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妇女社会教育的特点

2013-04-11 19:15张媛媛
关键词:根据地抗战妇女

张媛媛

在抗战初期,发动妇女,组织妇女,是共产党、八路军在根据地的一项最重要工作。为了最广泛地动员妇女参加到抗日斗争中来。根据中央的指示,晋察冀根据地政府“为了发动广大妇女同志使广大妇女同志能实际参加抗战”,“提高对抗战的认识和抗战胜利的信心”,从而使她们从封建宗法制度的罗网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抗日战争中来,决定大力开展妇女社会教育工作。

根据地妇女社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进行扫盲,提高妇女的知识文化水平,增长她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为了能使更多的妇女接受到教育,且不耽误妇女在家庭、劳动中的时间以及保证妇女切身的和实际利益的情况下,根据地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有妇女夜校、识字班、冬学和民众学校等。

通过这些教育形式对妇女进行的培养教育,不仅使妇女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学到了基本的文化知识,收获了一些科学知识,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而且在基本的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还让妇女了解和学习了时事政治,提高了妇女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她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这使更多的妇女自觉自愿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当中去,同时也大大的促进了根据地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晋察冀根据地妇女社会教育的特点

晋察冀根据地妇女社会教育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同抗战相结合。抗战爆发后,妇女教育工作就与抗战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从教育的内容还是从教育的形式,都是与抗战救国这一任务相联系的。193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通过开办妇女夜校、识字班、冬学等教育形式,不仅帮助她们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向她们灌输抗战救国的思想,旨在广泛的动员她们加入到抗战的行列中去。

2.教育的不平衡性。在不同的地区,开办的识字班、冬学、民众学校等等的学习班的数量、种类、时间不一样。不同种类的学习班主要学习的内容、侧重的方面不一样,这样就使妇女学到的东西不全面。而在根据地内,开办学习班的数量、时间都不一样,这样妇女受教育的时间、人数、效果就都不一样,从而造成教育的不平衡性。如:“以北岳区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在1939年开办冬学 ,女冬学达到了3500个”。“而在冀中地区,从1938年冬就开办了女冬学”。

3.教育同生产相结合。根据地地处偏远地区,交通条件不便,生产落后,经济困难。人民群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不可能去接受教育。同时“中共中央也非常重视教育同生产的结合,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表扬了根据地青年在学习的同时参加生产劳动。在此指导下,根据地学校都非常重视生产劳动教育,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召开了边区教育会议,确定国民教育和大生产运动结合起来作为三大主要工作之一”。根据生产情况不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把教育同生产结合起来,在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下,才可能动员群众接受教育,促进根据地教育发展。

4.教育同妇女解放相结合。根据地发起的妇女社会教育,使很多妇女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妇女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妇女从思想、人身等方面等到了解放,从而有利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以第八专区为例,抗战前妇女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力,抗战爆发后,从1938年起参加社会教育的女学员7976人,占学员总数的25%;1939年达到48393人,上升至学员总数的30%;1940年达到160153人,更升至学员总数的47%。在冀中地区,1937年冬到1938年春,就已经普遍建立了妇女识字班,大部分的青壮年妇女都参加了学习”。

二、晋察冀根据地妇女社会教育的影响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战胜了敌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根据地内实施的妇女社会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对妇女个人及她们家庭及社会等方面都来了很大的影响。

1.对妇女个人的影响。在文化知识方面,广大妇女文化水平和知识素养的提高,不但使妇女扫盲工作得到了很大进展,同时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妇女人才。这样不仅鼓动了更多的妇女加入到识字班、冬学教育、民众学校等活动中,而且还解除了封建迷信思想对妇女的束缚,妇女有了人生的自由。并且在把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应运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有这样一个事实,根据地的青壮年妇女(某些老年妇女)和村妇女干部,许多都带着日记本,大襟上挂着钢笔,都能认识自己的名字,查看路条。一部分青壮年妇女,能够写信记账,特别是全边区脱离生产的妇女干部,80%以上,过去是目不识丁的劳动妇女,现在能写工作报告和普通的信件,能看一般的报纸”。

但是,有些妇女没有知识功底,接受能力比较差,学的知识比较死板,所以认为老师教的就是对的,就是真理,不晓得变通。这样就形成了教条主义思想,不利于文化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还有无论那一种社会教育的形式,它的主要目的都是扫盲,大部分都是只要能学会识字、写字就算完成了学业。没有让一些有潜力的妇女继续进行学习深造,从而也造成了一部分可造人才的流失。同时,教育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妇女之间知识水平的差距。

在政治思想方面,妇女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让很多妇女走出了灶台,走出了家门,走出了束缚,融入了社会。她们开始关心时事政治,开始关心国家和社会。愈发增强了妇女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自尊心,使她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抗战的行列当中。如:曲阳妇女领袖任霄,阜平女英雄刘耀梅。

在生产方面,妇女对生产和一些科学知识有了很多的了解,然后把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在了一起,这使妇女感觉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和有用性,增加了她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在阜平县,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耕作方法的改良,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提高。据初步估算,全区粮食可增加二十五万大石”。

2.对家庭的影响。妇女通过学习,摆脱了文盲的帽子,解除了封建愚昧思想的束缚,改变了妇女的生存状态。随着妇女知识水平和女性素养的提高,妇女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她们对丈夫的依赖性逐渐减弱。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味的忍受、顺从,也敢于争取自己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妇女个人素质提高,能更好的操持家里,和丈夫、公婆和睦相处。同时,妇女文化水平提高后,使她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

还有妇女在受教育过程中有了劳动生产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了生产方面的产量,家庭经济收入也随着增加,提高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冀晋区,通过生产方式对纺织妇女进行文化教育,不仅给发展纺织事业带来很大便利,而且,创造了全区历史上第一次布匹的自给的奇迹”。

3.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通过抗战时期妇女社会教育,不仅使妇女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还使她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进行彻底抗日的思想就广泛地渗透到了妇女的头脑当中,广大妇女的抗日意识大大觉醒,使她们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抗战中来,这就为抗战的早日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就像毛泽东在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所说的:“妇女同志在抗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假如没有占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的抗战就不会胜利。妇女同志她们教育子女,鼓励丈夫,动员群众,只有妇女都被动员起来了,全中国的人民也必然会被动员起来,这是没有问题的,全中国的妇女起来抗日之时,就是中国反侵略革命的胜利之日”。同时,很多妇女还担当了大量的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如:慰劳军队、生产、救护、动员参战,等等,甚至在有的地区一些妇女还拿起了刀枪,亲自参加到抗战中,这对抗日战争的早日到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根据地还有一些妇女依旧处在封建思想的束缚之中,没有被动员起来,也没有参加教育,她们依旧停留在家中不问世事。

总之,虽然晋察冀根据地妇女社会教育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但总的来说,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妇女社会教育是很有成效的。它对扫除文盲,提高根据地妇女的文化水平,巩固根据地政权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同时也对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邓颖超指出:“解放区妇女所走的道路,是我们全国妇女的榜样。”14毫无疑问,根据地妇女社会教育的办学经验,也为新中国开展妇女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张国祥.山西抗日战争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齐红深.日本侵华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韦钰.中国妇女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5]张凤娟.晋察冀根据地冬学运动与社会变迁[D].河南大学,2010,(5).

[6]杨颖.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的妇女动员[J].党史文苑,2008,(5).

[7]邓红.论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J].抗日战争研究,1999,(2).

猜你喜欢
根据地抗战妇女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当代妇女的工作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