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4型便梁在4.0 m线间距区段的应用与计算

2013-05-14 05:06马福臣
实验流体力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粉质纵梁架设

马福臣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022)

1 概述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段输水线路穿越铁路工程在京九线K387+909处采用框架桥穿越, 框架桥孔径为12 m+12 m+7 m,两孔12 m框架结构净高6.4 m,为输水而设;一孔7 m框架结构净高7.2 m,为通行而设。采用不中断行车顶进法施工,桥位处铁路为双线、直线,线间距为4.0 m,拟建输水框架与铁路夹角15°。

本工程位于山东临清市东南,桥址处地势平坦,两侧为农田,既有京九铁路轨面比自然地面高3 m左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往下依次为①粉土,中密、潮湿,层厚1.80~3.70 m,基本承载力σ0=100 kPa;②粉质黏土,软塑—硬塑,层厚2.1~4.70 m,基本承载力σ0=120 kPa;③粉土,中密—密实层厚1.70~5.10 m,基本力承载力σ0=110 kPa; ④粉质黏土,软塑,层厚0.95~1.95 m,基本承载力σ0=110 kPa;⑤粉土,中密—密实,层厚2.40~6.40 m,基本力承载力σ0=150 kPa;⑥粉质黏土,硬塑,层厚5.45~10.5 m,基本承载力σ0=160 kPa;⑦粉土,密实,层厚1.90~3.0 m,基本力承载力σ0=150 kPa;⑧粉质黏土,硬塑,层厚1.95~5.45 m,基本承载力σ0=160 kPa。框架基底落在②粉质黏土层上,框架设计最大应力145 kPa,基底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

桥址处地下水埋藏较浅,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明显。勘探期间埋深为0.90~2.65 m,地下水水位年最大变幅为2.00~3.00 m。

2 原设计线路加固方案简述

桥址处线间距现场实测只有4.0 m,不满足D24便梁直线双线段架设最小线间距(≥4.51 m)的要求。如果采用D24便梁需将对既有京九线改造加宽,改线较长,且距本桥约196 m处有一座3-16 m铁路梁桥(京九线K388+105.22 小运河中桥)也需要改建,改线方案不仅工期长、投资大,且对铁路运输的干扰也较 大。经过工程前期方案设计阶段对线路加固方案的探讨、研究和实地踏勘,一致同意采用加强型纵挑横抬梁法加固线路,挖孔桩做基础,顶进施工,见图1。

图1 加强型纵挑横抬梁法加固平面(单位:cm)

3 超低位架设便梁线路加固方案设计

施工期间,由于京九线运输繁忙,原设计方案需要向铁路部门要点,封锁线路次数较多,不能满足工期安排,在原设计挖孔桩基础已施工一半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强烈要求将现有线路加固方式改为架设D24便梁防护线路,分孔顶进,加快施工进度。经和有关单位共同探讨,确定将D24便梁大纵梁与钢枕连接处的上下牛腿互换,即上牛腿S12与下牛腿S3互换,使大纵梁在D24便梁通用图《上桥5009-桥》低位架设(丁式)基础上进一步上移15 cm(即轨顶至便梁顶距离由29.9 cm缩减至14.9 cm),以满足铁路限界“建限-1”的要求。D24便梁双线超低位架设横断面如图2所示。

图2 D24便梁双线超低位架设横断面(单位:mm)

线路中心线与便梁架设时结构中心线偏距达到49 cm,导致线路内侧的纵梁受力进一步加大,超出便梁原设计适用范围,如果施工时采用这种方式架设,必须对其进行强度、剪应力及下挠度等进行检算。

3.1 D24便梁结构简述

施工中所采用的D24便梁为上海铁路局设计院设计,宝鸡铁路桥梁工厂生产,便梁结构长度24.5 m,计算跨径24.12 m。便梁主要由两片纵梁和36根钢枕组成,每片纵梁宽48 cm,高130 cm,便梁纵梁有效截面分别如图3所示,其中纵梁支点处(K0)、距支点1/8处(K0.125)、1/4处(K0.25)、1/8处(K0.375)、1/2处(K0.5)的截面其对形心处X轴的截面,惯性矩可利用 AutoCAD查寻得到,分别是:IX0=0.020 8 m4,IX0.125=0.017 1 m4,IX0.5(0.25、0.375)=0.024 4 m4。

图3 便梁纵梁有效截面示意(单位:mm)

3.2 D24便梁双线超低位架设设计采用荷载标准

(1)恒载

据《上桥5009-桥》图纸说明中有关规定,计算时恒载采用单片纵梁均布重量11.43 kN/m;

(2)活载

铁路活载按换算均布活载计算,根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中附录C “铁路标准活载的换算均布活载及加载规定”。

冲击系数:冲击系数(1+μ)=1+28/(40+L),设计按列车限速45 km/时考虑,根据(铁路桥梁检定规范)2004(4.0.10)公式,μ折减系数m=0.75×(v/60) =0.75×(45/60)=0.562 5,1+mμ=1+0.75×0.75×28/(40+24.12)=1.246。

内力偏距增大系数:由于便梁的偏心架设,内侧纵梁内力偏距增大系数根据杠杆分配法,可按下述公式1+§=(4.46×0.5+0.49)(4.46×0.5)=1.22。

3.3 纵梁内力计算

(1)弯矩

将D24便梁分成八等分,求各截面的最大弯矩值,如表1。

表1 D24便梁最大弯矩计算

(2)剪力

支点处恒载剪力:Q恒=0.5pL=0.5×11.43×24.12=137.85 kN

支点处活载剪力:Q活=0.5×0.5×K(1+§)(1+mμ)=0.5×0.5×123.7×1.246×1.22=1 133.87 kN

所以:Qmax=137.85+1 133.87=1 271.72 kN

3.4 便梁纵梁截面检算

(1)弯曲应力

各个截面设计弯曲应力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D24便梁内力计算

纵梁各个截面设计弯曲应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纵梁强度可以满足要求。

(2)剪应力

(3)下挠度

静活载在跨中所产生的下挠度fkmax=(5/384)×0.5KL4/(EIX0.5))=(5/384)×(0.5×104×103×24.124)/(2.1×1011×0.024 4)=0.055 m<[f]=24.12/400=0.060 3 m(临时结构最大挠度容许值)。

结论: 经过对D24便梁超低位架设后的纵梁的最大弯曲应力、最大剪应力、跨中最大下挠度的分析计算,其结果均在规范容许范围内,此方案可行。

4 超低位架设加固施工步骤简述

施工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步骤,将3孔箱体顶进就位。

第一步:分别架设D16及D24施工便梁,施工线间挖孔桩,浇筑便梁基础盖梁A、B及条形基础C。

图5

第二步:纵移D16及D24便梁,施工I号箱体侧及箱体基底旋喷桩。

第三步:吃土顶进I号箱体,施工I号箱体出入口外U型框架。

第四步:纵移D16及D24便梁,架设D16便梁,施工Ⅲ号箱体侧及箱体基底旋喷桩。

第五步:吃土顶进Ⅲ号箱体,施工出入口外八字墙。

第六步:纵移D24便梁,拆卸16便梁,施工Ⅱ号箱体侧基底旋喷桩,拆除影响的桩基及盖梁,顶进Ⅱ号箱体。

箱体全部就位后,拆卸D24便梁,恢复线路正常运行。

5 结束语

本工程线路加固方式经以上变更后,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现在工程已施工完毕并已顺利通过验收。设计调整便梁上下牛腿设置,超底位架设便梁,克服了D24型便梁仅适用直线、双线线间距需大于4.51 m的限值,进一步拓宽了D24型便适用范围,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1] TB10002.1—2005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S]

[2] TB10002.2—2002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粉质纵梁架设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基于多品种混流生产的商用车车架纵梁自动化上线装置研究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趣题:“架设电线”(选自《数学游戏》)
架设中韩教育的“金桥”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基于Dynaform地板纵梁回弹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