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

2013-04-11 19:15苏锐乔华王文利
关键词:价值体系诚信核心

苏锐 乔华 王文利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诚信建设的关系

高等教育是教育最高环节,研究生诚信程度事关高等教育质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中,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十八大报告同时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高校诚信教育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基础和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诚信作为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每个合格的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品德,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打造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要求。诚信危机已经成为我国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在高校中,大学生诚信教育总体是好的,但诚信缺失现象开始蔓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研经费使用不诚信,考试找枪手、论文找代写代发、贷款恶意拖欠、不参与科研随意挂名、报课题评职称拿奖励过程中托关系找门路打招呼请消费送礼金等“潜规则”现象。“认同但不关注,了解但不理解,拥护但不维护,践行但不宣传”的种种不诚信的存在表明了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漠视,甚至是轻视。同时,它们的破坏性极大、影响范围极广,严重地损害了高校的诚信文化氛围,玷污了“象牙塔”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美好形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迫在眉睫。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中,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指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可见,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和重要道德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和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诚信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保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是灵魂。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是求真务实、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是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大多数成员谋利益的价值观。高校诚信社会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就高校而言,在后勤服务、教学科研管理、学术著作创作、德育教育、成果奖励评价项目申请评审、职称评审等整个过程中都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创造一个和谐的、诚信的校园氛围,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信仰、真理与价值、规律与规范的统一,包含着崇高的价值追求和进步的价值准则,并且显示出一种公正的价值判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师生,坚定“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形成求真务实的教风,更好促进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科学化、提高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有效性、推动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理想是一个政党团结奋斗的旗帜,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导向,一个国家走向富强文明的精神动力。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就高校而言,高校诚信建设需要树立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纽带,来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诚信观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只有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和纪律来约束自己,使大学生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懈努力。就社会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树立,也有助于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独特、稳定、持久而又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具有强大的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个人主义和崇洋媚外现象层出不穷,潮水般的涌入高校,给高校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阻力,因此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其实爱国主义不仅是一面伟大的旗帜,也是一个道德规范,高校进行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诚信建设教育,就是要大学生树立坚定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大学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从而以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促进民族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渗透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并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诚信建设需要充分利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解决诚信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与时俱进的推动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开拓创新的学风,坚持以人为本,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下,创新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和构建。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代高校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好的,但是有些大学生确实存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建设的步伐,坚决反对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错误当真理的现象,扭转同社会主义道德格格不入,与文明的社会风尚极不协调的趋势,使其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步调一致,与文明社会风尚协调前行,尽快步入与社会主义道德和文明风尚的正确轨道。其实,旗帜鲜明的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学校才能形成文明和谐的校风,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如果一个人在学业上不优秀,并不一定影响到他的一生的发展,但如果道德上存在缺陷,与社会主义道德背道而行,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乃是学校的可悲、社会的可悲,为此我们要积极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的现实需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是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想文化,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空前复杂的情况。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加大文化输出和思想价值观念渗透,为实现其全球霸权战略服务。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必将长期进行下去。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人才的聚集地、知识的创新源、社会的首善之区,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的地方,也是各种社会思潮集中展现的场所,自然也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倾向也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大学生产生重要冲击和影响:意识形态领域,分不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轻视理想信念缺乏责任心,意识形态多元化,目前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像“宠儿”一样在大学生当中越来越吃的香,而对我国的春节、七夕节却越来越冷淡,“崇洋媚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申报奖项搞包装,科研项目靠“忽悠”,以不实的评审材料申报课题项目;研究是造假、抄袭、剽窃;科技工作者以权术代替学术,在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以权威姿态发表评论,误导公众;评审学术成果搞“友情评审”,学术单位评估集体作假,从“应试教育”到“应试科研”;领导干部违反科学程序,把科研管理权利化、利益化,甚至还出现了“被就业”、“被诚信”等现象。如果我们放松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就会如潮水般乘虚而入,与我们争夺思想阵地和学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必须在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的前提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和增强大学生和谐精神的有益经验和文化成果,引导高校师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分清是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中的主导地位。使高校师生自觉地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积极的学习者、坚定的信仰者、广泛的传播者和规范的践行者。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从而形成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在高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文化,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社会主义优越性能否体现出来,是离不开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的,并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支用坚定信念理论武装起来的知识青年。当代大学生意气风发,志向高远,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需求,一些社会思潮也借机趁虚而入,使得大学生价值导向弱化,出现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崇高理想和信念越来越薄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宗旨和理念、集体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越来越淡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扰乱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出现了由以前人们以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为荣,现在许多人跟着感觉走、盯着金钱看,以我为中心,围着利益转;老人摔倒不去扶,孩子被轧不去救,是非荣辱不去讲,坑蒙拐骗不敢管的现象。如果不对这些现象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和处理,势必会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偏离社会主义的轨道,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显得尤为迫切。我们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和形势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胸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心态,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努力、奋斗终生,同时在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统一起来,从而更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文化,是化解校园矛盾、建设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高校校园作为大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受整个社会发展条件和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矛盾冲突也以特定的方式在高校中体现出来,高校校园内也存在许多影响和谐的矛盾与问题,如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与协调等等。构建和谐校园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类问题,理顺各种关系的过程。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密切关注师生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权益和尊严,切实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友善、和谐诚信的关系,更好的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有助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加强,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和谐的注重,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用和谐的思维评价事物,用“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用和谐的方式解决矛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文化建设,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全校的和谐理念,培养全校的和谐精神,形成全校的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全校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校的和谐心态,引导大学生树立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科学发展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繁荣的、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是推动诚信教育内容和体系创新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诚信教育得以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下,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思想上唯书、唯上倾向,思想教育方法上“老一套”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上“一锅煮”,针对目前教育的缺陷,我们在秉承“老祖宗”不能丢的前提下,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创新精神,不断推动诚信教育内容和体系的改革创新,推进文化创新,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诚信建设的规律和方法,既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果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又要体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精神和特点,做到“说新话”、“讲新词”。把理论灌溉和“养成教育”、解决问题和解决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把正确的道德、观念“时时事事”的融入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载体中,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转变教育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健全教育改革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直接取决于有没有一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大学生知识分子队伍。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在这个时期,部分大学生更容易受社会不诚信行为的影响,难免会疑惑、迷失方向,甚至效仿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民群众诚信意识的有力举措,是党正本清源、创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保障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新一届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是加强师生道德自律和增强幸福感的需要。高校诚信教育,不应该只是针对高校学生群体。高校教师是教育的先行军,是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他们的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的管理服务人员,如行政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实验人员等是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卫战士,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反映着高校的行事风格和价值取向,他们的诚信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诚信观和价值标准的选择。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入发展,在各国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是风云激荡,高校必然就成了各种思想文化争夺的主战场之一。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领高校教师、管理服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

目前在我国高校,就教师方面,出现了科研经费使用不诚信,考试找枪手、论文找代写代发、不参与科研随意挂名、报课题评职称拿奖励过程中托关系找门路打招呼请消费送礼金等“潜规则”现象,甚至网上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就学生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占很大部分,从小在温室的保护下长大,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明显,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缺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淡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高校建设,帮助师生“充电”,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身正为范”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坚守“诚信的道德围墙”,以诚待人,以信服人,起到模范的作用,真正做到“精心教书,潜心育人”,保持大学教育的高尚性和崇高性,成为大学生人上道路上的灯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学生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学习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国家今年就考生“试考、骗考、弃考”等行为有明确的处理办法,强调要“诚信报考,从我做起”明确提醒考生勿弄虚作假骗取资格,勿“试考”浪费资源,并将考生的这些行为计入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与诚信档案库。只有这样,才能把“雷锋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学的更加深入、领会的更加透彻、贯彻的更加自觉。可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紧密结合,既能充分发挥老师模范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建立他律和自律、约束和激励、纪律和道德相结合的长效发展机制。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诚信建设是加强学校反腐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反腐败建设是党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共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抓好抓住实效的一项任务。其实,腐败缠身的根源与各类不诚信思想行为也是息息相关的,正因为有些人想谋求个人私利,通过吃请送来腐蚀各级各类掌握资的人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些不诚信不实事求是的乱作为,才会使得自身腐败,使得社会秩序混乱,对社会如此,对高校亦是如此。

总之,高校诚信教育是一项既不可能一蹴而就,又不可能一劳永逸,要结合时代要求常抓不懈、讲究常效化和实效化的任务。只有高校师生讲诚信,高等教育才会公正,高校校园才会文明、和谐、美丽;只有公民讲诚信,社会才会公正,国家才会文明、和谐、美丽。更为重要的是,诚信教育抓好了,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各级各类腐败问题发生,有助于党的反腐败建设在高校取得实效。要以“事事时时讲诚信”为目标,以“实事求是”为要求,在高校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通过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实现从“要我诚信”到“我要诚信”的根本转变,实现“校园诚信人人有责、诚信校园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真正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1]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胡建华.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科技信息,2005,(3).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诚信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