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师的定位及其培养重构

2013-04-22 06:14罗华陶韩兵兵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定位应用研究培养

罗华陶 韩兵兵

[摘要]当前主流思想中关于研究型教师教育科研的对象、目的、方法等方面与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趋势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新时期的研究型教师内涵应根据教师队伍的发展趋势、研究基础和能力进行重新定位,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师应承担相应的研究责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中小学应为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科研提供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 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 定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67-03

一、关于教师教育科研定位的主流观点

(一)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

教师应当具有科研素质并成为研究者的构想由来己久。贝克汉姆在《教师的研究》一书中指出,教师有研究的机会,不仅有能力迅速地发展教学技术,而且将被赋予个人工作以生命力和尊严。皮亚杰主张通过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严,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则认为:“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教师观已逐渐上升为一种国际性的观念。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也有相应的研究。早在1989年,王道俊、王汉澜编写的《教育学》中就指出了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20世纪初,宁虹和刘秀江指出,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科研素质,丰富的研究机会和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能⑤。杨启亮指出,现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成长,必然选择教育科学研究的道路⑥。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在国内外已有相当的共识基础。

(二)教师教育科研的对象应为教育过程中的教育问题

有学者认为教师教育科研“不能外在于学校进行,不能脱离学校实践,不能游离于本职工作”,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主要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重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⑦。还有人认为,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途径之一就是“研究自身教育教学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⑧。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是由教育专家承担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对象和范围不宜扩大到基础研究。

(三)教育科研的目的是应用和开发

这种观点在当前对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中比较普遍。郑金洲指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教师教育科研经历了一个从应用到开发的发展过程,这说明虽然曾经对于教师从事理论研究有过认同的阶段,但在当前已经发生了转变。当前一般认为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实施者,教师有机会也有可能进行教育科研,他们主要采取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方式进行非基础理论研究。

(四)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

这种观点的产生缘于前文所述的“作为研究者的教师的研究目的是应用和开发”,这也是当前的主流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应采用行动研究或叙事研究方式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的研究成果表达局限于非理论性刊物

我们查阅了大量学术刊物之后发现,理论性刊物刊载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认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其进行教育科研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是用于经验交流和对教育专家已有的理论进行验证,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一般不具备理论性,理论性的刊物不适合其进行成果表达。

二、研究型教师定位中主流观点的局限性

(一)主流观点与新时期教师队伍发展趋势不适应

笔者通过百度搜索发现,2011年,全国多地中小学尤其是中学教师招聘提出了硕士学历的要求,或者硕士以上学历优先录取的招聘条件。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学中的高学历教师队伍将逐渐扩大。本科生(学士)经过大学阶段的培养,已经具备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须的收集、查询资料的能力,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已经养成了进行系统教育研究的能力。能够开展课题研究。也就是说,中小学招聘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后,如果只把他们作为普通教学人员使用,或者即使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局限于行动研究或叙事研究,必然会形成资源浪费。传统观念把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定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动研究,显然已与教师队伍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了。

(二)主流观点的话语霸权将教师拒于理论研究与思考之门外

当前。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结构越来越高。但主流观点的话语霸权致使中小学教师被拒于理论研究与思考之门外。

1 以资料占有不足、时间没有保障为由,拒绝中小学教师从事理论研究。资料占有量和时间性保障不应该成为不能进行理论研究的借口,更不应该成为限制他人进行理论研究的借口,这种观点没有科学依据。我们可以用一个事实反向证明:图书馆工作人员占用资料的可能性比其他任何人都大,他们在工作之余进行研究也有时间保证,但没有证据表明科研成果最大或最多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这样说。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个体对于自身研究领域的敏感度以及研究兴趣和态度,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前,开展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和时间问题不应成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障碍。

2 以理论基础欠缺为由拒绝中小学教师从事理论研究。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小学教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不适合做理论研究,只适合贯彻理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首先,如前文所述,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正在发生转变,本科生和硕士生已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体,而他们的理论基础都不同程度地具备了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其次,如果把对理论的研究排除在外,那么贯彻理论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可能性也会大打折扣。理论研究与实践不应该被割裂开来,理论研究与理论的付诸实践离不开现实,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第三,每个研究者都有一个成长过程,中小学教师中也不乏具备从事理论研究条件、愿望和能力的人,只要给他们发展空间,形成一支既有实践研究能力又有基础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3 中小学教师研究成果的认可。研究成果获得认可的主要形式是学术论文的发表。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大学学报和省级以上刊物,发现这些刊物中留给中小学教师发表观点的空间并不多。这种话语霸权除剥夺了部分有研究特长和兴趣教师的权利,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人为地分割开来:占有资源的研究者没有或者很少接触教学实际,接触教育实际的则没有机会进行理论研究。

4 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对象控制在教学过程巾。教育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态度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而当前的话语霸权则是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对象局限在他们所在的工作岗位,局限在他们从事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如果按照这样的研究范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属于个别事例。得出来的结论就不具普遍性,难以达到“揭示教育规律”的目的。

5 研究方法局限于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成了最流行的两种研究方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重视和强调“教师即研究者”,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而这种研究就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了行动而改进,为了实际的改进而研究,关注问题的圆满解决,而不是为了理论上的突破,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也有人认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由行动研究转向叙事研究或者两者并行,但支持教师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观点并不多见。这种话语霸权从事实上异化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人为地分割开来。

6 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把专门研究者的理论强加在中小学教师身上的做法也是一种话语霸权。如果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实际产生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行动研究或叙事研究的目的,定位于改进教育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或者把对“专家”的理论进行验证作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如果将上述两种情况作为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全部目的,则值得进一步商榷。理论与现实是有距离的,如果他们只能按照那些与现实有距离的“专家”的理论进行教学和研究,无疑不可能起到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凡是“专家”的理论都是真理并且完全正确。可以说,如果“专家”的理论本身存在偏差,那么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去进行教学或研究都将会带来更大的偏差。因此,应该避免强制教师去验证或接受某种理论,避免拒绝教师进行理论探索的话语霸权的产生。

(三)片面强调教师应开展校本、实践研究

片面强调教师应开展校本、实践研究,事实上是限定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范围和对象。校本研究是立足于教师工作环境和场所的,立足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开展校本研究,理所当然有其必要性,但如果认为教师只能从事校本研究,就会导致教师视野狭窄、理论水平停滞不前等后果。

三、研究型教师的重新定位及其培养策略

(一)新时期研究型教师的重新定位

基于研究型教师主流观点与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存在诸多不适应性,笔者提出这样的定位构想:新时期研究型教师已经不再是只用行动研究方法从事实践研究的人群了;新时期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应根据教师队伍发展的特征、教师的理论水平进行分层培养;应根据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潜力来划分其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应包括教育经验总结、校本行动研究、教育理论研究。

(二)新时期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1 高师院校在对教师进行职前培养的过程中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的双重培养。新时期高师院校应转变观念,对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在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既要重视其实践研究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理论研究素质的提高,力图培养一支既能从事实践研究又能胜任理论研究的生力军。

2 高师院校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服务。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研究经验和成果也有较大差异。高师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派遣科研指导人员、开设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主题的职后教育等方式进行指导和培养。

3 学术机构应为中小学教师的学术成长搭建平台。一是学术研究机构应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与沟通,增加服务意识,大力支持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二是各种学术刊物应开设专门的教师教育科研专栏,供教师们练兵。

4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加大鼓励力度。首先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转变认识,切忌人云亦云地认为教师只能从事行动研究,只能从事校本研究;其次,科研本身是一项挑战性较强的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不应只考虑到对教师进行各种带有强制性的量化考核,比如评职称等,而应对那些有研究兴趣和能力的教师,尤其是那些有理论研究能力的教师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

猜你喜欢
定位应用研究培养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