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几个重要环节

2013-04-16 09:03□□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3年6期
关键词:混凝土泵水化骨料

□□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引言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抗震性优良等特性,因此应用非常广泛,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地应用到混凝土施工中,使混凝土的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不断提高,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强对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尤其是混凝土施工的研究,是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

1 混凝土原材料、制备及运输

1.1 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在混凝土拌制与养护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质,严禁使用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以及沼泽水等,水的质量要符合JGJ 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要求。

(2)水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设计对建筑物功能的要求,选用既能保证强度又能兼顾使用功能的水泥,这对于混凝土施工过程是否顺利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都至关重要。水泥的主要指标包括:强度、安定性、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水化热、抗渗性、抗腐蚀性等。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来选用水泥。

(3)骨料。混凝土中的骨料分为粗骨料(碎石)和细骨料(砂)两种。其关键指标为所含杂质比例以及颗粒级配是否良好。对混凝土用量非常大的土建工程而言,其对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因此,砂石骨料的质量优劣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以及混凝土的和易性,从根本上会影响到土木建筑物的质量与造价[1]。

1.2 混凝土的制备

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配合比的确定。目前大多数的工程项目使用预拌混凝土,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由混凝土搅拌站的试验室来提供准确的配比。而对一些需要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工程项目,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的确定相对困难一些,要充分考虑水泥特性、砂石级配、含水率等因素。只有选择合理的配比,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工作性。

1.3 混凝土的运输

(1)水平运输。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最佳使用时间为1 h之内,这就需要对混凝土搅拌地点与浇筑地点的距离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在最佳的时间内使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需要运输到浇筑地点,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垂直运输。进行混凝土垂直运输时会使用到混凝土泵,需要将泵固定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在安装混凝土泵时还要选择平坦的地方,避免安置在壕沟和斜坡的位置。同时需要对每根泵管进行加固处理,特别是变径管后的直管更要进行特殊的加固处理,保证其安装的牢固性,避免发生漏水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要求混凝土处于连续的工作状态,一旦由于意外情况导致混凝土泵停止工作超过45 min时,需及时利用压力水等办法对混凝土泵管内残留的混凝土进行清洗,发生离析现象时也采取这种办法,以保证混凝土泵能正常工作。通常情况下输送混凝土的管线以直线型为宜,对于无法避免的转弯时,尽量保持较缓的弯度。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料斗内的混凝土充足,避免空气渗入而导致管线堵塞。

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1 浇筑

混凝土的成型要依赖于模板,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所以,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一定要对模板进行检查,尤其是关乎安全和质量的模板支撑系统。在确定模板尺寸、形状、位置等准确无误并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为确保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需要连续进行,并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筑混凝土。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入模、低温养护,必要时采用凉水及冰块,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应尽早回填土,这对减少裂缝有利。

2.2 振捣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边浇筑边振捣,保证对混凝土的充分振捣,使粗细骨料、水泥浆相互结合,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和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气泡。

2.3 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是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的最终结果,要想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就要建立适宜于水化反应的环境。所以,养护对于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通常采用的养护方法主要是覆盖浇水养护和覆膜养护,其关键在于为混凝土水化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促进水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3 混凝土工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水化热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在水泥水化放热过程中,放热速度与放热最高峰时释放出来的热量,会对水泥水化反应过程的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2]。一般来讲,温度升高会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而水化反应的加快会进一步放出热量,这样会导致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最终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裂缝对混凝土强度和密实度的影响很大,并最终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所以,控制水泥的水化速度至关重要。

3.2 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量大,而且运输不便,所以大部分的混凝土组料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质情况差异较大,在配制混凝土时所用水泥、砂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尽相同,这些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的含水率也可能有较大差异。这些因素最终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密实度等性能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所以,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混凝土的配比和配制方式就成为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3.3 混凝土浇筑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预留孔洞、预埋件的情况,如果发现变形、位移等情况应立即处理;如果不得已而留设施工缝,施工缝应留设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后浇带则需要按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方可浇筑,如果设计上对此无要求,则至少应28 d后再浇筑。

4 结语

在土建施工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技术也已被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一些不经意间的失误或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大伟.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23):155.

[2] 李峰,夏岩.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2(7):320.

猜你喜欢
混凝土泵水化骨料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累托石层间水化膨胀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基于模糊Petri网的混凝土泵液压系统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