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文化旅游引发的思考

2013-04-11 19:15王如利
关键词:麻省深度历史

王如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以怀古猎奇、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为目的的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文化旅游者探询采撷,可以说我国的文化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的文化旅游尚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冯骥才先生曾提出“深度旅游”的概念,认为“‘深度旅游’是在文化层面上的旅游,它依靠文化,反过来对文化又是一种开掘、展示和弘扬”。而我国文化旅游与旅游发达国家的差距正体现在旅游业对旅游资源文化价值、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不够,旅游地民众对本地历史文化的熟悉热爱以及对文化旅游活动的社区参与“深度”不够,旅游者的求知预期和旅游前的必要知识准备“深度”不够。文化旅游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活动,如果是一群没有任何文化预期和相关知识储备的人到一个历史文化传统遗失殆尽的地方接受没有任何文化品位的旅游服务,又何谈“文化”旅游?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国文化旅游的“深度”呢?我们不妨参考、借鉴一下美国麻省文化旅游的经验。

麻省,全称马萨诸塞,别号海湾州,位于东北沿海,是美国最早的十三个殖民地之一,首府波士顿南北战争前曾是美国的文化中心。麻省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麻省是北美自由之路的起点,是美国诞生的摇篮。今天,当全美和世界各国的学子游人来到麻省,他们会发现麻省人民是那样熟悉和珍视自己的历史,无论是专业导游或是普通居民都能对本地的历史遗迹、事件、人物如数家珍。更令人叹服的是,麻省的官方和民间都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美国历史、弘扬自由精神——给后人重演过去,让游人重历历史。他们在特殊的时间、地点重演历史事件,让游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回到现场去亲眼目睹、亲耳闻听或亲身经历殖民之初的生活方式、清教徒的道德观念以及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进行一次次别开生面、令人难忘的历史文化之旅的同时,游人也感受到其背后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业经营管理者的敬业精神和麻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一、普利茅斯庄园的复制品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在五月花号当年登陆北美的普利茅斯有一个名叫普利茅斯庄园的博物馆,为区别于真实存在的普利茅斯镇,博物馆采用了第一任总督威廉·布莱德福特当年最常用的一种拼写“Plimoth”。在这里,游人可以登上五月花号的复制品“五月花二号”,参观北美土著部落“万潘诺格家园”,走访“1627年的英国村庄”。“五月花二号”是为了纪念五月花号的北美之行以及英美两国之间的亲情关系由英国人捐资仿建的。1957年,它从英国起航,像当年的五月花号一样劈风斩浪来到普利茅斯,并从此由普利茅斯庄园负责其修缮和展出。除上下甲板之间的梯子和角落的灯光等少数为游人参观之变而做的修改,这艘船基本能展示五月花号的原貌。看到清教徒们狭小的难以容身的床位和寒酸的行李器具,以及水手们简陋的航海工具,游人不禁唏嘘他们是历经怎样的艰难险阻才能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疑问,船上不仅有现代装束的博物馆员和航海技师为你解答各种有关两艘五月花号的历史和技术问题,还有清教徒打扮的角色演员非常入戏地向你讲述他们的海上历险和初到北美的经历、感受。如果你是某位清教徒的后代,你或许还会碰到“你的祖先”亲口为你讲述家族历史。这些“清教徒”仍然生活在17世纪,所以不要对他们偏执的宗教观念大惊小怪,也不要因他们不知道手机、电脑而忍俊不禁。关于这一点,在你走访了“1627年的英国村庄”后会有更深的感触。这个村庄是根据有关史料在距原址2.5英里的一个海边高地上仿建的,其规模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在这里,游客碰到的将都是扮演清教徒的角色演员,他们穿着1627年的装束,操着纯正的莎士比亚英语,按照当年清教徒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在这里会看到做饭、缝补、喂鸡或磨面的妇女们,会遇到锯木、修房、除草或收割的男人们,你可以走进他们的屋子参观,可以随时驻足和他们攀谈,也可以参与他们的劳动,帮他们赶鸡、喂牛、除草或收割。他们会热情地向你讲述他们的生活,认真地向你传授各种劳动技艺。当然,有时他们歧视妇女、蔑视土著或攻击其他教派的言词也会令你瞠目结舌,但他们表达的是生活在1627年的清教徒的观点而不是角色演员自己的想法,他们只是在以一种独特而生动的方式为我们诠释历史,向我们全面展示那个特定年代中的那个特定人群在这方特定土地上的生活场景和思想观念。这些角色演员都接受过严格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训,能流利使用莎士比亚时期的英语,熟谙清教徒的历史掌故、宗教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本角色的身份和家族史。可以说,他们是活的历史,能够以互动的方式刺激游人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引导来访者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那个时期的事件、人物、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普利茅斯庄园,游客看到的虽不是真正的“五月花号”及原址的土著家园和英国移民村落,但博物馆对这些历史“复制品”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和工作人员对历史事件、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度诠释还是使游客真正体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之旅。在这里,游客虽然享受到了高品位的文化服务,却几乎嗅不到任何商业气息,管理者的文化品位和设计匠心以及服务者的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近乎朝圣的气氛——游客是文化朝圣者,而工作人员则是游客的文化导师。与之相比,我国某些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亟待提高。那些掌握旅游资源的人不了解其深在的文化价值,不注重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阐释,他们知道的多么肤浅,就用多么肤浅的内容赚钱,游客所到之处均是“逢景付款,进门掏钱,导游解说肤浅空洞,纪念品粗俗不堪”。这种经营一方面导致文化商品化、粗鄙化、浅薄化,使本来富有深刻内涵的中华文化瑰宝黯然失色,直接影响到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另一方面也使旅游地自身形象严重受损,很难吸引“回头客”,从而无法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到长远经济利益。因此,旅游业不应将文化资源作为纯粹的赚钱工具,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于光远先生曾经指出:“旅游是带有很强的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的经济性的文化事业。”笔者认为,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文化旅游具有展示、弘扬历史文化的公益性质,所以旅游业不能坠入利益的泥沼,而应担负起继承、保护、开发和传播文化的使命。只有这样,它才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经济利益。同时,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因为文化旅游应该“是一种引导性旅游,而文化的引导者首先要具备文化”。如果“引导者”不具备必要的知识和修养,他们就很难引领游客去了解认识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并实现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

二、莱克星顿、康科德的枪声和社区民众的深度参与

麻省另一著名的历史纪念活动和文化旅游项目是重演莱克星顿和康科德之战。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为纪念这一事件,麻省将四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爱国者日”。每年爱国者日之前的周六,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祥地莱克星顿和康科德两镇都会举行由志愿者组织参与的重演活动。活动的前半部分于莱克星顿的枪声最早打响的时间、地点,即凌晨五点多的莱克星顿绿地举行。从波士顿方向开进的英国红衫军和守候在那里的当地民兵相遇、对峙、开火,整个交锋大约持续十几分钟。如游客错过这次交火,当天下午在康科德镇还会上演红衫军与那里民兵开战的情景。那里的战争持续时间会更长些,而且除毛瑟枪,还会使用大炮。红衫军到达的消息传来,守候在路边酒馆的民兵便出来集结迎战,一时间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俨然一派实战场面。很难想象,整个活动都由民间志愿者组织、策划、实施,参与演出者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还需自己购买装束和枪弹。据美国朋友透露,他们的一套行头大约要花费三千美元。虽然只是民间组织的活动,但整个过程场面宏大、组织有序,而且每年定期举行,成为麻省一大盛事。四月的麻省虽还春寒料峭,但仍有无数来自周边城镇的民众前往观看,一些省外和国际文化旅游者也慕名而来。有些并不参与演出的当地民众也自置了行头,全家老小都是十八世纪的装束,使重演活动的历史氛围更加浓厚。

社区参与是这一活动得以成功举行和延续的基础,而且当地民众不仅仅是配合参与这一文化旅游盛事,而是在其中起了主导的组织、规划作用,并全程参与演出和服务。当然,组织参与这样的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支持,但对本地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珍视,弘扬民族自由精神的高昂热情,树立社区正面旅游形象的美好愿望,更是他们能够不计酬劳地积极投身这一纪念活动的主要动力。这种由非政府组织抱着非营利目的,纯粹为宣扬本地历史文化而举行的活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不仅重现了历史,宣扬了文化,树立了爱国主义风尚,展现了当今麻省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而且也为麻省乃至美国的文化旅游业树立了正面形象,从长远和更广的范围看,它会带来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相比之下,我国某些旅游景区的当地百姓打着民俗文化之名行骗钱之实的“拉郎配”活动实在令人发指。2009年国庆期间,笔者和朋友在湖北某著名景区就曾因对土家族的竹竿舞感兴趣而“跳入陷阱”,被“逼婚”并索要“彩礼”。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欺骗行径将民俗变成了庸俗,使原本纯净的原生态沾染上了污秽的铜臭味,让本想远离城市尘嚣到深山老林中接受纯朴民风涤荡的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而且,从赚钱的角度看,这也是目光短浅的行为,因为名誉的丧失会使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并最终造成长远经济利益受损。可见,麻省文化旅游中的社区参与是深度参与,重在文化层面,其经济收益只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而我国某些景区的当地民众还停留在浅层次参与,说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可是“台”不好好搭,“戏”又如何唱得下去?当然,中国社区民众参与旅游之所以与西方有较大差距,与经济水平、民间组织和旅游发展阶段相对滞后等深层因素有关。但社区的参与能力是可以成长的,一方面旅游地民众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文化修养、文化热情和文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加强引导和支持力度,做到理性决策、规范管理和注重民意。总之,要想使我国的文化旅游业长期繁荣发展,就不能急功近利,不仅旅游业人士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社区民众的参与也至关重要,因为旅游者的目的毕竟是要了解那一方水土的人文风化,如果没有民众基础,风俗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显得矫揉造作、虚假浅薄。

三、亚当斯国家历史公园的重演和游客的深度体验

除了由职业演员和民众志愿者参加的重演活动,麻省还有些文化旅游项目邀请游客参与重演,其中每年美国国庆日在亚当斯国家历史公园举行的“第二次大陆会议”就闻名已久。亚当斯国家历史公园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和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的故居,他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总统。约翰·亚当斯是美国建国元勋,大陆会议代表,《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成员,在《独立宣言》上签名的56人之一。在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独立宣言》的前一天,他写信给妻子说:“我相信后世将把它作为每年一度的伟大节日来庆祝……应该用盛大的仪式和游行,用演出、游戏、运动、鸣枪、敲钟、篝火和彩灯来庆祝它,横跨大陆举国同庆,从今往后直到永远。”事实正如约翰·亚当斯所预言,每年独立日美国都是举国欢腾,各种庆祝活动比比皆是。在这一天,亚当斯故居的马车库也会摇身一变成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即今天的费城独立厅),来自各地的游客和这里的工作人员将一同上演《独立宣言》讨论和签署的一幕。参加演出的工作人员身着18世纪的装束,头戴假发套,手持文明杖,很有大陆会议代表的派头。但他们只扮演包括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和第二次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在内的少数代表,多数代表及会议书记官都由游客扮演。因为参加大陆会议的代表有限,所以每场演出都有人数限制,游客需提早排队才能分到角色。会场的布置是把南方殖民地和北方殖民地左右分开,游客可自由选择落座。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份角色介绍,让你了解你所扮历史人物的姓名、生平和政治主张。当然,要想真正参与到激烈的讨论中去,光凭这份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游人提前做功课,对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相关史实有详尽细致的了解才行。与会代表就是否同意摆脱英国统治而独立和奴隶制是否合法等问题展开唇枪舌战,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最后,“与会代表”轮流诵读《独立宣言》,这也成了一些游客展示朗诵才能的秀场。会议结束后,门口不仅有早已备好的茶点让游客大快朵颐,还会有一份精美的礼物奉送——一份用红丝带系着的仿真《独立宣言》手稿,它将提醒游人时常回味这次难忘的体验。

在这一活动中,游客不再是历史文化的被动参观者和接受者,而成为主动的记忆者、创造者和传承者。相对而言,我国很多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游客还远不能称为真正的文化旅游者,他们仅仅是盲目跟风地走马观花,没有文化预期,没有知识准备,看过之后也还是只知道有,不知道有什么,只知道好,不知道好在哪。事实上,要想成为真正的文化旅游者,“深度”参与旅游地的文化活动,切身体验那里的风俗文化,做到旅有所学、旅有所长,旅游者就要有备而来,提前了解与当地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相关的知识,带着预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前去旅游。这样,游客才能比较书本与现实的不同,察觉理性与感性的差异,深刻体验异质文化的内涵,达到获得精神享受和满足文化需求的旅游目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正合拿来作文化旅游者的八字真言。

麻省文化旅游的成功范例告诉我们,旅游业人士、社区民众和文化旅游者三方对文化旅游活动的深度参与是文化旅游持续、繁荣发展的必要因素。旅游业人士对旅游资源文化价值、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和阐释,旅游地社区民众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珍爱、保护和对文化传扬活动的深度参与,文化旅游者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的求知渴望和深度体验,使麻省的文化旅游成为真正的“深度旅游”,使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以及文化旅游者文化需求的满足三者紧密和谐地结合起来,并最终促进了麻省文化旅游的繁荣。麻省文化旅游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全民动员、全面动员来发展我国的文化旅游,将文化旅游不仅当成一种经济事业来运作,更应当成一种文化事业和公益事业来开展。相信,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社区民众的深度参与,以及文化旅游者的深度体验,将最终把我国的文化旅游从“低层次旅游”的恶性循环中挽救出来,让它真正成为“深度旅游”,成为一种有文化的人通过旅游的方式到有文化的地方学习体验当地文化的活动。我国有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无数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千万前赴后继的志士先贤,众多博大精深的学说理论,不尽弥足珍贵的名胜古迹,我们只有以一种传播文化的公益精神去发掘、保护、展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怀着一颗朝圣的心去纪念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全民积极参与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精神,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瑰宝才能借助旅游这一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发扬光大,来自祖国和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也才能享受到更为健康、纯粹的文化旅游服务并实现其鉴赏文化、增长知识和愉悦身心的目的,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者也才能长久地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并惠及一方民众。倘能如此,中国实现跻身世界文化旅游强国之林的梦想将指日可待。

[1]刘宏燕.文化旅游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增刊),2005,(5).

[2]冯骥才.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3]玉东.美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文化旅游[N].北京日报,1997-06-26.

[4]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报,2006,(4).

[6]John Adams.Letter from John Adams to Abigail Adams,3 July 1776,"Had a Declaration..."electronic edition.Adams Family Papers:An Electronic Archive.Massachusetts Historical Society.http://www.masshist.org/digitaladams.

猜你喜欢
麻省深度历史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