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得锦标第一归”——记RTKL国际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袁孝楠先生

2013-05-01 09:17文/杨
上海商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商业建筑设计建筑

文/杨 云

袁孝楠先生

“不创新,就淘汰!”这句名人名言其实也是袁孝楠先生的座右铭。

创新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对优秀的设计师而言,更是决定其事业能否成长壮大的生命力。

事实如此。2013年2月25日,世界顶级建筑设计规划公司RTKL的资深副总裁、商业建筑亚洲负责人袁孝楠先生,因其对中国主要城市商业地产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荣膺“2013中国商业创新50人-设计创新者”大奖。

印象中,但凡设计大师必定有其特立独行之处。果不其然,袁先生还没开口,那种低调的自信与倔犟,已由他深邃的目光、沉稳的语调、紧抿的嘴唇,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如果把袁孝楠比喻成一位优秀的船长,那么,RTKL就是一艘建筑设计业的航母。

RTKL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建筑设计公司,拥有上千名杰出的专业设计人员。其作品遍及全球,涵盖工作场所、文化设施、商业开发、游乐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社区、交通枢纽、医疗保健以及高科技设施等多种类型。其富有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及享誉海内外的出色的设计,为RTKL赢得了极其良好的口碑。

虽然RTKL进入中国不过二十年时间,我们还是可以从北京新东安商场,上海科技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上海北外滩总体规划、深圳华润中心、沈阳万象城,上海百汇园、成都珠江新城这一系列的国内知名项目中,追溯到它日趋完美的设计发展轨迹。

从博物馆到住宅项目;从城市重建项目以及奥运场馆……随着一些东方精神的元素成为RTKL的建筑语汇,它国际化的设计经验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中国的建筑。RTKL的作品由此也成了见证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朽传奇。

然而,这样一艘令众多设计者求之不得的建筑航母,二十多年前,竟差点被袁孝楠炒了鱿鱼。

袁孝楠说起这段往事时,笑了:“我出生在台湾的一个开发商家庭。所以,父母一直刻意地培养我学建筑,不过自从我学了建筑,就再没有帮家里的开发项目做过事。毕业后我就开始独自闯荡,记得刚进入RTKL时,我的叛逆心理很强,每天早上都想找个理由不去上班。就这样,犹豫一年多后,我终于提出了辞呈。”

“为什么?”我好奇地问。

“因为在RTKL,我主要是负责商业建筑的。而那时,我是个标准的建筑师,对商业建筑不屑一顾。”

“那是什么原因最终让你留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六年?”我追问。

“RTKL当时的负责人问我为什么要辞职?我说,我希望设计博物馆,我想设计的是一些万世不朽的建筑!他告诉我,‘你说出的是所有学建筑人的理想。但是,你看问题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呢?要知道,商业建筑一样可以做到万世不朽,可以很伟大啊……’”

“袁先生,既然你接受了RTKL的商业理念,为什么没有帮自己的家庭做事呢?”

“我说过,我的理想是设计一些万世不朽的建筑,而家里所做的是商业开发,很多时候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忽略长远的需求,这就完全背离了我的理想。”

事实证明,袁孝楠的决定是明智的。以建筑设计人性化与建筑设计环境化作为理念的RTKL,为众多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也让袁孝楠这样出类拔萃的设计者们有了用武之地。十年来,袁孝楠先生与华润置地、中粮地产等地产商合作,融建筑和都市设计为一体,集美感和功能之大成,在中国创造出诸多“之最”,开创了全新而独特的商业模式。这不仅对主要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国内和国际的建筑设计开启了新的方向。

我联想起黑格尔的一句话:“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当我把这句话转述给袁孝楠时,他先是点了点头,继而又摇了摇头,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至少还得具备三点:首先,是倾听。因为建筑是工程和艺术的融合。搞建筑的人一定得自以为是,否则就不能创新。不过这也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作为设计师,我们不太愿意完整地听完别人的想法,这样就容易断章取义而造成与业主的沟通不善;其次,是敏感。优秀的建筑设计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文化特点。作为设计者不能把一个地方的文化强加给另一个地方。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周围事物有足够的敏感度,学会站在当地人的角度去诠释它的文化;最后,是平衡。商业是细水长流,而不是暴利。因此当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开发商的利益,也要考虑到人们心理的需求。正如做商业设计的时候,作品永远只是背景,商品才是真正的主角,决不能喧宾夺主。”

袁孝楠作为加利福尼亚科技州立大学的建筑硕士;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活跃成员;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认证的专业建筑师(LEED Accredited Professional),凭藉自己卓越的才能成功地主持了国内诸如沈阳万象城、深圳华润中心、上海百汇园等各类知名大项目的设计,令很多业内的同行佩服不已。然而,了解袁孝楠的人都知道,能在国内拥有这么多不朽的力作,又何尝不是他战胜了无数个自我后的结果。

在美国长大的袁孝楠,曾经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回台湾读大学期间就屡屡因不满权威式的教育方法顶撞过教授:“凭什么我的设计风格和你的不一样,我就得听你的?你的责任是教我,而不是把你的东西硬塞给我。在美国时,老师对我们学生都会百分之百的尊重,如果我的设计风格与老师不同,他只会鼓励和帮助我一起把这个设计更加完善,而不是像你这样,逼着我的风格和你的保持一致。”因为这种桀骜的个性,刚回国时,袁孝楠的工作常常被碰得头破血流而无法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摸索,他发现毛病出在自己身上,因为骄傲,自然听不进别人的想法。于是,他转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首先是诚恳地认可对方,然后,对双方不同的意见婉转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反而迎刃而解了。

袁孝楠喜欢挑战。不夸张地说,他的每件作品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人们一般的习惯是在平地上盖楼,所以,看到坡便想挖。南宁万象城当初就因地势高低不平,遭到多家知名设计公司的拒绝。袁孝楠到现场一看,却连声叫好:“为什么要花人力物力去挖掉它呢?这是多好的一块坡地啊!既然首层的商业价值最高,那我们何不来个‘就势造势’,把一、二、三层都变成首层呢?” 就这样,袁孝楠利用地势特点将停车场放到后面的山坡上,并在建筑的不同高度设计了不同的楼层入口。人为创造出的“三首层”, 竟然就将原本棘手的劣势变成了高价值的优势。不但为南宁人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生活和休闲环境,还因其独特的设计亮点,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城市文化、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被誉为邕城的新地标。2012年9月开业的当日就迎来21万客流。

如果说,南宁万象城是RTKL倡导的“High Performance高效能”设计的典范,那么,深圳华润中心开辟的就是中国的一种全新而独特的商业模式。

在此之前,国内所谓的购物中心其实都是超大型的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体验,一个是购物。在袁孝楠看来,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商业的人性化。深圳华润中心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它开启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为女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逛街空间;为年轻人提供一个理想的约会去处;为年长者提供一个活动的绝佳场所。因此,它也成了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地标建筑。

我突然记起一位做地产的朋友说过的话:要评价一座建筑的价值,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它使用后附近的地产是否增值。

我也由此想起了北宋人黄裳的那首《减字木兰花·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这应该就是袁孝楠先生的建筑设计留给我们的印象吧?

猜你喜欢
商业建筑设计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建筑设计的困惑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