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结束艺术

2013-04-23 02:56陈琳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原著语文课程

陈琳

结束,就是把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作一总结,在学生头脑当中留下深刻印象,以便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留下思考空间。

1.思想教育法

文道结合的精神应贯彻语文课的始终。课文教学结束之际,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奥斯维新没有新闻》结束之时,师生共同回忆历史上令人痛心的战争暴行和中华民族遭受外敌蹂躏的不堪往事,号召大家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也可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氓》就可采取古今对比,辩论深化,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达到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的目的。

2.介绍原著法

学生往往没有时间阅读要求的课外读物,对课文的了解也仅仅限于课本文字本身,没有全局意识,理解就会片面甚至支离破碎。介绍原著法是一种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把课堂阅读引向课外的方法。对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拓展思维,提高习作水平很有好处。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延伸到《水浒传》,品《林黛玉进贾府》就不能不提《红楼梦》,提到“红学”。

3.宣读示范法

朗读是语文最好的感悟方式,教师范读,学生悟读,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上课激情,声又尽而意无穷。课文中适合朗读的很多,除了文言和古诗词外,《我有一个梦想》《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等都充满了感性的力量与理性的深度,多读一读,多品一品,让课堂又掀起新的高潮。

4.总结重点法

一课讲完,理当把课文重点作一总结。特别是知识性的归纳和巩固。高考中考有关的知识点答题技巧也可以更加深刻。学了新闻单元第一课《别了,“不列颠尼亚”》,了解什么叫新闻,新闻有什么特点,怎样归纳新闻内容,怎样拟新闻标题,怎样写新闻。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会应用,为考试打下了基础。

5.启发想象法

想象是孩子思维的翅膀,学生被禁锢在教室,要让他们的想象有发散的空间。适时的思考,讨论和写作,是思维发展的良好时机。《鸿门宴》中,如果刘邦项羽的性格相反会有什么样的情形出现?《祝福》中,电影的结局与原著不同,到底有无道理?把杜甫的《登高》改写成散文或剧本怎么做?每一篇每一课,都有可以发散的价值,尤其是新教材的布局,新教法的尝试,更让学生有了动手动脑的可能。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定有所收益。

6.引起下文法

课本的编辑排列是有一定的目的和联系的,教师每堂课的设置也不该是随意无序的。老师可以利用结束时的一点时间,回顾上文,开启下文。让学生有预习的兴趣,有查证资料的时间,预习充分,上课的效果更好。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作为引入的内容。

语文课的结课,是丰富多样,灵活机动的。学生的一节课的专注力不到半个小时,后半堂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就尤为重要。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好的结束,艺术的结束,让课堂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原著语文课程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大侦探福尔摩斯
警察与赞美诗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