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保定“绿色生态低压带”城市形象研究

2013-04-12 19:05杨建永杜宝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保定市城市形象定位

□文/杨建永 杜宝苍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CIS译成中文就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包括了VI(视觉识别)、BI(行为识别)、MI(理念识别)三大组成部分。运用CIS理论,企业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个性特征,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和行为规范系统,加以整合传播,建立鲜明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进而在市场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城市CIS就是将企业的CIS理论嫁接于城市形象的设计与塑造中,并结合城市自身的地缘识别GI、人文识别HI和政策识别PI等特征,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形象识别理论系统,提高城市形象的可识别性和城市品牌的竞争力。

一、保定城市形象定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定位形象模糊。保定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显现出不同的形象面貌。在军事上作为保卫北京的南大门,显示保卫者形象;抗日战争时期则借助一系列文学和影视作品以抗日根据地形象出现,如荷花淀派作家群和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影视作品;在对外宣传中也曾因悠久的历史而被称为“古城保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保定城市不同形象曾深入人心,但也逐渐失去了生命力,无法再支撑城市的发展。当前保定市提出建设“京南近海强市名城”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战略的指引下,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保定市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吸引人才、技术及资金项目,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城市社会、经济结构、城市空间、城市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定市的城市特色逐渐衰退,保定市特有的城市内涵及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形成了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形象定位模糊危机”。

(二)特色定位缺乏系统支撑与整合。进入新发展时期,保定市基于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保定城市形象定位确定方面也几经尝试。保定市将“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作为保定城市形象名片加以推广,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太阳能之城”、“中国电谷”的保定城市特色。尽管如此,保定城市形象特色定位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形象定位过于分散,缺乏对保定城市定位有特色和创新性的整合性提炼,同时现有的产业资源无法形成对所要打造的整体城市形象提供有效支撑,缺乏一致性与统一性。以保定文化为例,保定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素有“古城保定”的名称。但从区域城市形象的差异性和城市自身形象的统一性来看,保定的城市形象定位在“历史文化名城”或“古城”有待商榷。城市的形象定位要有特色和差异化。保定市北临首都北京,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上也有文化中心功能,相关文化产业发达,所以与北京相比,保定文化特色不足;保定市的南部,同属河北省的有“千年古都”邯郸市,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国文化也极具特色,所以在保定市的城市形象定位中,打传统文化牌的思路没有新意。同时,保定市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及系统性也存在不足。保定是文化资源大市,但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缺少开发性、高起点的产业化运营,资源优势没有转换成产业优势,没有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产业及品牌。

二、保定市城市形象资源定位分析

运用CIS理论进行城市形象定位,首先要经过综合资源分析找到城市内在的灵魂。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内涵与精神作为城市的灵魂,它是不同城市的内在区别。保定市以城市自身的整体形象定位为出发点,突出地域与文化的独特性,需要从保定市人文历史、自然、经济和科技等诸多资源中加以寻找和提炼,最后形成综合城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城市形象定位。通过对保定资源要素的分析和整理,作为保定市的城市形象定位,并运用CIS理论加以系统化。

(一)地理位置资源分析定位。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西部,素有“京畿首善之地”称誉,曾经是河北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比邻京津石,北距北京130公里,东距天津240公里,南距石家庄124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优势,曾有“南达九省,北控三关”的赞誉,但如今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络和快捷通信网络使保定市的地理位置在目前区域环境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特别是在经济与人才竞争中,受周边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影响,资源“虹吸效应”明显。因此,鉴于保定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保定市城市定位应采用错位定位法,变危机为机会,避开京、津、石的优势,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城市定位。

(二)市场需求资源分析定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作为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也很大,当人们普遍感到压力超过身心的承受力或适应力时,就会造成“高压社会病”。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压力大是都市的头号杀手,日常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的人群,普遍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因此,逃离都市“高压”,重新回归和亲近自然,缓解和减轻压力成为大城市高压人群的主要诉求之一。保定市作为三线城市,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小,自然资源环境优美,使保定有很好的优势和机会进行错位定位与发展。京津庞大的客源市场为保定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京津两市2,931万的常住人口,处于全国前列的消费水平,日趋旺盛的旅游需求,为保定市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市场机遇。

(三)保定市特色资源分析

1、绿色资源。保定市现有国家AAAAA级景区1处,国家AAAA级景区6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旅游景区白洋淀,是河北省鸟类自然保护区和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国家地质公园白石山,由白石山、十瀑峡、拒马河、仙人峪、空中草原、乌龙沟6个景区组成,分布着586个景点。还有唐县西胜沟、大茂山,顺平县龙潭湖,满城县曹仙洞、龙潭风景区,曲阳聚龙洞等也是自然风光旅游胜地。

2、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保定市生态休闲旅游开发主要是重点推出“生态休闲旅游”。2011年保定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36.7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0%,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列全省第一。保定市已开发出多种类型的休闲旅游产品:有山水生态观光游、休闲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健身游和休闲购物游等产品。例如,保定市的“白洋淀温泉休闲聚集区”、“保定文化休闲聚集区”和定兴昌利农业示范观光园等。同时,保定市充分利用比邻北京的优势,在涿州、易县、高碑店、定兴等地,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健身旅游项目。同时依托涞水、涞源、易县、阜平等西部山区自然风光优势,打造京西南观光休闲旅游。

3、低碳资源。保定市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试点城市和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的重点发展对象,在低碳产业、生活和低碳交通领域取得很大进展。保定市拥有较为整齐的能源产业链体系,通过中国英利新能源、中航惠腾、天威集团、风帆等低碳高新技术企业,奠定“低碳保定”的经济基础。保定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聚集了170多家新能源企业,形成了光电、风电、储电、输变电体系与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等新能源设备制造业6大产业集群。

通过对保定市的地理位置、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资源的分析,本文把“绿色生态低压之城”作为保定市的城市形象定位。

三、保定市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建设

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先进文化。要加强保定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建设“山水城市、低碳城市”为目标,以大水系建设为重点,拓展保定城市生态空间;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关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对保定城市绿化、环境污染的治理等做出统筹安排,倡导低碳型生产、生活方式,使保定的“山水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保定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要素,成为提升保定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一)理念定位识别系统建设。保定市要结合区域特点,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京津石地区的“绿色生态低压区”,满足城市人群追求休闲与自由的需求。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外,享受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建立城市“慢摇吧”。逐步形成“社区(休闲)-城区(休闲)-城郊(旅游)-异地(旅游)”的城市休闲娱乐、乡村休闲旅游的空间结构,建设城市休闲社区以及环城市(群)休闲旅游带,促进城区休闲娱乐与郊区休闲旅游发展,形成近郊自驾1日、2日游以及异地多日游的休闲旅游圈。打造属于中国传统休闲文化,提倡中国式的文化、山水的休闲旅游,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休闲方式。

(二)城市行为识别形象系统建设。保定市将瞄准“繁荣”、“舒适”两大目标,为将保定建设成为饱含古城风韵、碧水蓝天、生态宜居的魅力之城而努力。城市形象设计系统的执行层面,是把概念的、形态化的、抽象的城市形象加以具体的、人格化的动态传播,以“特色活动”打造城市品牌。保定市推广“山水城市,低碳保定”活动,践行绿色生态保定的城市形象。

1、保定市政府行为

(1)实施低碳行为。通过启动“蓝天行动”,保定市优先采用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供热、天然气、地下水源、低谷电蓄热锅炉、电低温辐射等清洁能源技术,将保定市公交车改为燃气车以减少空气污染;保定市在智能交通、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交通运输组织模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等6大领域全力打造低碳交通体系。

(2)施行“保定大水系”工程。完成大水系工程市区至白洋淀通水、通航、通路工程的开工建设,河北省保定市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正式拉开了序幕,对市区内排水管网络实施全面改造,施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并重点完善白洋淀流域的综合治理。

(3)施行城市绿化行为。保定市开创“园林式医院”、“园林式学校”、“园林式庭院”和省级“园林绿化样板示范街”等活动。从充分展现古城历史文化底蕴的角度出发,着眼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定位。

(4)打造环京津1小时都市圈。保定作为京津的“大卫星城”,通过借助濒临京津的优势,促进保定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跨越。保定市邻近京津的涞源、易县、涞水、涿州、高碑店、定兴、容城、安新、雄县、高阳等10个县和白沟,是保定市打造环京津的卫星城市链。高铁和高速公路是京津冀一体化的连接渠道,通过无障碍交通,将保定市真正融入环京津“1小时都市圈”,才能使保定市休闲旅游业与京津市场完全连接。

2、市民行为。注重市民素质建设,2009年修订并公布了《保定人文明公约》和《保定人行为守则》,提出了保定人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行为规范。通过城市居民植树活动、保持城市面貌整洁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节能产品的使用来响应保定市绿色城市的塑造。

3、企业行为。保定市作为设备制造业基地之一,要实现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逐步实现对钢铁、造纸、化纤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改造与整合。“十一五”期间,保定市节能减排重点地区和单位共淘汰造纸、印染等高污染企业58家,关停重污染企业179家。

(三)城市视觉识别形象系统。VI是通过城市一系列的、外在的物质载体表现城市独特的形象风格,是城市理念静态的外在表现形式。视觉识别系统(VI)是一个城市通过人们的视觉感知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整体内容的直观形象,通过视觉系统的建立与传播,可以塑造城市独特的精神内涵、艺术气质和城市风格。保定市在人文上推行“善美保定”,在城市形象上打造大环城水系,打造“两环四廊、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城市水系格局。保定市的城市标志设计可以采用保定的山水资源,而市树可以选用国槐,市花选用月季或玉兰。

通过对保定市资源的整合,本文提出建立保定“绿色生态低压区”的定位,并同过各种媒介渠道的传播,不断提高保定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保定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良好的保定城市形象将增强保定的城市识别性,城市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刘向红.关于保定城市品牌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5.

[2]何毅.休闲城市空间开发模式构建研究[J].城市问题,2007.6.

[3]李征.基于CIS的石家庄城市形象建设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12.4.

猜你喜欢
保定市城市形象定位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