性。

2.药敏试验。将纯化的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做涂抹接种,用药敏纸片法测定分离的沙门氏菌对壮观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不敏感。

3.动物接种试验。将分离纯化的细菌制成菌悬液(3 亿/ml),腹部皮下注射小白鼠 (18 ~ 20 g)0.2 ml,注射后 12 h 开始发病 ,懒动不食、腹部肿大,自心血回收细菌与接种细菌同为沙门氏菌。

4.兔体交互免疫试验。扑杀 1 头濒死仔猪,采集淋巴结、扁桃体、脾脏作为病料,用生理盐水制成 1:10 组织悬液,加双抗 40℃处理,给试验兔注射此组织悬液 5 ml,另一只不注射作对照,注射后每6 h 测体温 1 次;5 d 后分别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1 ml,注射作对照,注射后每 6 h 测体温 1 次,连续 4 d。结果为对照组出现定型热反应,而试验兔未出现定型热反应。

(五)治疗方法 全窝仔猪用头孢拉定或头孢唑啉钠 ( 每头仔猪 1 次用量 1 g),庆大霉素(每头仔猪 8万~16 万单位) 交替肌注,每日各1 次,连续用药 3~5 d。同时,配合黄芪多糖等杀菌抗感染,增强免疫力,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以减少死亡,提高治愈率。

(六)预防措施 隔离封锁。全场猪紧急接种6倍量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2月龄以下4倍量。饲料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0 mg添加氯霉素,连用3 d。全场消毒。用3%~5%火碱水喷洒,并结合福尔马林等消毒,做无害化处理。当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痊愈后21 d内再无新病例发生时,进行1次终末消毒后,解除封锁。改善饲养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率达85%,再无新病例出现。

(七)小结与讨论 母源抗体影响猪瘟免疫效果。该猪场自繁自养,仔猪均在35日龄接种猪瘟疫苗。母猪每年免疫2次(在空怀期间)。其母源抗体需在60日龄或稍后才能基本消失。而该猪场仔猪只免1次,势必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建议20~30日龄首免,60~70日龄二免。这次发病从外地购进的皮特兰种猪和本场母猪均未感染猪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出血点悬液平板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Mutually Beneficial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美国FDA批准达芦那韦口服混悬液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