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证宏微观研究进展

2013-04-08 11:38王成阳李泽庚
海南医学 2013年19期
关键词:肺气气虚功能

王成阳,李泽庚

(1.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65;2.安徽中医药大学,湖北 合肥 230031)

肺气虚证是中医学肺系基础证型,是由肺气虚损,功能减弱而致呼吸不利,卫外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也是肺主气、卫外功能失职、肺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虚弱症候。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或声音低怯,易于感冒,吐痰清稀;或见皮肤干燥、皱缩、瘙痒;或面色淡白、畏寒自汗,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脉弱等。近年来笔者对肺气虚证进行系统、多角度研究,发现肺气虚证不但表现在中医“整体观”的宏观方面,而且也表现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微观领域,通过对肺气虚证整体宏观研究与实验室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得二者信息交流、相互协调,共同构成整体性功能活动,可以对肺气虚证本质研究做全面认识。

1 肺气虚证宏观研究

1.1 肺气虚证与“卫外功能”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肺有卫外固密肌肤的作用。肺气虚,易影响宗气的生成,可表现为呼吸功能的减退,肌表腠理不固。《太平圣惠方》云:“夫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气则为阳,流行脏腑,宣发腠理,而气者皆之所主也”。肺气虚“卫外功能”主要表现在肺系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方面。肺系疾病发生时肺气亏虚,其卫外功能发生变化,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发生。杨宏新等[1]研究发现,当肺系发生疾病如慢阻肺等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的表达频率发生异常,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免疫细胞的功能发生障碍,细胞和细胞外担负信号转导功能减弱,同时CD4+、CD8+T细胞对信号作用的调节作用,造成免疫器官对肺组织脏器炎性反应,最终导致肺组织的“卫外功能”减弱。陈震霖等[2]通过对肺气虚证大鼠皮肤过敏反应变化的观察,发现肺气虚证能导致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加重。有些医家通过药物的研究也进一步证明肺的卫外功能。黄高等[3]根据肺有“固表实卫”作用,实验通过“肺气虚证”模型复制,并予以小青龙汤加减,发现小青龙加减治疗肺气虚证大鼠,不但能改善大鼠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皮毛中矿物质的表达水平。

1.2 肺气虚证与“脏腑表里”关系 肺与脏腑主要是通过脏腑发生表里联系,主要体现在肺与脾、肾、大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亏虚时易发生肠系疾病。王哲等[4]通过对肺气虚模型大鼠结肠组织AQP的表达,并观察大鼠ET、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发现肺气虚证大鼠在ET、IL-1β、TNF-α表达升高时,结肠组织AQP表达含量减少。肺气宏观的肺与大肠表里关系可以体现在分子水平,任秀玲[5]通过对肺气虚证患者肺、大肠组织的细胞凋亡研究发现,肺气虚时组织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量升高。同时,肺气宏观理论体现在与肺脾关系上。吴景东[6]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总结,研究发现脾肺气虚之间关系可以体现在皮肤衰老方面,并采用健脾补气、益卫固表的方法治疗能明显改善皮肤的衰老,这一理论也为延缓皮肤衰老提供重要依据。肺气宏观理论体现在与肺肾关系上。王哲等[4]通过观察肺气虚证大鼠模型肺、肾水通道蛋白表达及ET的表达,结果发现肺气虚证大鼠肾水通道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肺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含量减少,相关性分析可知,两者存在关联。张伟等[7]通过对肺气虚证大鼠血、尿中肾脏的β2-微球蛋白的观察,发现肺气虚证大鼠β2-微球蛋白表达升高,说明肺肾之间存在联系。

1.3 肺气虚证与“口鼻声系”关系 肺气虚证宏观还可以表现在肺功能方面,肺功能的表现可直接体现肺气虚证程度。王国俊等[8]通过对肺气虚证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级分析,并将分级结果与临床症状相结合,结果发现,肺功能分级与临床症状的分级是一致的。肺气虚和肺阴虚在肺功能方面表现不同,而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可直接反映病情变化本质,李泽庚等[9]通过对肺气虚证、肺阴虚证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明显低于肺阴虚证。林馨等[10]通过研究发现,肺气虚证患者嗓音声学可发生变化。音调发音对嗓音可造成影响,相关性分析也发现,肺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嗓音声学参数呈正相关。席斌等[11]通过复制肺气虚证兼变应性鼻炎病证的复合模型,并观察复合模型大鼠辅助T细胞等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发现辅助T细胞与肺气虚证呈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辅助T细胞中Th1、Th2网络失衡,具体是辅助T细胞中Th2反应增高。陈炜等[12]进一步通过免疫反应研究肺气虚证与口鼻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同样的致敏原作用下,肺气虚证大鼠较正常大鼠对致敏源的应答反应强烈,从而更容易发生鼻炎等病变。说明肺-口鼻之间存在很大关联。张伟等[13]通过观察复合模型大鼠鼻黏膜P物质的含量水平,并观察鼻黏膜病理组织变化,结果发现肺与鼻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肺气虚证大鼠模型鼻黏膜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同时P物质表达含量水平升高。

1.4 肺气虚证与“形态理化”的关系 李泽庚等[14]通过对肺气虚证豚鼠模型肺功能、血气分析的观察,结果发现,肺气虚证模型肺功能参数降低,同时肺气虚证模型豚鼠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5-16],在具体病症如慢阻肺肺气虚证大鼠中不但存在血液高黏、高浓、高聚特性,而且也有低氧、高碳酸血症症状。且与其他证型比较,肺气虚证表现更明显。刘茜等[17]和刘向国等[18]对肺气虚证大鼠免疫功能研究发现,肺气虚证大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具体表现在脾脏系数、胸腺系数降低,而采用补益肺气的方法可明显提高肺气虚证大鼠机体免疫力,提高胸腺、脾脏系数。王艳等[19]对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反应的研究发现,肺气虚证大鼠全身症状反应同气道炎症一致,同时支气管、肺组织炎症反应升高,且炎症反应与pH、PO2、SaO2(%)、血清IL-8水平表达密切相关。李泽庚等[20-22]通过高分辨率CT观察肺气虚证患者影像学变化,结果发现肺气虚证患者CT影像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或紊乱,疾病主要是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而动物实验也进一步发现肺气虚证大鼠肺组织影像学发生变化。

2 肺气虚证微观研究

2.1 肺气虚证与炎症细胞关系 肺气虚证微观量化表现之一在于细胞因子表达方面,包括致炎性细胞因子、抑炎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张新芳等[22]通过观察肺气虚证、肺阳虚证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IL-6、IL-8、IL-10等变化,发现致炎性细胞因子、抑炎性细胞因子均参与肺气虚证与肺阳虚证的发病过程。刘向国等[23]通过免疫调节和炎性反应角度,进一步观察肺组织IL-10、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变化,发现MMP-2、MMP-9在肺气虚证模型大鼠支气管和肺组织表达增多、活性增强。说明肺组织中细胞因子也参与肺气虚证发病过程,也是肺气虚证演变的重要原因,其在肺气肿形成、发展、炎症持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是肺气肿肺气虚证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刘涌等[24]观察肺气虚证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和TNF-α表达,发现MDA、TNF-α升高,说明氧化应激反应同样参与肺气虚证的发生发展过程。肺气虚证的微观指标也可以从生长因子的表达方面分析。李振卿等[25]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肺气虚证大鼠模型中的表达,结果发现其表达水平降低,说明TGF-β1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2.2 肺气虚证与神经递质 肺气虚证的发生同样也表现在神经递质表达的异常。杨胜兰等[26]观察肺气虚证大鼠肠道动力的发生情况,拟复制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观察肺气虚证大鼠血清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发现肺气虚证大鼠体内上述指标明显异常,说明肺气虚证大鼠肠道动力学异常改变受神经系统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介导和调控能调控肠道动力学的改变。程惠娟等[27]观察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清、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β-防御素的表达,结果发现β-防御素发生明显变化,说明β-防御素参与了肺气虚证的整个发病过程。官妍等[28]进一步检测肺气虚证大鼠血清、气管冲洗液、肺组织溶菌酶表达,发现溶菌酶含量异常,说明溶菌酶表达异常会加重或减轻肺气虚证的发生。

2.3 肺气虚证与免疫功能 肺气虚证免疫功能紊乱也是其微观表现之一。李泽庚等[29]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肺气虚证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频率,结果发现肺气虚证患者外周血T细胞异常,说明肺气虚证多存在表现为其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免疫功能发生失调。张四春等[30]进一步对疾病如慢阻肺(COPD)研究发现,COPD肺气虚证患者存在T细胞表达水平降低,而肺阴虚证患者较肺阴虚证表现更明显。进一步对不同疾病的肺气虚证患者研究显示,不同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病机不同,同时不同疾病的肺气虚证分度存在差异。唐永祥等[31]观察肺气虚证与血管内皮之间的观察,结果发现肺气虚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出现损伤,具体体现为肺气虚证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陈彩英等[32]观察肺癌、慢阻肺肺气虚证患者血小板的变化,结果显示肺气虚证患者均出现血小板活化,同样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4 肺气虚证基因研究 基因水平研究的提高为肺气虚证的微观本质研究提供了有利保证。李泽庚等[33]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较正常人比较,肺气虚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基因出现明显异常,具体表现为45条异常基因中上升占41条、下降占4条;肺气虚证、肺阴虚证共同差异基因有l5条;与肺阴虚证比较,肺气虚证患者差异基因43条中上升占27条、下调占16条。研究结果说明蛋白质芯片技术用于筛查肺气虚证基因谱,可辨别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王煜等[34]通过观察补肺益寿合剂I号对肺气虚大鼠血清、肺组织ET-1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补肺益寿合剂I号可明显改善肺气虚证大鼠血清、肺组织ET-1基因的高表达。

3 展望

综上可见,肺气虚证的研究宏观和微观结合,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很大拓展,研究角度也日趋多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认为肺气虚证在宏、微观方面的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①系统整体研究较少,肺气虚证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系统临床研究水平少,大多数集中在各自研究领域;②规范整理较少,缺乏必要的系统规范整理,减少了各项研究指标成果的有机联系,疏忽了基础研究起始的服务应用目的;③诊断标准统一性差,肺气虚证在症状量化、病例排除标准、鉴别诊断标准上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各项标准过于主观;④研究领域局限,研究领域仍有局限,对于内科肺系外病证的肺气虚证研究较少。因此,笔者认为肺气虚的研究实际上是证本质的研究,应该继续沿用病证结合的模式,以证统病,适当开展其他内科病证肺气虚证的研究;细化肺气虚证的症状、排除标准,实行量化分级,建立一套行业公认的规范;宏观结合临床实际,微观联系科技前沿,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对待它,深化其他临床研究的方法,拓宽思路,以期更好的将肺气虚证宏微观研究透彻。

[1]杨宏新,闫晓红,王 妍,等.CD4+、CD8+在肺气虚证大鼠肺和皮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1538-1540.

[2]陈震霖,张景明.肺气虚对SD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6):47-48.

[3]黄 高,朱祝生,吴 红.固表实卫治疗“肺气虚证”的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0,41(4):73-74.

[4]王 哲,王 莹,井 欢,等.肺气虚模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2表达变化及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2):354-355,353.

[5]任秀玲,赵清树,程振芳,等.“肺气虚”大鼠模型肺、皮肤、大肠Fas、Fas-L表达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7):478-480.

[6]吴景东,任庆丽,顾 炜,等.论脾肺气虚与皮肤衰老的关系[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9):1371-1373.

[7]张 伟,林 丽,赵润杨.肺气虚大鼠血、尿中β2-微球蛋白变化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2):81-82.

[8]王国俊,李泽庚,彭 波,等.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分级研究[J].中医杂志,2010,51(3):259-261.

[9]李泽庚,杨 程,彭 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56-57.

[10]林 馨,柴秀娟.肺气虚患者发声功能的声学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133-1136.

[11]席 斌,田道法.变应性鼻炎肺气虚证与血清IL-4和IFN-γ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5(31):66-170.

[12]陈 炜,陈 晴,付 雨,等.肺气虚与变应性鼻炎的免疫相关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学报,2007,30(2):42-44.

[13]张 伟,赵润杨,林 丽,等.肺气虚大鼠鼻黏膜病理组织及P物质表达改变[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55-457.

[14]李泽庚,张 超,彭 波,等.肺气虚证模型豚鼠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变化[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3):29-30.

[15]王龙海,蔡圣荣,王元勋,等.肺气虚证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的实验研究[J].光明中医,2010,25(2):221-223.

[16]刘向国,方志斌,蔡圣荣,等.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3):8-11.

[17]刘 茜,刘向国,武 松.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变化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1):20-22.

[18]王朝兰,刘向国,方正清,等.补肺汤对COPD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3):1-4.

[19]王 艳,程惠娟,王绍钱.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大鼠血气分析、IL-8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98-100.

[20]李泽庚,王国俊,彭 波,等.肺气虚证患者的高分辨CT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14-17.

[21]李泽庚,彭 波,王桂珍,等.肺气虚证模型大鼠的影像学表现[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3):6-8.

[22]张新芳,蔡圣荣,赵蜀军,等.肺气虚证和肺阳虚证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67-69.

[23]刘向国,方志斌,蔡圣荣,等.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状态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3):9-11.

[24]刘 涌,赵蜀军,蔡圣荣,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大鼠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的改变及意义[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26-27.

[25]李振卿,倪 静,方朝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及其意义[J].河北中医,2011,33(2):265-266.

[26]杨胜兰,李道本,樊 琼,等.补肺汤对肺气虚模型大鼠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2):77-80.

[27]程惠娟,汪长中,官 妍,等.β防御素在肺气虚证大鼠发病中的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5):47-49.

[28]官 妍,程惠娟,王 艳,等.肺气虚证大鼠模型溶菌酶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373-374.

[29]李泽庚,张杰根,彭 波,等.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变化[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7(1):65.

[30]张四春,李泽庚,彭 波.肺气虚证与肺阴虚证对比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40-41.

[31]唐永祥,王晓玲,陈彩英,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J].河北中医,2008,30(5):467-468.

[32]陈彩英,陈 群,唐永祥,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晚期肺癌肺气虚证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变化的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2):112-114.

[33]李泽庚,王国俊,彭 波,等.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蛋白芯片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705-707.

[34]王 煜,张竹君,浦斌红,等.补肺益寿合剂1号对肺气虚大鼠ET-1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4):262.

猜你喜欢
肺气气虚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