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工识图》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

2013-05-07 09:51李娟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改进教学方式

李娟

【摘要】《化工识图》是一门纯理论课程,若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这一现象。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配以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化工识图;教学方式;改进

《化工识图》课程是化工类及其相关专业教育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来分析并解决化工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设备图纸、工艺流程图的绘制与识读,所面对的是真实的、具体的、复杂的实际化工问题,实用性很强。对于中职生而言,本门课程通常开设在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基础化学知识转变为化工专业知识的过渡阶段,因为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对化工常识及设备缺乏必要的认识。再加上传统的《化工识图》教学中,学生不了解化工厂的真实情况,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缺乏衔接,仅靠教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很难使学生理解化工生产中设备基本结构、管道的布置、流程图的设计,这样使许多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理论教学的难度大,效果不显著。那么,如何改进《化工识图》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呢?笔者根据《化工识图》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几年授课的教学反思,从实施一体化教学、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化工识图》课程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始终在教室中完成所有的理论知识教学。这种模式过于机械化,与实践应用完全脱节,学生只能简单的凭借书本上的平面图、教师的语言描述去想象设备、管件等的立体结构,加之学生对于化工厂构成、未来的职业定位、职业能力要求知之甚少,不能理解本门课程的应用价值,从而学习热情不高。而且,本课程各章节理论知识的关联性、逻辑性、实践性强,对没有扎实基础的中职生来说,学习当然变得枯燥乏味。

根据这种综合有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备的特点,应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可将理论与操作一体化教学。也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合二为一,由教师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操作技能训练,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通过一体化教学,反过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就会容易理解的多,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知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就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对理论的理解。

笔者曾经将《PI图的识读》这节内容在两个平行班级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讲授,产生了明显不同的教学效果。一班采用了常规教学模式,重点反复讲解一般Pl图的特点、识读方法,之后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二班对于理论的讲解不深,接着将学生们带到实训室,对着一套具体的装置,与学生们一起分析识读技巧,作业要求观察装置找出流程图中错误之处并完成书后练习题。教学对比,明显感受到二班中教学气氛热烈,学生的兴趣高涨;作业比较,两个班级同学对于基础理论的掌握差异不大,但在技巧性问题分析上二班同学更能活学活用,不时能让人看到充满思考性、令人惊喜的答案。

《化工识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法能适用于培养学生在化工技能应用中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心智技能,可采用以下方法促进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投影,制作电子教案,弥补粉笔和黑板的缺失。将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设备内部结构,通过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技术,使之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看不到、摸不着的化工知识的兴趣、感受和理解。

(2)利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实训教室,将教学环境变为化工教学工厂模式。教师在化工专业实训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认识工艺流程,又可以进行实践动手训练。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考精神

对于中职学校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中考受挫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教师要具备心理分析、行为观察的能力,不断用自己的信念鼓舞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学校中存在部分学生不热爱所学专业,认为化工没有什么用。针对这种情况,应带学生到化工厂参观,让学生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在工厂中的重要性。有学生热爱专业,但对学习《化工识图》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展开讨论,用化工识图中的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从获得使用的知识中得到满足,不断重复学习过程,学习的目的逐步明确。

其次,重视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纯理论的讲解,学生感到乏味。在学习阀门作用时,充分利用阀门实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利用直观教学,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工识图》教材的有部分章节基本上都是由图示名称、内容、特点和识读方法等部分组成。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必然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的将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机结合,讲解新课的同时,不断温习旧知识的相关部分,让学生参与讨论,既避免了教师的重复讲解,又使学生活跃了思维。例如:在学习《PF图的识读》时,先告知学生们PF图是在化工工艺流程示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出来的,然后展示了“酸酐残液蒸馏工艺流程”示意图和PF图,两图比较,请学生们讨论总结两者在内容和特点上的相同处与不同处,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工艺流程示意图,通过复习回顾,既加深了以往知识印象,从中分析总结,又提炼出了新知识点。旧中寓新,新中有旧,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认识层次上的循环提高,激发了学生对具体认识目标的学习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今后工作能力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学比起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无疑重要的多。发展学习能力不能只依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提高,教师应重视和加强指导学习方法的教学,因势力导及时讲评更为重要。

首先,要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教会学生找联系,抓关键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授直线三视图的画法时,先将已经学过的点的三视图画法温习,然后分析一条直线实际就是由无数的点构成,所以只要把握直线始末两点的投影,再连接,便构成了直线三视图,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容易联想记忆,找到画图的技巧,而不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通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联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分析,在消化和对比知识间联系的同时,形成新旧知识间的连接和同化的心理转变过程,同时使学生自觉地应用联想去记忆知识和应用知识,建立和养成联想习惯,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找联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知识的关键,经过对比、衡量,把能说明道理的知识提炼出来,从而完成知识由少到多的累计和由多到少的升华。

其次,要教会学生整体总结法。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纷乱无章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找不到头绪,怎么也记不住。因此,在完成每一章教学后,都应抽出一些时间,教学生将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把整章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分析对比,比较局部知识的特点,找出知识间的整体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再结合整章内容,让学生做两、三道综合性课堂练习,经过总结,及时进行测评,然后再讲评,学生对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化工识图》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考虑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会有不同的收效。对于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采用了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利于逐步树立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经初步试行,结果表明是可行的,但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只有不断的总结创新,才可使学生尽享获取知识的快乐。

猜你喜欢
改进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