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2013-04-17 13:14孙淳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目标高职

孙淳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设备处,天津 300350)

0 引言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高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器。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必须遵循相应的标准,并通过相关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协调配合、过程控制、有序推进。而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滞后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1]。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问题的研究,构建适应我国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使高职学校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时,按其内在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使学校管理者通过“一领导三管理”,即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和教育信息化的计划管理、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教育信息化的控制管理构成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建立教育信息化秩序,协调学校内部和外部资源在信息化工作上相互协调和配合,提高信息化工作的品质和效益,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坚实支撑。

1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而行使权利对信息化工作部门施加影响力,引导、激励、协调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各种因素与关系,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也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目标而创建的一种组织与决策程序。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决策、定位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分配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资源。

1.1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上的一次深刻变革,既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结构调整等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问题,也涉及高职教育的服务面向问题,同时也有教育信息化投入、教育信息化管理方式、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与创新机制以及教育信息化方案的选择和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问题[2-3]。高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如果不能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其信息化目标必然与实际效果产生较大差距。因此,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要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程度、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和在教学中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由制度变革产生的阻力等做出一个科学的评估,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做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前瞻性地进行顶层设计。同时,要落实责权分工,统筹安排好各项关键工作,明确信息化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下避免出现各种问题,达到学校信息化建设预期的效果[4]。

1.2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不仅要具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能力,还要具有定位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的能力,要能够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阐明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处的位置、正确处理教育信息化工作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关系,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要达到的水平等问题。在定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方面,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者必须坚持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同时抓住教育信息化要以应用为导向,而不是以建设为导向,更不是以建设为目的本质。“应用”不是简单的初级使用,而是要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与改革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育管理服务等相结合。只有抓住了“应用”这个关键点,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迹[5]。

1.3 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配置

与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关键要素,财物资源是物质基础。不论多么先进的设备、技术和软件,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品质和数量,这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因此,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把引进与培养、协调与激励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作为重要工作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计划,加强对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和素养,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保证新任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增强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高水平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在财物资源分配的问题上,则需要将各类资金投放、现代图书馆理念、丰富的网络文献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调动一切力量和因素,发挥企业的作用搭建平台,建立由国家、区域、学校组成的分级式资源库与资源共享体系,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集约共享,建立起资源分布式、网络化、数字化、整体化、自动化的教育信息化服务系统,形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实现按需服务、开放获取、知识服务的目标,并降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本[6-8]。

2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计划管理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计划是指教育信息化计划的编制、执行、调整与评价的过程。它是高职学校用计划来组织、指导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因素参与教育信息化活动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在计划指导下,高职学校根据区域特点和自身承受能力,并结合长远和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务资源,组织筹谋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全部活动,并使之发挥最大效益[9]。由于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育信息化计划的编制必须明确阶段任务,可以将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分解为一个个限定时间内的技术目标和具体步骤,并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价与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关的信息,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找准突破口,按时间节点分步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使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计划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此外,要把社会对高职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准确地体现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计划之中,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从总体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类受过一定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知识和掌握较高技能的人才已成为越来越多职业的入门条件。而这些情况,最终都会反映到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上来。高职学校既是培育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挑选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首选之地。高职教育信息化主要源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社会对高职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反映了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要求高职教育与信息化融合,让更多人分享教育现代化成果,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个人对高职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其接受教育信息化学习的机会、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的自主选择上,人人都能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也是制定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计划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0]。

3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是指为了实现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依据一定的管理职能而设立的教育实体机构,它需要与人事方面保持一定的配合关系并具有整体性。分类组合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所必需的各种相关业务,设置主管人员协调教育信息化的组织活动,使学校教育信息化组织内部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是这一机构最重要的功能。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组织的设置需要考虑学院教育信息化系统内的各组成要素及其配合方式,包括各隶属单位的关系、平行单位的关系、工作的程序、相关的法规、组成人员的职责、报酬的分配等内容。在设置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组织时,1)高职学校管理者应当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总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管理目标,再将管理目标分解为教育信息化组织的专项目标,包括教学信息化管理目标、科研信息化管理目标、服务信息化管理目标等等,并使这些专项目标与总体目标在方向上保持一致。2)高职学校管理者应把握好分工与协作之间的关系,要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之间、下属组织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协作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3)高职学校管理者在设置教育信息化组织时,要遵循精简原则,以最少的编制获取最高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4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控制管理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控制是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衡量并纠正教育信息化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确保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的有效性。对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控制管理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控制、行为控制、财务控制和时间控制方面[11]。

4.1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控制

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教育信息化控制的主要任务,也是衡量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效能的重要依据。从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的提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后十年高职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过程中,正确处理教育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与有序推进之间的关系,确保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是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目标控制的主要任务。实现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需要一个过程和学校各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因此,必须制定一个能为所有职能的执行定下明确职责的教育信息化组织计划,这个计划要明确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具体措施和阶段性任务,并连续不断地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与教育信息化计划目标进行比较,及时找出和教育信息化目标之间的差距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把结论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以便修改原定的教育信息化计划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

4.2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行为控制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行为控制,是学校管理者组织建立的一套用来提高绩效的组织控制系统,也是用来激励教育信息化人员的一种方法。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行为包括对教育信息化活动进行前瞻性预测、实施过程和评估反馈。对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实施管理时,学校管理者要对与教育信息化行为相关的操作人员、科研和服务行为进行控制。行为控制包括软控制和硬控制两种方式。软控制属于心理控制,硬控制本质上属于物理控制。就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来说,学校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计划策略、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技能要求等,是学校教育信息化成员必须遵守的硬控制,而学校所坚持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融合,以应用为导向所形成的工作态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思维方式、行为标准等,是学校所形成的一种共享心智模式,是软控制[12]。一个人接受了一种共享心智模式时,这个人的这一类行为规范就已经成为自觉的行为了。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要在不断改进管理硬控制的同时,重视软控制,形成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心理交换环境,自觉地使个人的行为符合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13]。

4.3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财务控制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财务控制是学校系统内部借助于对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采取的一整套管理和监督方式。它包括财务预算、会计和审计等几种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最合理、最优化地的配置用于教育信息化的资金,使有限的资金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效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财务预算是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前瞻性的控制手段,主要是将国家拨给学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包括自筹建设资金)进行编制、分配、调整和执行的过程。对于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财务预算来说,比较适合采用宏观经济理论方法制定预算计划,包括鉴定和选择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并根据效益、费用和对各种实施过程所作的系统分析,得出最后所应投入资金的预算。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投入上的浪费,避免单方面注重资金的需求而忽视产出的效益。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是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经济活动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的反映、监督的控制方式。学校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进行核算、检查和分析,保证建设资金利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提高管理效率,避免资金浪费。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财务审计是对会计账目进行检查,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财政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的一种财务控制活动。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财务审计,必须从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审核,确保准确无误地投入资金和项目实效。

4.4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时间控制

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时间控制也是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一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投入及时到位,不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后腿。教育信息化时间控制的实质是制约超时。除了要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时间进行预算之外,学校的管理者还应该采取阶段时间进度管理的方法,把总体时间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单位时间,定期检查工作进度,评估建设进程,反馈存在问题,确保按期完成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5 结语

在我国构建高职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按照“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要求,健全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体制,确保学校有责任部门抓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专职人员促教育信息化的落实、有严格标准保教育信息化的质量、有各方资源做教育信息化的保障、有时间结点查教育信息化的进度、有评估机制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成效。通过教育信息化标准的构建,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1]孙淳.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思路[J].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2012,14(4):99-101.

[2]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0):3-10.

[3]刘琴.进一步提升教育科学决策研究能力和水平[N].中国教育报,2012-4-17(001).

[4]刘延东.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DB/OL].2012,9.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xxgk_144240.html.

[5]杜占元.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研讨会暨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中心主任会议上的讲话[DB/OL].2012,11.

http://www.fjedu.gov.cn/html/2012/12/28/421_126852.html?uni=89127c1d-5d3a-48da-8893-1c4fe6cbd513.

[6]罗念龙,蒋东兴,宓詠,等.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规划与研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5):20-22.

[7]王雯琦.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40(4):28-30.

[8]曹泰峰,李端明.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0,30(8):167-170.

[9]陈巍巍,张雷,陈世平,等.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241-243.

[10]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

[11]孔琳俊,曹超.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软件,2012,33(8):125-127.

[12] Klimoski R,Mohammed S.Team mental model:Construct of metaphor?Journal of Management,1994(20):403-437.

[13]胡湛.管理的概念与行为控制[J].管理观察,2008,(13):145-148.

猜你喜欢
信息化目标高职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