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境界成就科学大家

2013-04-30 11:07喻思娈
发明与创新 2013年28期
关键词:探索者克拉院士

■ 喻思娈

笔者近来采访了几位老科学家,在佩服这些科学大家坚持“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韧性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他们中许多人是诗歌爱好者,有的还写得一手好诗,足以跻身诗人行列。

“彩虹呼啸映长空,克拉飞舞耀苍穹。”这是石油勘探专家邱中建院士目睹“克拉2井”钻探成功、天然气喷涌而出时,当场吟出的感慨。“摇曳柳丝杏花雨,三春三月忆三湘。”这是选矿专家王淀佐院士回忆当年在湖南工作、生活时写下的思念。

诗言志。两位院士用诗歌表达科研攻关后的喜悦,抒写人生心得,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两位院士并非特例。多年前,有一本《院士诗词》出版,就收集了两院院士400余首诗词佳作。这些诗词字里行间洋溢着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勇攀高峰的豪迈,流淌着诗人在追求真理上的坚守和执著。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家与诗人似乎并不相干,甚至像硬币的正反面永远互不照面。比如,科学家是实干代表,诗人则怀揣梦想;科学需要严谨,诗篇则少不了浪漫;科学追求客观真理,诗歌则抒发主观感情。看似难以兼容的两者,为何在许多科学大家身上完美结合,是什么充当起二者融合的桥梁?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科学家与诗人是相通的。他们同样做着创造性的活动,他们都是世界的探索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周边世界的看法,只不过,科学家解释的是自然世界,而诗人更多诠释的是内心世界。

更深入地看,这两种优秀的探索者有相似的品质。诗人之所以写出让人共鸣、流芳百世的作品,很重要的一点是能摒弃功利气息,用孩童般的真挚展示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同样,一位科学工作者最终攀登上科学高峰,很大程度上也缘于他对科学事业纯粹的追求,他们毫不保留地投入到对科学的探索,少有他顾。可以说,伟大的诗人,优秀的科学家,同样拥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正因为有了这颗赤子心,做科学的人才会坚守热情与执著,“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才能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而默默奉献。而由这颗赤子之心所焕发的诗情,让他们吟咏出对科学的丰富体验,抒发着对科学的一往情深。

科学大家的诗意境界,给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立起了一面镜子。诗词等文学作品创作中,应景取巧之作和无病呻吟、缺乏深入思考的创作,都难以成就经典流传于世。在科学领域,那些以成名获利为取向、急于求成难耐寂寞的科研活动也终究难以走远。※

猜你喜欢
探索者克拉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一克拉便利店
《克拉恋人》夏日里的欢乐之恋
院士速递
周绪红:钢结构探索者
现代教育的探索者——王庭槐
逾100克拉的“巨钻”临沂出了5颗
王大辉:复杂系统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