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成效显著

2013-04-08 12:39中共湘潭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吴纯杰
湖南农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湘潭县示范场种猪场

中共湘潭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吴纯杰

湘潭县连续5年被认定为全国生猪出栏和外调第一县。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225.84万头,实现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总产值达5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湘潭县按照“节能减排”建设的要求,不断探索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明确 “三个定位”

1.作为政府部门及农业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 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生猪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猪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工作的总指挥和协调,与相关单位签订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

2.作为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效的一个重要举措 湘潭县已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09个,扶持养殖大户1057户。全县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户由2011年的14520户增加到2012年的15812户,同比增长8.8%,养猪散户逐步减少。社会资金大量投向养猪行业,养殖规模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3.作为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抓手 湘潭县借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等项目资金,积极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如2012年安排了1010万元,支持177个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生态化建设,推行“六种模式”,减少污染,提高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

二、推行 “六种模式”

1.工业治污处理模式 新五丰湘潭原种场于2006年投资290万元,伟鸿原种猪场于2010年投资320万元,分别建成污水处理能力150吨/天和200吨/天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2.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 湘潭县从2009年开始在全县推广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已在全县19个乡镇推广,推广面积45万平方米,年出栏生态养殖生猪152.48万头,减少粪尿污水排放326.9万吨,为农民增收64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连续动态生物发酵处理模式 湘潭市沙子岭猪资源场将粪污全部通过发酵塔发酵处理后变成含水分40%左右的有机肥,实现猪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粪污零排放。

4.林牧循环养殖模式 科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将猪粪尿通过沉淀处理后浇灌林木,不仅解决了生猪排泄物的污染问题,而且种植的林木生长茂盛,效益可观。

5.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鹏扬原种猪场年出栏生猪达3万头,建有1个1500立方米的沼气池,场内的粪尿污水,经固液分离后,污水及尿液进入大型沼液池处理,沼气发电用作生产和生活的能源,沼液、沼渣、干粪用作果蔬基地的肥料来源,形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6.三级沉淀处理模式 通过利用三级沉淀化粪的方法将粪尿澄清后再排到外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突出 “三个环节”

1.开展示范创建 先后有鹏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猪场、新五丰湘潭原种场、湘潭市沙子岭猪资源场、伟鸿种猪场等4个原种猪场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有天心种业有限公司湘潭种猪一级扩繁场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有科星原种猪一级扩繁场、新农泰原种猪一级扩繁场、兴龙原种猪一级扩繁场、亿丰原种猪一级扩繁场等4个养殖场被评为“湘潭县标准化示范场”。

2.强化科技服务 湘潭县始终注重强化科技创新,努力健全新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如: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方面,通过建立实验基地采集各种实验数据,科学指导生产实践,把发酵床的制作和日常管理、菌种的选择、垫料的配方等一一进行示范、培训和推广。

3.狠抓责任落实 湘潭县与项目实施户签订责任合同,由政府组织畜牧、财政、发改三家单位相关人员上户督查,确保生猪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项目能严格按项目批复内容实施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责任的落实。

猜你喜欢
湘潭县示范场种猪场
湘潭县:致敬革命先驱 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湖南省湘潭县农村房有“身份证”了
农业部取消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资格170家
我的青春我做主 本刊在湘潭县举办初中生演讲比赛
一位“老兵”眼中的畜牧业变迁——访沈阳正成原种猪场
湘潭县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声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