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教育中设置专业导师的探索

2013-04-13 04:50孙天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辅导员

孙天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全面,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迫在眉睫。

“全人发展计划”[1]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取可以应用于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关键技能,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引导他们拓展潜能、迈向成功。 那么,如何实施全人发展计划呢? 笔者认为,关键是组建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化教育和管理。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设立一支专业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1 设置专业导师的背景

1.1 导师制教学的起源和发展

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源于14 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2]。 我国最早将导师制度应用于对硕士生、 博士生的培养,随后,少数院校在本科生培养阶段尝试推进专业导师制,但在高职院校专科生的培养中实行导师制并不多见[3]。 针对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4],探索专业导师制的定位和工作思路,工作流程及保障与考核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4支队伍及其局限性

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有专职教师、实验管理员和专职辅导员3 支队伍。 每支队伍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自己的特殊作用。 专职教师队伍的主要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履行者。 实验管理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但担负着技能培养的任务,而且担负着抓好实训安全的重要责任。 专职辅导员是围绕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的专职人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 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开展,原有的3 支队伍发生了变化,教学过程变成教、学、练、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态,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专职教师经过下企业锻炼,增加实践经历,变成双师型教师,同时聘请部分企业工程技术员作为兼职教师,以加强技能培养。 这样一来,原有的3 支队伍变成了专职双师教师、兼职企业教师、实验管理员和专职辅导员等4 支队伍。4 支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具有局限性:双师型专职教师忙于教学,教书同育人分离;兼职企业教师与学生接触少,只能传授技能,缺少育人职能;实验管理员主要侧重于对实验室的管理;专职辅导员专业不对口,主要忙于日常事务的管理。

1.3 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导师制的必要性

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而作为学生主要管理者的专职辅导员,由于不具备所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因而无法在学生制订学习规划、从事本专业的创新实践上给予必要的辅导。 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必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作为主要教育对象的高职学生,在示范专业建设要求下,要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很多学生的专业认识模糊、专业感情淡漠,发展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前途缺乏自信,学习始终不得要领。 很多人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与职业有什么关系,不知自己将来能做什么等,并最终导致厌学心理和弃学的念头。 而好的专业导师能够弥补上述这些缺陷。可以说,专业导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导师制具有必要性。

2 专业导师的定位和工作思路

2.1 专业导师的定位

专业导师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教师,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专业能力发展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专门指导。 专业导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作为导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教导学生修养品德、操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学生完成学业。 可以说,专业导师既为学生“授业”、“解惑”,又对学生进行“传道”。 据此,可以把专业导师角色定位为思想引导、专业辅导、技能指导、就业创业训导,并以此展开工作思路。

2.2 专业导师的工作思路

2.2.1 思想引导

思想引导,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 专业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对低年级学生,专业导师的工作重点是进行养成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其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讨论学习方法,起督促学习的作用。 通过谈心等形式,帮助他们转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主动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专业导师应将注意力主要转向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使学生在与教师的频繁接触中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搭建专业格架。

2.2.2 专业辅导

学生入校后,专业导师应对其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与引导,而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首先,在新生中开展“说专业”活动,进行专业启蒙。 专业导师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开设专业讲座,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更有信心、更有兴趣,帮助新生树立专业思想,明确专业发展目标。 其次,聘请企业专家“说行业”,强化专业意识。 企业专家可围绕产业结构就行业发展趋势、 企业人才需求作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坚定专业信念。 再次,组织学生参观实训基地,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明确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

2.2.3 技能指导

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结合学生的职业去向和兴趣爱好,按照学生确定的技能发展方向,组成若干个技能兴趣小组或社团,搭建学生与专业导师互动的平台。 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 导师参照行业规范,指导学生开展项目训练,通过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的生产性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参加行业举办的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2.4 就业创业训导

专业导师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利用自身与行业的联系及了解,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择业方向,指导学生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 专业导师可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获得反馈信息,适时调整专业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适应行业对学生知识技能的需求。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活动,对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作深入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取向,确定自己的就业或创业目标。 双方共同努力,最终达到培养合格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2.3 专业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衔接

目前,高职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专业教师负责授课,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这样就容易造成“传道”与“授业”相脱节的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高职学院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一个辅导员面对200 多名学生,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思想面貌等各类情况,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辅导员大部分精力用于处理学生在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而且如前所述,辅导员所学专业一般与所带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也使他们很难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方法、职业技能、就业和创业等给予切实指导。而任课教师则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业需要的专业指导等。

专业导师与专职辅导员面对的是同一个教育对象,专业导师是辅导员的“内援”,专业导师可以协助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 职业规划等,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交流,拉近任课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因而其工作有助于与辅导员共同培养好学生这个主角[2]。

专业导师确定联系班级后,应加强与辅导员的联系,参与班级管理,积极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出好点子,重点抓好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专职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强化学生对专业导师的认同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常管理、辅导咨询服务等工作。 二者各司其职,相互沟通,共同构建学生管理工作新格局。

3 专业导师制的实施

在示范建设中,我们对实行专业导师的班级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方面,达成共识,经过凝练,形成了专业导师“八个一”工作制。

3.1 专业导师的“八个一”工作制

专业导师的“八个一”工作制主要包括以下八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包括一个要求。

3.1.1 班会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

主要内容:(1)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思想品德、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班风、学风建设,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所学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根据学生学业进展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

(2)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制订继续学习计划(专升本、考取资格证书等)。

3.1.2 学生座谈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

主要内容: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进行日常专业教育和学习引导。

3.1.3 与同年级辅导员交流(每个月座谈一次)

主要是了解班级学生动态。 专业导师应协助辅导员一起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上的困难、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勉励学生珍惜校园集体生活,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3.1.4 同“问题学生”单独谈话(每月至少一人次)

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差、就业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社交能力差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配合辅导员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1.5 专业知识讲座或技能竞赛(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

主要内容:(1)建立学生兴趣小组并指导其开展活动。 (2)介绍与专业相关企业的职业要求、工作环境、岗位特点、职业道德守则等,让学生了解和熟知。 (3)指导学生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

3.1.6 走访学生宿舍(每月一次)

主要内容:通过走访学生宿舍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3.1.7 跟班听课(每月一次)

主要内容:了解学生出勤情况、教与学的动态。对于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专业导师应主动与任课教师交流、讨论,共同研究出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1.8 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每学期一次)

专业导师可利用在行业的人脉资源,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介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学生发现自身差距,促进学生多参加第二课堂和各级各类竞赛,考取从业资质证书,到图书馆多读书、到实验室多动手、到社会上多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2 专业导师制度的保障与考核激励机制

专业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专业导师工作还缺少具体衡量指标。 高职院校应多方面齐抓共管,加快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与考核机制,以促进专业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

3.2.1 建立专业导师制度的保障机制

好的改革必须有配套的制度来保障,而制度必须能够得到落实,才能产生好的结果。 因此,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保障专业导师制的实行,从制度上规范导师制工作,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导师的组织管理等。 这是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建立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3.2.2 建立专业导师制度的考核激励机制

为确保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应建立专业导师制的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准确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 专业导师的考核可以以指导学生的活动次数、指导质量、学生评价等作为依据,包括检查导师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及学生指导记录等。 为方便记录,可以对专业导师“八个一”工作流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简单明了的专业导师工作“九宫格”月记录。 采用考评小组考评和被指导学生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有效考核,将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与此相应,进行奖励和惩处,建立相应的专业导师激励机制[5]。

4 结语

“成功的导师制起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个性化发展的人的作用”[6]。 综上所述,专业导师与辅导员共同参与育人,专业骨干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可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责任,使学生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学习风气明显好转、专业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也会进一步明确,发展会更为全面、协调。因此,专业导师的设立,必将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促进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吴克煜. 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教育发展计划对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启示[J]. 高等职业教育,2010(11):93-94.

[2] 左军. 本科生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实践与成效[J]. 2009(7):67-68.

[3] 徐建华. 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 正德学院学报,2011(2):27-29.

[4] 袁东兵.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高职院校商务策划专业为例[J]. 建造师,2010(2):66-67.

[5] 邹毓文,韩志敏. 班导师制——高职院校实施育人为本的实践与思考[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8.

[6] 洪 霞. 专业导师责任制的实施与思考[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20-21.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辅导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V eraW an g
导师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