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扇鼓

2013-04-25 07:05崔子美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羊皮鼓声扇形

文/崔子美

羊皮扇鼓

文/崔子美

正是陕北寒雪匝地的季节。开阔的山脚下,百十号男女身穿洁白的羊皮褂,脚蹬大红色靴子,在群山为背景的大地上静静地等待着某种召唤。有了,是唢呐声,像是从天上忽然落下来的,又仿佛是从地下陡然冒出来的,游丝般苍凉悠扬地响了起来,恍若无影的手指弹在人们的心尖儿上。鼓手们一惊一动,犹如春天里出圈的羔羊“哗”的一下冲栏而出,在洪亮的鼓乐声中摆首起舞,扭身踏浪。他们挥动着百十面扇形羊皮手鼓,“嘭嘭”敲打,腾跃起来,歌吟起来,忽而似嫩柳在春风里交错,忽而如草地里一群蹦跳的蚂蚱,忽而像身醉心不醉的武士……鼓声如雨似风,一重再一重,轻轻地敲出一片细语,那是对天的问候,那是对无所不能的上苍的敬畏;再看,他们又弯腰伏地,宛如收割,慢节奏地打出一片浑厚之响,似在表达对大地的感激,对生长五谷的原野赤诚的祈愿。又一番鼓声激烈,鼓手们踢腿扬臂,阴柔中见刚硬;摇首蹈足,宛转中现强悍。那訇然而起的呐喊声中传递着一种胆气,犹如敢在虎口拔牙,亦能在权贵面前挺胸,充满了拥抱生活的坚定,洋溢着处逆境而不懦弱的豪气。羊皮扇鼓是一种藏刚于柔、纳火于水的舞蹈,它不仅跳出了粗犷古朴的美,更体现出了生命的深沉和负重、隐忍和冀望,它实实在在渲染了陕北人在高梁大峁之间,直面困苦的豁达秉性。无论是巫师手中曾经挥舞过的羊皮扇鼓,还是以此改编成的现代群体舞蹈,都能摄人心魂。

在我童年的山村长夜里,时不时会听到阵阵凄怆悲恸的鼓声,鬼魅一般久久飘浮。那是巫师在为“中邪”了的村人做法事。满脸胡楂的汉子,裸着上身,一边执了羊皮蒙制的扇形手鼓使劲敲打,一边随着鼓点身不由己地舞蹈吟唱。巫师时而如虎如豹,飞跳扑闪;时而癫狂如痴,浪移醉步;时而吼喊如雷,跺脚有声;时而又哀歌不止,一唱三叹。

在晃动的灯影下,众人肃立不语,木然观看,巫师操纵着神灵按人的意志去驱逐鬼怪。那时,没人怀疑这种击鼓而歌的舞蹈的虚幻。往往深患所谓“邪病”之人,经过巫师鼓歌一番,渐渐病消,重又旺盛地活了下去,不管后事怎样,都对生活充满了清醒而热烈的信心。

羊皮扇鼓来自哪里?在古老遥远的文明之初,这种舞蹈就诞生在了游牧民族的手中—驱赶豺狼,传递平安,消解寂寞,也许还曾发展成一种庆祝六畜兴旺的舞蹈。由于羊皮扇鼓声音饱满浑厚,又一度演化为战场上助阵的武鼓,系上铁环,哗哗铮响,杀气腾腾。多民族融合的陕北,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传承了扇鼓,一辈又一辈地延续下来。

我看过安塞腰鼓洒脱刚猛、气壮山河的阵容,我看过洛川蹩鼓欢腾火热的场面,我也看过威风锣鼓的浩荡和大气。然而,羊皮扇鼓一经击打起来,就不能不使人心生悲壮之感。它美在阐释陕北人不畏天命的高贵、不惧苦难的风度。

陕北的羊皮扇鼓啊,一节一节,一晃一晃,直打到人的心里去。

(邱小闹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羊皮鼓声扇形
会飞的羊皮筏(外一章)
扇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巧断羊皮案
五彩小花伞
一面鼓
麻雀
披着羊皮的狼
彩色小鱼
羊皮换相
2014年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