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基本要义

2013-04-11 19:15李爱萍
关键词:马哲世界观境界

李爱萍

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的。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大学生作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专门人才和可靠接班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责无旁贷。可一提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哲学,同学们就会有一个普遍印象:抽象、难懂、乏味。不愿意去学。特别在物欲横流、经济发达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要学好马哲或哲学必须首先解决三个要点:第一就是要有一点理解,第二要有一点境界,第三要有一点方法。

首先要有一点理解。

第一个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哲学使我们对问题的分析由自发到自觉,想问题办事情更全面、深刻。同学们总觉得哲学离我们很遥远,不象学习经济学,电子技术,学完找个工作马上可以带来经济收益,有立竿见影的收益。学哲学似乎一点用处都没有,既不能让庄稼长得更好一些,也不能让飞机飞得更快一些,更不能在水中救自己的命。很多人就会怀疑它的有用性。其实当你头脑当中产生有用或没用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哲学的思考。如果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就需要有一种哲学的回答或更高层次的思考。诚然,哲学不能帮你马上升官,也不能帮你立刻发财。但一个人活一辈子,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几百年,它要不断地面临什么对自己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就象我们国家一样,原先社会主义制度或计划经济制度是好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经济制度已由原先非常好的制度,慢慢地变为束缚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邓小平通过用哲学的回答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使中国富强了起来。虽然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谈论哲学,但每时每刻都会用到哲学知识,哲学方法,哲学观点,只是“日用而不知”罢了。这正如我们每个人大部分都经历过高考,你要想金榜题名,就要进行日常的积累;每门课,每天都要不停的学习,复习,那样高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就体现了哲学一个基本原理: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虽然我们在学习时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质变量变原理,但我们已经在用到。既然不学已用到干嘛还要学?这就体现了理论的一个作用:让我们对一些知识的运用由自发状态到自觉状态。你会发现你会站在更高高度,看待问题更全面、更深刻。既看到问题积极的一面,也看到问题消积的一面,使我们用一种全面的变化的矛盾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用辩证思维去把握事物内部的复杂关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学习哲学知识的一个目的所在。

哲学使人富有精神性的需求。亚里士多德曾说:像哲学这样的思考,是必须在吃饱了以后进行的事情。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当一个人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时,他不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会思考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当人们能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精神需要。就会有哲学的需要,就会有人从事哲学的思考与研究,就会思考哲学的问题:以一种怎么样的方式生活是最好的?究竟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哲学的困惑,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发问。我们每个人都有在人生路口实行决择的时候,帮你做出决定的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哪来的,就是对这样问题的思考,它就是对哲学的思考。人们的困惑就是对哲学的困惑。哲学的进程,就在于你对它的思想;哲学的功能,就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发现生活的意义在哪儿,而又应当如何去实现。哲学能使人具有一种精神,而不仅仅是沉迷于物欲当中。

哲学可以指导实践。哲学虽然不等于实践,具体做一道题,完成一项工作,但它可以指导实践。从某意义上说,哲学不能当饭吃。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最基本的哲学命题,却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饭多得吃不完。就是因为这样一种哲学的思考,使我国发生了这样变化。文革结束后,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邓小平通过对国际形式新的判断发现如果仍然坚持两上凡是,我们国家可能就会出现亡党亡国的局面。坚持用实践来检验真理,这就是他著名的猫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用实践来检验真理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们通过哲学学习,用哲学的一般的或哲学的规律与个人经历结合起来也能找到一个能改变命运的命题。哲学有这么大的功能,即使它本身不能拿来当饭吃,那又有什么关系。

哲学可以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我们不仅要树立一个正确世界观,而且要树立正确思维的方法。比如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义,抽象和具体,分析与综合等。这样使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最终目的。

第二个理解:为什么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今天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基本流派之一。我们先看看当今马哲在西方的地位。马克思的地位与尼采、弗洛伊德并列。虽然不像在中国这么占主导地位,但影响也是相当强大。像萨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现代或后代的大师很多受他的影响。西方许多思想家投入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思潮相结合的理论运动中,并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特色的思想观点,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这集中表现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就是说马哲在西方仍然被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所推崇。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今天世界发展的新问题结合起来思考而产生一些新的流派。通过这么多国家的流派的实现,就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法国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意大利的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新的流派、新的理论成果。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99年秋天,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经过反复评选,最后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西方仍有非常强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地位更不必说了。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西方自由化思潮、现代新儒家三大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马哲不仅是各大高校必修课,也是升本考研的公共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我们在中学已经接触过。以前我们可能只知道物质,意识概念及三大规律,但是较零散、不成系统。今天则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哲,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把握马哲的精神实质。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学马哲,怎么吸收马哲精髓、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了解它的理论框架、关注它面临的时代课题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是否还有生命力,历史命运如何,基本趋势怎样等。都要把马哲与我国实际紧密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的特色大道。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还可以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思想(马克思早期是唯心主义者,后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体现了他思想变化的过程)与后期思想不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的“中国梦”都是对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它们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的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它的基本原理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当前实际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我们要把握马哲的政治立场,精神实质,时代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党中央重要的决策,重要的思想走向。

其次,要有一点境界。

真正做学问的应进入什么样的精神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语》谈到的做学问的三种状态其实也可以跟我们马哲的学习密切结合起来。那就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就是王国维所谈到的作学问的三种境界,也可以说是读书的三种境界,也可以说是我们学习马哲或各门课程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释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意思是说做学问就要站得高、看得远,选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是第一步要做的。

第二种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悔。

第三种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虽说经过了很多努力,期间很孤独,但经过痛苦阶段后就得到了升华,蜕变,有收获。这是最理想的境界。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就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到达随心所欲境界。

王国维总结的这三种境界: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此为“行”之境界;第三境界为功到自然成,此为“得”之境界。马哲学习也如此,只有理解了才有兴趣才能知,只有达境界了才有动力才能行,只有学习了才会有收获才能得。

第三,要有一点方法。

学好马哲可有四步骤:一要提纲挈领,二要纲举目张,三要融会贯通,四要运用自如。

第一步:提纲挈领。纲就是要领。提纲挈领就是提网之纲,挈衣之领。也就是说,学好马哲要宏观把握,抓住主要的。即把一本厚书读薄,这是第一步。

联系马哲如何做到提纲挈领?从马哲研究内容来看,共分五个部分:绪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部内容可概括为两大版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第二步:纲举目张。即把薄书再读厚。就是大纲带动小纲。《吕氏春秋》: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是抓住主要部分,带动它的次要部分。

联系马哲如何做到纲举目张?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看其字义辩证法是一部分,唯物主义是一部分,认识论是一部分。唯物主义主要讲唯物论。主要讨论世界本质的是什么?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物质和意识是什么?两者关系又怎样?第二个就是研究辩证法。这个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是孤立、静止、矛盾的,还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非矛盾的?第三个就是认识论。人能不能认识这个世界、怎么样认识这个世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要讨论的部分。

第三步:融会贯通。朱熹:“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於此。”我们不能把一个事物和一个道理分隔开来,要把它们融合贯穿起来,这样才能对这个事物和道理有个系统和透彻的理解。

联系马哲如何做到融会贯通?如哲学我们可以表述为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可以概括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但不能因此表述为哲学就是世界观。因为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如果这样理解,就把哲学世界观等同起来,缩小其内涵,那人人都是哲学家了。所以说,世界观虽与哲学有联系,但不就是哲学,然而却有可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只有理论化、系统化,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经思想家或哲学家们必要的论证和高度的理论概括后方能成为哲学。

最后一步就是要运用自如。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俗话说:纸上谈兵,无用;学而不用,等于不学。学要有所获,获就要有所用。我们学完马哲后要学会熟练自然地把马哲原理、观点、方法与我们身边的衣、食、住、行;人与事、家庭与社会;国家与民族等实践真正联系起来,用唯物观点,辩证思维正确理解国家大政、方针;用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论分析我们工作,去指导我们人生的选择,这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如刘志军,原铁道部部长,因涉嫌犯罪,2013年6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刘志军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7月份,法院作出一审宣判,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刘志军的受贿行为严重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败坏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声誉;滥用职权犯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虽然说它是一个社会新闻,遇到这样的社会问题,我们怎么用哲学,站在哲学的立场,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这样一些事。这个问题已牵涉到党风问题,搞腐败,如党的作用已受到严重损害,我们就要高度关注。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来分析。

首先就要用一分为二的矛盾观点来看:绝大多数党员是好的,这是主流,少数党员的腐败只代表了支流。事物的性质就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第二用辩证法来分析这个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个人思想意识原因。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必然本质的联系。反腐败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不反腐败,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都会受到破坏,一定要严厉地反对腐败。从这几年省部级干部被抓,被判刑,都反映了党中央对腐败问题的严肃的态度。

此外,在学马哲的时还要讲究一点,就是要思考。“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小问题有小怀疑就会有小觉悟,大的问题有怀疑就会有大收获。不疑不悟,则无所收获。学马哲亦如此:要多思考,大胆质疑,就会有新收获。

学习马哲虽无定法,但一定有法。只有态度上端正了、理解透彻了,才能有兴趣、有知晓;思想上境界了,才能有行动、有坚持;方法上正确了,才能有收获、有长进。对马哲的学习才能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由被动到主动、由厌学到乐学。

让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引领人生。大学生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学习,才能知、能行、能获;才能提升自身的哲学素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才能不负重望,担当起历史责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大有作为。

[1]全增嘏.西方哲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申奎.哲学课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16).

[3]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学[J].哲学动态,2006,(1).

猜你喜欢
马哲世界观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品“境界”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新思考
伊莎贝拉月娥的爱情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慎独的境界
九指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