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概论》教学效果低迷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3-04-27 03:23唐诗龙

唐诗龙

[摘要]《毛中特概论》教学效果低迷,有应试教育的挤压、学生急功近利的学习动机等原因,更主要的是学校自身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突出问题。要增强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全程中承接传统基础教育相关环节,加强督学管理和实施实践型教学法。

[关键词]效果低迷 督学管理 实践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概论》),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尽管各高学校对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一直在努力改革探索,但至今教学效果低迷,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足见其端倪:1.考试成绩不佳。从校内期末考核来看,尽管各校考查方式不一,但理论笔试都是重头,开卷也好,闭卷也罢,学生对常识性理论知识的理解识记非常欠缺,有的甚至就是毫无所知。从社会公招考试来看,《公共基础知识》科目涉及大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知识,但大量考生成绩令人汗颜。2.行为表现立足不高远,崇高人格淡出。从学生在校和走上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来看,急功近利,品德素质和政治觉悟不高,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缺乏远大理想,大学生在社会印象中形象矮化。

一、教学效果低迷的原因分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和探究中发现,《毛中特概论》教学效果低迷,有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挤压、职业教育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唯技能论”实用主义学习目的等原因,但主要是高校思政教学中自身存在突出问题,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高估学生的自觉性而督学不力。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强调自主学习,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而缺少督学,放松了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应有的常规要求,这几乎是高校普遍忽视的通病。由于前述学生“唯技能论”的狭隘的学习目的,学生实际上并非想象的那么自觉,笔者在多年教学和与多所高校同仁们访谈中发现,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学生上课不带教材、课本丢失、课程授完教材崭新、听课萎靡不振、以上厕所为由随意进出教室、借故学生会工作或社团活动不上课、旷课等现象不一而足,各高校普遍存在,只有程度轻重之别。普遍的结果是,课程上完,大量学生没有系统地读完过一遍教材。另外,以考促学是常识性的道理,考试严格是保证良好学风和教学效果的关键,但在高校结业考试中,对本课程或闭卷考则事先圈定狭窄的范围或重点,或开卷考学生则自从开课就不重视。总之,缺少督促、淡化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考试一定程度的放水,这是教学效果低迷的关键原因。强调能力的提高无可非议,但是,淡化对基本知识理论的理解识记,不但能力提高不了,反而连基本的基础知识都非常匮乏。

2.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不够。

有专家归纳目前思政课教学有几种讲法,一是照着讲,不犯错,省事省力;二是接着讲,原理加例子,有针对性;三是对着讲,对比比较,从反面例子讲起,落实到正面理论。这些或许都是比较可行的授课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只突出了教师授课的主体地位,单靠教师一厢情愿地灌输,讲得再怎么陶醉,学生只是充当看客,不积极配合无法收到良好效果。另外,

教学内容上缺乏结合实际和实践,学生缺少切身体验,思想理论无法转化为学生自己真正的思想和智慧。记住了不一定理解了,理解了不一定认同接受了,实际生活中更不一定会自觉践行。

3.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不好。

高校思政课执行05新方案以来,对该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出了不少成果,但大多只停留在文章的语句当中,说得好,写得妙,成果的运用很少落到教学实践;有的教学改革中加强了学生参与相关主题活动,搞得也很扎实,但常常主题偏狭甚至偏离教材,或过于强调学生的活动艺术的完美化,导致学生为活动而活动,把对教材的理论学习反而忘在了一边,结果舍本逐末。

二、增强教学效果的对策

鉴于上述诸多原因,要提高教学实效,必须对高校自身的教学全程加以改进,强化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思考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与传统基础教育相关要求对接,加强督学管理

大学没有升学压力是大学生各科学习不给力的天敌,尤其是职业教育大背景下,学生视“思政课程既多事有多余”,课前课后没一定要求,学生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动力。倡导素质教育非常好,但绝不可忘记传统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甚至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千年来的人才选拔都是通过考试,至今社会各部门用人也更强化了“凡进必考”的环节,因此,高校思政教学仍需发挥应试教育的优势作用,强调对基本知识理论的理解认知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储备,这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首要前提。《毛中特概论》教学,要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是应该遵循认知——认同——践行的内在逻辑的,没有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基础,就没有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和价值认同,更何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为了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应加强教学全程中对学生的督学管理和严格把握考试关。

(二)实施实践型教学模式

如果教师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如果教师是教练,学生则是运动员。笔者姑且称之为实践型教学模式(此非专业课的实习实训,也非专指社会实践),实际上就是,加强学生对理论学习的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和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前者增强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储备,后者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考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理论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的认同,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顺利实施实践型教学,需做好一下几个方面:

1.加强校内学习实践,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

网络、图书馆等进行资料查阅预习,了解相关理论内容及其理论渊源,使学生在授课前对相关内容有个自己的初步了解;课堂采取对话式教学,在授课中就相关问题进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讨论、辩论和主题演讲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接受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在学习实践中,为了保证人人参与并达到预期目标,应做好组织工作并做好参与情况记录,把学习过程作为期末成绩总评的重点依据之一,克服期末考核一锤定音的弊端。

2.落实社会实践。《毛中特概论》本身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这决定了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道德等的社会传递与大学生的个体体验相统一的过程;决定了本课程教学必须向社会实践活动延伸。课堂上的理论性教学,主要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积累,存在着未必认同、接受和践行等问题。因此,为了弥补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应抓好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考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制定实践型教学参考大纲。没有实践型教学参考大纲,教学随意性很大,很难落到实处。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作用,紧密结合教材制定实践型教学参考大纲,一是明确每次理论授课中,学生在课前、课后做什么,课堂如何对话;二是明确全教材中需要进行课外社会实践的学时分配以及活动的主题、目标和活动形式;三是关注随教学进度同时期国内外焦点热点问题、形势政策问题,适时进行专题讲座或其他活动。制定实践型教学参考大纲,使实践型教学有章可循,这是使实践型教学顺利开展和提高效果的保障条件。

总之,知识的认知储备是提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知识来源于前人的经验总结和实践中获得的直接体验,本课程教学一是要加强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储备,知识的积累改变人的认知结构,提高人的思维品质,这是基本规律;二是要遵循唯物认识论:实践——认识——实践。实践活动是提高思想智慧和实际能力的途径,学生只有对已掌握的理论在实践中去体验,并不断思考总结,才能对理论从认知、认同到践行,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人生实践活动。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探索》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XJ57)。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2]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1).

[3]蔡淑兰.我国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文化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