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话高调词语的语法特点

2013-04-20 07:15
关键词:安福句末陈述句

邱 斌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安福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西,行政属吉安市管辖。安福话属于赣方言吉茶片。安福话有4个单字调①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区分阴上42(古口走比草五)和阳上224(近坐舅动暖冷)。本文上声不区分阴阳,上声调值为51,将读224调的现象看作特殊的变音。如此处理的理由如下:(1)读为224调的字的总量不是太多。(2)有些古全浊、次浊上声字可念作224,但该类字多数都可以读为其他声调。例如“影、鸟、岭、远、软、冷、暖、痒、肚、也、两量词”等可读为224,也可读为51(上声),这类字归为上声;“坐、簿、被、厚、后、辫、伴、近、象、橡、杖、动、重、舅、上”等可读为224,也可读为22(去声),这类字归为去声。 (3)有些非古全浊、次浊上声字以及一些非上声字在安福话中也可读224,比如“管、嘴、妈、汁奶汁、桃、茄、芽、姨、泡”,这种变调支持本文关于224是特殊变音的观点。(4)有少数字(如“我、你、哪”等)只读224,可将这类字认定为其本调丢失。(5)万小梅《江西赣语词汇变音探究》将安福话的“泡、嘴、岭、杖、汁”等字看作中裂式词汇变音的论述,以及邵宜《赣语宜丰话词汇变调的类型及其表义功能》关于宜丰话词汇变调的论述可以作为本文观点的佐证。:

1.阴平44 刚开婚急

2.阳平212 穷寒时陈

3.上声51 古口好五

4.去声22 盖抗汉害

安福话有些字音会读作55调,55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这种音变现象叫做高调。 比如“婆pho212”和“舅tɕhiu22”,“婆”的单字调是阳平212,“舅”的单字调是去声22,在“婆婆pho212-21pho212-55”和“舅舅tɕhiu22-21tɕhiu22-55”中,位于末尾音节的“婆”和“舅”都变调读成了高调。

一、实词性词语的高调

安福话中,单音节实词一般不读作高调,下面主要描述双、多音节实词性词语高调的类型及其语法作用。

(一)实词性词语高调的类型②安福话有些高调是因音节连读而起的,本文不讨论这种情况。例如双音节词语中,高调前面的上声变读为高调:桶叽 t h51-55 tɕi 5 5桶子、冷水lã5 1-55 s ei 51-55、老人l a u51-55 n212-55;再如有些三音节词语的后两个音节甚至三个音节都读高调:半聋婆p 22 l 44-55p ho2 12-55(骂女人的话)、泡鸡婆p ha u22tɕi 4 4-5 5p ho 212-55孵蛋的母鸡、小鸡笼ɕi au 51-5 5tɕi 44-55 l 212-55、小李叽ɕi au51-55 l i 5 1-55 tɕi 55小李子(用于称呼人)。另外,有些双音节词语的阴平前字也会变?读为高调(如:搬家p 44-5 5k a 44、剥皮p o 44-55p hi 2 12、遮火?t a44-55f o51烤?火、得病tæ44-55 p hiã22生病、心急ɕ 44-5 5tɕiε4 4、师范sɿ4 4-5 5 fã22),这类词语的高调与轻重音格式有关,我们将另文讨论。

1.词根高调。有些名词的词根会读作高调。双音节名词的高调在后面音节上,例如:光脑k44-35nau51-55光头、掳垢lu44-35tɕiau22-55皮肤上的污垢、糠饼kh44-35piã51-55、红枣f212-21tsau51-55、嫂嫂sau51-55sau51-55、 灶前tsau22tɕhi212-55厨房、 坏人 fai22n212-55、后门 xεu22mẽ212-55、布褴pu22lã212-55棉袄、大姨thai22i212-55、档肆t22sɿ22-55地方、处所。

三音节名词的高调可以在第三个音节上,例如: 姨外婆i212-21ŋoi22pho212-55、 大姑姑thai22ku44-35ku44-55、刘阿姨liu212-21a44-35i212-55、香糯米 ɕi44no22mi51-55;也可以在第二个音节上,例如:粒嘟屎tiε44-35

tu55sɿ51个子小的小孩、猪婆风ty44-35pho212-55f44(一种病

症)、 冻米糖t22mi51-55th212、 吊眉眼tiau22mi212-55

二、虚词的高调

①安福话的“吧”一般读作轻声[pa2],不过有时候“吧”也会读作高调,即读成[pa55]。[pa55]用于表示疑问程度的加强。比如“王华考到哩大学吧[pa55]?王华考上了大学吧?”疑问程度高,含有惊讶的意思,表示陈述式的内容出乎说话人的意料,是说话人以前不知道的信息;而“王华考到哩大学吧[pa2]?王华考上了大学吧?”疑问程度低,表示说话人认为陈述式的内容可能是真实的,希望得到听话人的确认。本文认为表示高疑问程度的“吧[pa55]”是受到句调的影响而变作高调,而语气词“吧”的本来声调是轻声,即读作[pa2]。

(二)实词性词语高调的语法特点

助词,其主要作用是连系定语和中心语。比如:

(1)哪个咯镢头 谁的锄头

佢咯屋 他的房子

做事咯人 做事的人

岭上咯树 岭上的树

结构助词“咯”和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功能相当,除了用于连系定语和中心语之外,“咯”也可以用于组成“咯字短语”,类似于普通话中的“的字短语”。比如:

(2)我咯 我的

红咯 红的

喫咯 吃的

栽菜咯 种菜的

(二)嘚[te55][3]

1.“嘚”可用于疑问句表示“弱问”语气。“嘚”附在疑问句式后面,用于调节语气,例如(3-6),这种“嘚”译成普通话大致相当于“啊”。

(3)你去哩朆嘚?你去了没有啊?

(4)佢是不是刘老师嘚?他是不是刘老师啊?

(5)今日走路去还是坐车子去嘚?今天走路去还是坐车去啊?

(6)个只人姓咋嘚?这个人姓什么啊?

以上例句中“嘚”的语法功能不是用于表示疑问。因为“嘚”不像普通话中的“吗”一样可以加在陈述句式后面构成是非问句,并且如果将例(3-6)中的“嘚”去除,同样可以表示疑问。

2.“嘚”可用于陈述句表示“弱纠正”语气。一般的陈述句不会在句末带“嘚”,带“嘚”的陈述句总是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替某人某事正名的意思。这种特定的语境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A.之前有一种对某人某事的言论,这种言论与说话者的意思或看问题的角度相反;B.说话者不同意这种言论,他想说出自认为符合真相的事实,或作出对某人某事的自认为公正的认识或评价。带“嘚”的陈述句一般用于对话体语篇中,含有试图纠正听话者对某人某事的看法的意思,并且“纠正看法”的语气较弱。这类“嘚”也大致可以译成普通话的“啊”,例如(7-8)。

(7)甲:老五从来朆寄过钱得婆婆用。老五从来没寄过钱给奶奶用。

乙:老五寄过嘚。老五寄过啊。〈弱纠正〉

(8)甲:桂英叽话三叽是只猪。桂英儿说三仔是头猪。

(三)嚯[xɔ55]

“嚯”类似于贺阳[1](P60-63)描写的“哈”,但只具有“哈”的一部分作用和功能。

1.“嚯”可以用于句末,即跟在一个陈述句式后表示询问,它表达的意思是说话人发出一个陈述,希望得到听话人对其内容的确认,其疑问程度不是很高。例如:

(9)三叽是昨日晚头回来咯,嚯?三儿是昨天晚上回来的,是吧?

(10)三叽是昨日晚头回来咯嚯?三儿是昨天晚上回来的,是吧?

(11)舅舅朆去过北京,嚯?舅舅没去过北京,是吧?

(12)舅舅朆去过北京嚯?舅舅没去过北京,是吧?

句末“嚯”与“么”、“吧”等句末语气词最明显的区别是:“嚯”与其前的词语之间允许有停顿(比如例(9)、(11)),而“么”、“吧”与其前的词语之间不允许有停顿。另外,“嚯”与其前面的陈述句之间停顿不停顿不影响嚯的疑问语气,也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 例(9)和例(10),例(11)和例(12)的意思完全一样。

2.“嚯”也可以用于句中。例如:

(13)我觉得嚯,渠不是只好人。我觉得哈,他不是个好人。

(14)让我来哇嚯,两张画都蛮客气。让我来说哈,两张画都很漂亮。

(15)唝叽就冇漏出来哎,嚯爸?这样就不会漏出来了,是吧爸爸?

(16)兰兰去年朆回来过年,嚯姆妈?兰兰去年没回来过年,没错吧妈妈?

(四)噷[xã55]

“噷”也类似于贺阳[1](P60-63)描写的“哈”,并且只具有“嚯”之外的另一部分作用和功能。

1.“噷”也可以用于句末,即跟在一个祈使句式后表示询问,它表达的意思是向听话人提出要求,希望得到回复。“噷”的作用是表示说话人尊重听话人的意见,希望得到听话人对说话人意见的确认。“祈使句+噷”的意思大致相当于“祈使句+好吗”的意思。“噷”表示说话的人更尊重听话人的意愿,意思相当于“好吗”。例如:

(17)明日日中到我个哩喫饭,噷?明天中午到我这儿吃饭,好吗?

(18)明日日中到我个哩喫饭噷?明天中午到我这儿吃饭,好吗?

(19)早伐叽回来,噷?早点儿回来,好吗?

(20)早伐叽回来噷?早点儿回来,好吗?

2.“噷”也可以出现在句中。例如:

(21)等我进去再放爆铳,噷建华?等我进去(后)再放爆竹,好吗建华?

(22)不要再来找平平哩,噷癫子?不要再来找平平了,知道吗疯子?

从停顿这一点上看,“嚯”与“噷”不同于典型的语气助词,因为典型的语气助词与其前面的语法成分之间是不能够有停顿的。并且,典型的语气词不会像例(15)(16)(21)(22)那样位于实词的前面。

三、结语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总结出安福话高调词语的语法特点如下:(一)带有高调的实词性词语一般是名词性词语。双音节复合式名词的高调一般在后面音节上;三音节复合式名词的高调可以在第三个音节上,也可以在第二个音节上;名词前缀一般不读为高调,读作高调的名词后缀有“-叽”、“-咕”、“-里”等。 (二)非名词性词语中的高调一般都是后缀“-叽”的高调,“-叽”类似于北京话的“-儿”,带“-叽”的非名词性词语一般在句中充当状语或定语。(三)结构助词“咯”和语气助词“嘚”、“嚯”、“噷”读作高调。“咯”的高调可以看作是名词性词语的标记;“嘚”与标记自言自语的语气有关;“嚯”、“噷”类似于北京话的“哈”,其语法作用和功能不同于典型的语气助词。

[1] 贺阳.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J].方言,1994(1).

[2]邱斌,肖冰萌.从轻重音格式看安福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J].井冈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4).

[3] 王琛,邱斌,姚声正.安福话的句末语气词“嘚”[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11).

猜你喜欢
安福句末陈述句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廖安福:业务“排头兵” 人社“知识通”
安福槭物候特征及播种育苗试验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安福寺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安福屋的闯入者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