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宁职业教育考察与思考

2013-04-13 04:50牛双国张振元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牛双国,张振元,万 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上海、浙江、江苏合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以上海为龙头[1],素称我国职业教育发达地区。2012 年12 月,我们“高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组一行三人,先后对上海市和浙江省省会杭州市、江苏省省会南京市进行了职业教育专题考察。 所到之处,接触到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企业单位,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高效的工作、踏实的态度和蓬勃的继承、创新精神,令我们感佩不已。 反复回味,我们深感三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河南省职业教育,尤其是对河南省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1 三地职业教育风貌管窥

1.1 理念先进

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到底先进在哪里? 本世纪初年《职业技术教育》发表的一篇考察报告精辟地指出:“无论经济发达,还是教育发达,在其背后都是观念的发达。”[2]通过在三地的职业教育考察,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在那里,各个时期产生的卓越的职业教育理念,显示出时代先进性的特征,并且具有跨越时代的进步意义。

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访问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老一辈职业技术教育专家、上海电机学院已故前校长严雪怡先生工作的地方。 我们在到沪的当天下午就赶到上海电机学院闵行老校区,这里正是严老终身工作的地方。 漫步在上海电机学院闵行老校区校园中,我们随处都可以感触到教育理念的光辉。 在礼堂大厅,左侧矗立着严雪怡先生的铜像,中间是沈鹏先生题写的学校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校园东侧影背墙上题写着“明确定位,办出特色;强化内涵,服务行业”十六个字,路灯杆左右两侧随处悬挂着两面彩旗,上面分别题写着“创新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现场工程师成长的摇篮”。 道路的名字皆以中外杰出科学家、工程师名字命名,如张衡路、詹天佑路、华罗庚路,爱迪生路、牛顿路、居里路等,时时唤起莘莘学子、教职工和外来人员对中外杰出科学家、工程师的热爱和尊敬,唤起人们对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辟论断的认同感。 通过多方了解,我们得知,在这里曾经诞生了许多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如“技术教育”“人才分类与教育分类”“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四套五办”“教学与生产并重”“迈出教室进车间,出了车间回教室;学校中有工厂,工厂中有课堂”[3]等。这些理念不仅推动着这所学校持续不断地发展、跃升,而且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就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于1918 年9 月在上海创办的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并以“职业学校”冠名的学校——中华职业学校。 黄老所的名言“敬业乐群”就是这所学校的校训。 而黄老对职业教育目的的概括:“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等,更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经典之言,至今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在对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考察中,我们感触到院长管平同志“创新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词,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大有可为”的论断[4]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穿透力。 因为,很明显,隶属于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不应该只把所谓“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挂在嘴边,仅仅满足于常规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应该致力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1.2 作为积极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到比较高一级的程度[5]。 三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无疑是在其职业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同时又在其职业教育实践中得到践行,然后再产生出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考察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三地职业教育工作者为践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辛勤工作、不懈努力的积极状态。

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兼办公室主任顾晓波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待了我们,并很快安排专门负责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的张家寰副研究员为我们作了详细讲解。 中午与马树超副院长、郭扬所长短晤后,郭所长在会议室与我们进行了简洁明快的会谈。郭所长得知我们要去上海电机学院,又打电话帮助联系该院高教研究所刘晓保所长。

在这种快节奏、高效率工作状态的感召下,我们立即乘坐地铁赶往位于闽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海电机学院老校区。 在那里,我们与该院高教研究所的同志进行了通话、交流,瞻仰了严老的铜像。 从交流中,我们得知,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已经在距离这里一百多公里的浦东新区南端临港兴建了新校区。 学院领导和许多专业系部、业务部门都迁至新校区。刘晓保所长也在新校区开会。从有关资料中我们还得知,严老病重期间,依然抱病到临港新校区,指导学校工作,情形感人至深。

在杭州,我们来到位于滨江区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同志亲自在院长室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学院开展创新教育的不懈探索之路,并合影留念。

在南京,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马成荣所长特安排我们与主要负责专业课课改实验、产品开发及教研活动的谢传兵同志会谈。 谢传兵同志以技能大赛为例,对仿真设备的应用和推广作了深入的阐释。 我们从中了解到江苏省和全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侧面。

1.3 运行高效

三地职业教育的发达,与其运行的高效密不可分。这一点,在上海体现得尤为充分。就地区而言,上海可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知先觉者”,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建设更是卓有成效。 如,上海市早在1987年9 月24 日先于我国《职业教育法》而出台了《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条例》;1988 年1 月9 日又出台了《上海市职工教育条例》;2004 年7 月15 日,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前两个条例的基础上出台了更为全面的《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 从中可以看出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立法机构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设运行方面的高效。 2004 年7 月15 日出台的《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第四条至第八条规定:“本市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与劳动就业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联系,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本市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参与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职业教育的相关管理工作。”“行业组织可以接受政府主管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的委托,开展行业人力资源预测,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指导行业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本市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资金的机制。”[6]十分全面、细致。 第二十六条还具体规定了“市教育费附加中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应当不低于22%”,从中可以看出其经费保障之决心和力度。

与此相应,我们在上海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考察的过程中也切身感触到这种运行高效的特点。 该所有研究人员和行政人员共计22人,其中科研人员18 人。 承担着为政府和教育、劳动部门和行业提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决策咨询服务;为开展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行业培训提供应用性理论研究;开展国内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指导职业院校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和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编制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发展规划,研究、开发专业与课程、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 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校长、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国内外培训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组织开展国内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学术交流等常规性工作。 此外,还承担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工作组办公室、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监测、全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监测等工作。 所里人员往往是一身而多职。 就连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顾晓波同志,也身兼办公室主任一职,将繁忙的事务性工作担在肩上。 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亲身感触到他在繁忙的工作中处理错综复杂事务的快捷和高效。

而江苏省则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充分展现了高效的一面。 从1999 年江苏省教委副主任陈乃林先生提出“在人才成长的道路上尽量多地架设起一座座犹如高速公路上的立交桥,清除目前人才成长道路上常常出现的‘红灯’和堵塞现象,最终形成‘条条大路通向成才’的局面”[7]的思想以来,江苏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12年,江苏省首次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共有71 个试点项目。 其中,包括高职与普通本科“3+2”或“5+2”分段项目19 个、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2 个。 根据方案,高职(专科)院校与本科衔接联合打造升学“直通车”,学生读完专科,可以免试直升本科院校,学习2 年后,毕业获得本科院校的二本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8]。

而浙江省则在民办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展现出高效的一面,并带动整个浙江省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 上世纪90 年代后期,浙江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浙江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对应用型科技人才的渴求,决定从1997 年起,扩大高职的试点规模,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1998年,金华民间自发筹资兴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该校成为全国第一批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校的高职院校之一。 此后,浙江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9]。 全省通过对部分职工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高专的改革、改组和改制,以及有条件的中专学校的合并、扩建和升格等途径,建立和筹建了40 多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了大批生产、建设、 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浙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 我们所感触的重要创新点

在考察中,我们感到上海、浙江、江苏三地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有许多创新点,其中感受最深的有以下3 点。

2.1 技术教育的思想和实践

技术教育是严老终生坚守的教育理念和阵地。在近60 年的沧桑历程中,严老及其继任者和广大教职工,以上海电机学院为载体,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理论研究方面,从1958 年10 月刘少奇主席视察上海电机制造学校、听取时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严雪怡等同志汇报后亲笔题词:“教学生产并重,学校工厂合一”[10],到1984 年严老参著的《技术教育概论》一书的出版;从20 世纪90 年代严老与黄大能先生在职业教育立法过程中关于“职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正名问题的论争,到21 世纪初年技术教育面临多种不同观点及教育行政部门人才培养口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都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原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目标的中专学校及其高层次延伸高职院校都纷纷改弦更张,声称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之后,“技术教育”的提法更为孤立),虽历尽艰难曲折,但是严老始终坚持技术教育的理念不动摇,并且持续不断地发表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直至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和口径发生变化(2012 年7 月12 日发表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技术”与“技能”并称,历史性地重新肯定了“技术人才”的存在)。 而在实践方面,严老及其继任者和广大教职工,更是以上海电机学院为载体,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教育的实践探索。从20 世纪50 年代初创办上海电器工业学校,到“文革”中1970 年学校解散;从1978 年恢复上海电机制造学校,到1985 年升格为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从2004 年9 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改校名为上海电机学院,到2012 年招收首届研究生,新中国的技术教育在这块热土上冲破了层层困难和阻力,历经从中专到高专、从高专到技术本科、专业硕士曲折发展过程,不断发展、跃升,创造了我国大陆技术教育的“上海奇观”。

2.2 教育技术装备产业的蓬勃发展

职业教育是一种高度依赖教育技术装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发达程度往往与教育装备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达地区,上海、浙江、江苏3 地都比较重视教育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相关企业蓬勃发展,其实训教学的良好成果与此不无关系。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高地,上海的教育技术装备的研发、生产和经营状况相当活跃,相关企业很多,有上海荣翔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上益教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丰资科教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华育教学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博才科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同育教学仪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同泽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实科教学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百若试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专门从事该项业务。 我们重点考察了上海百若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其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营销经理等人接待了我们。 这是一家位于浦东新区南部的高科技股份制公司,是集电子、机械、软件于一体,从事材料力学试验仪器的专业化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的综合性企业。 其研发、生产的教育仪器设备主要有:电子万能试验机、电子拉力试验机、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全自动万能试验机、全自动压力试验机、松弛试验机、扭转试验机、扭矩轴力联合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全自动冲击试验机、压剪试验机、液压卧式拉力试验机、锚固试验机及光缆成套试验设备等。 这些设备均是高职院校水工、机电、土木、交通等专业试验设备的更新换代产品。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达地区,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的研发状况也呈良好面貌,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江苏省教学仪器设备行业的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仪产值由数千万元增加到7.4 亿元,创利税1 亿多元,出口额2300 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仪器设备产品产销大省。 以南京市为例,就有江苏教育家教学装备有限公司、江苏文峰教育传媒有限公司教育装备分公司、江苏艾迪生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江苏教育家教学装备有限公司的研发队伍由近百名教育技术专家组成,其产品形成了通用技术实践室、数字化实验室、科学探究室、数字化校园、科技创新综合实践室、科技馆装备等集团化产品体系。 江苏文峰教育传媒有限公司教育装备分公司专业从事大、 中专院校机电一体化、电气电工类、汽车维修类等教学设备的研发。 江苏艾迪生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有教育咨询及投资,教学仪器、数字化探究实验系统(DIS),在南京、上海两地设有研发中心。

当然,说到教育技术装备产业的发展,浙江省的业绩尤为辉煌,产值和利税均居全国前列。 在全国产值排名前50 名的企业中,该省有13 家,并涌现出诸如天煌、亚龙、方圆、三和、华茂、久良、久远等一批著名品牌。 我们重点考察了位于杭州市的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天煌教仪)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仪器、中国职业教育实训考核设备、中国普教教学仪器的最大研发生产基地。 公司拥有145 大系列3500 多种产品,其中实验系列共47 大系列1150 多种产品,实训系列共75 大系列1170多种产品,普教系列共15 大系列1100 多种产品,现代多媒体电教设备系列共8 大系列70 多种产品,多个产品列入国家、省、市重点科技项目。 企业现有278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 项,拥有23 项软件著作权,为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 现已成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的著名品牌,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与国际教仪公司相抗衡的品牌之一。 来到公司总部,从室外的石刻红漆大字 “诚信创新”“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到室内陶瓷墙砖浮雕刻字“诚信——天煌与你之间牢固的纽带;创新——天煌生生不息的原动力”,都彰显出企业理念的卓尔不凡。 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制作精良的机器人、太阳能电源技术及其应用、电气安装、水处理设备安装及调试等实验实训设备,令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教育技术装备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实训基地建设,并促进了技能训练。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三地成绩都比较好,江苏省成绩尤为突出,在201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江苏代表团中职、高职双双蝉联第一名。

2.3 创新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在高职院校踏踏实实地推行创新教育,这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据了解,2010 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完成了国家示范建设任务以后,就提出了“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新目标。 针对许多教师的质疑,院长管平认为,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一种面向人人的大众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创新教育都有其用武之地[4]。 经过一番讨论,该院全体师生的思想开始统一到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行动中。 该院在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教育改革战略;随后,该院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新教育,推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等若干文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迅速在全校推广开来。

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该院抓住教学改革这一核心环节,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重点,把重点放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上,使学生养成积极想问题、提问题的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11]。 在开展创新教育过程中,该院特别强调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以课外科技创新和各类竞赛作为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教学和科研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教育,该院着力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性知识技能结构的师资队伍。为支持创新教育的开展,学院还拨划专项资金用于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与创新实践的训练基地,开拓了一批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创造了条件。

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考察访问,使我们亲身体会到人民日报记者所概括的“创新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的情景[4]。

正如该校副院长来建良所说,“现在,我们每位教师已经习惯从各自岗位、各自课程及各自领域来思考能为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做些什么,这是一个好的开始”[11]。 在这里,创新教育方兴未艾。

3 结语

综上所述,上海、浙江、江苏三地的职业教育有许多值得学习和推广的地方。河南是职业教育大省,近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08 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2009 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又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 2011 年国庆前夕,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 年11 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河南省应当积极学习上海、浙江、江苏三地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推进全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培养出大量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1] 合作编辑者.百度百科:长江三角洲[DB/OL]. [2013-02-03]. http://baike.baidu.com/view/48994.htm? fromId =181899&redirected=seachword.

[2] 佚名.走马探营:发达地区的职教发达在哪[J].职业技术教育,2000(18):56-59.

[3]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沉痛悼念严雪怡同志[DB/OL].[2012-11-28]. http://xiaoban.sdju.edu.cn/default.p hp?mod=article&do=detail&tid=137.

[4] 佚名.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让创新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细节[DB/OL]. [2012-12-07]. http://news.163.com/12/1207/07/8I3RTBH400014AED.html.

[5] 合作编辑者.百度百科:知行统一观[DB/OL]. [2013-02-03]. http://baike.baidu.com/view/980114.htm.

[6]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DB/OL]. [2013-02-05] .http://baike.baidu.com/view/43810 4.htm.

[7] 陈乃林. 关于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11):8-10.

[8] 佚名. 2012 年江苏首次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DB/OL]. [2013-02-05] . http://gaokao.eol.cn/jiangsu_566 5/20120725/t20120725_816010.shtml.

[9] 佚名. 浙江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纪实[DB/OL]. [2013-02-05].http://www.huaue.com/news/ 2007419233524.htm.

[10] 参仁. 春雪飘飘怡人间——记著名校长、学者严雪怡[J].职业技术教育,2002(6):38-41.

[11] 佚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甲子积淀 汇聚在创新教育之路上[DB/OL]. [2012-11-01]. http://news.163/12/1101/04/8F6SG04300014AED.html.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PHONEY WAR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