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分层教学”探讨

2013-04-11 19:15樊国丽
关键词:分层英语课堂

樊国丽

一、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学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英语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全体学生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因此分层应注意:自主选层、动态调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

2.层次性原则。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也不尽一致。因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3.针对性原则。分层教学要特别强调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词汇、慢变化、多练习、强激励”的教学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法。

4.激励性原则。这是保证教学质量获得大面积丰收的根本。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教育,“温柔胜于强力,成功的背后是激励”,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上进心,是一种费力小而见效大的好办法。

5.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英语。只要向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条件,对具体学生的学习障碍采取针对性的矫正策略,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研究,及时调整它们的“位置”,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提高。

三、英语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

1.学生分层。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英语课堂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实施动态分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智能、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而调整 ):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大踏步的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布朗等人研究发现,凡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反之未设定学习目标者,其成绩较差,而且行动迟缓,缺乏学习兴趣。

事实上,新课程无论在课程标准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目标﹚》分为SectionA、SectionB、Self Check,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设置了学习策略和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练习。SectionA是基本的语言内容,SectionB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Self Check学生可用来自我检测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它采用任务性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层次化的学习程序。教师应分析每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所以教师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的学生必须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教学目标与内容,培养他们英语输入和输出及自学能力,适当拔高和拓宽他们的思维,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培养兴趣,增强信心,这一类的学生要注重他们的学法指导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争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C层学生则要放低起点,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备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第一课时的时候,教师给A层次学生定的教学目标是除了掌握课本上全部表达周末活动的短语以外,还能说出生活中其他的活动并熟练运用,懂得表达做某事的频率并能在课堂上就巩固下来,能联系现实生活并表述出来;给B层次学生定的目标是能掌握课本上的全部表达周末活动的短语,懂得表达做某事的频率,能在课堂上就巩固下来,最好还能联系生活并表述出来;给C层学生定的目标是会读并知道这节课的新单词是什么意思,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句型是什么并能初步进行问答。

3.教学内容分层。根据新课程难易程度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要求A、B层学生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C层学生作一般理解;第三类是难点知识,而课本中现有的知识及练习册上打*号的部分,对C层不作要求;B层作一般理解;A层要求能突破难点,为以后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避免了许多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了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

4.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施教是教学中最关键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的45分钟,为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取灵活有效的分层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课堂教学方法分层。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2)提问分层。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挖掘儿童潜能,形成较强思维能力的作用。英语分层教学最大特点就在于面向全体,通过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让大量“中差生”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行”“我进步”了的感觉,让这样的心境内化为自信的个性心理品质。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在提问时也力求做到层次化,有意识地编拟有难有易的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例如针对八年级下册unit 1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这篇阅读文章,教师要求A层学生回答有关作者的意图和态度,隐含意义等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What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wanted to tell us in this passage?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lives of modern children?等等;要求B层次的学生回答一般难度的问题,着重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概括能力。如reasons,main idea等,例如Why do parents seem to push their children a lot more now?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等等;至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就文章细节,信息等设置那些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如 How many children does Cathy Taylor have?When does their children get home?等等。

(3)课堂活动分层。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知识,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因此课堂操练也要分层,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操练。应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合理安排,以口头对话练习为例,鼓励 A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Pairwork和Groupwork为主要形式;对于B层学生,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给他们足够的表演机会;鼓励C层次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4)作业分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就应对作业进行分层要求,作业不同于上课,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课堂作业的要求可以是:C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层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A层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来巩固所学语言。课后布置的作业也分类为A、B、C三个层次,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这样分层,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因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练习和检测分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分层练习和分层达标检测都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测验时试卷可根据教学目标分为三部分:基础题、提高题、发展题。基础题为必做题,提高和发展题为选做题。必做题满分80分,选做题满分40分。必做题50分为达标,选做题20分为良好,30分以上为优秀。这种设计方法可使 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 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继续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更多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

6.学生评价分层。《英语课程标准》及《新课程与评价改革》都强调对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但不管是哪种评价,它必须是分层次进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与激励功能。

分层教学真正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克服了过去“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喜悦。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阮庆明.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J].中外教学研究,2007,(6).

[4]陈秋云.论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考试周刊,2010,(6).

[5]余秀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6]卢海妹.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2).

猜你喜欢
分层英语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有趣的分层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