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坑降水引起周围建筑物沉降的预测及其防治措施

2013-05-14 05:57王文峰
实验流体力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含水层降水水位

王文峰

(中铁济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22)

1 降水对周围地表沉降的研究现状

随着抽水时间延长、抽水量的增加,人们逐渐察觉到过量抽水与地面沉降之间有某种联系。O.E.Meinzer1923年最初阐述了地表沉降的定义;1924年,日本对关东地震后的地表沉降再次进行了测量,最终确定了地表沉降与地下水下降之间的联系[1];太沙基1925年提出一维单向固结理论,比奥1941年提出了三维固结理论[2]。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又从三维流固耦合模型、数值模拟、微观等方面研究了地表沉降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3]。

2 降水沉降的理论分析

2.1 地面沉降机理

基坑降水是引起周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降水会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形成一个以基坑为中心的水位降深漏斗面。原始水面以下,排水引起地基土层中孔隙水体积减小,随后孔隙水压力逐渐减小,使有效应力增加,在有效应力作用下土体骨架产生瞬时和蠕动变形,地表即发生沉降。有效应力原理是基坑降水引起地表沉降的基本原理[4],如图1所示。

图1 有效应力原理

图1中P为土层的总压力,σ′为有效应力,u为孔隙水压力,即P=σ′+u。当地下水下降时,地层中的总应力保持不变,孔隙水压力减少ΔP,随即有效应力相应的增加ΔP,即P=(σ′+ΔP)+(u-ΔP)。

2.2 降水影响范围的计算

降水影响范围的计算分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两种。降水影响范围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潜水含水层抽水影响范围的计算公式

(1)

式中l——降水井影响范围;

s——降水井外壁处的水位降深;

k——地层的渗透系数;

m——潜水含水层厚度。

承压水含水层降水影响半径计算公式

(2)

2.3 降水曲线确定[5-10]

在基坑抽水的过程当中,地下水的变化将从不稳定形态发展到稳定的形态。其引起的地下水位降深为漏斗状,可通过解析法或数值法加以分析(如图2所示)。现有的基坑降水计算预测基本也是解析模型,其模型一般是应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稳定流完整井干扰群公式, 降水范围内任意点的水位降深方程如下。

图2 水位降深示意

式中S——降水范围内任意点的水位降深;

m——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k——地层的渗透系数;

Qi——按干扰井群计算的第i个降水井的单井流量;

li——第i个降水井的影响范围;

ri——第i口井中心至地下水位降深计算的点的距离;

n——抽水井的数量。

3 沉降计算[8]

分层总和法考虑土的成层性,根据土有效应力增量计算降水导致的沉降量。对于第i层土的土层微单元,沉降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S∞——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

Ei——隔地层的压缩模量;

Δσi——水位下降引起的各地层的有效应力增量;

Δhi——受降水影响的各地层的厚度。

计算每一水位差作用下的沉降量St

St=ut×S∞

(5)

式中St——某时间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

ut——固结度。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济南市二环西路拓宽改造,与其相交的京沪铁路三、四线铁路桥须拆除重建,铁路桥基坑开挖深度为7.9 m。铁路桥施工为便梁防护线路,顶进施工,便梁下的支墩采用人工挖孔桩,桩长29 m,铁路桥基坑及挖孔桩施工需降水,降水深度约28 m。基坑西南角有6层和二层居民楼各一座,距基坑边只有5 m,居民楼为砌体结构,埋深约2.0 m,施工降水会对附近的楼房产生一定的影响。

4.2 工程地质情况

场区位于济南市二环西路与京沪铁路三、四线交汇处,该区宏观地貌单元属于黄河、小清河冲积平原,由于修建房屋、铁路等人类活动,原地貌形态已发生改变,地形起伏不大。

4.3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勘探期间埋藏较浅,地下静止水位埋深1.60~1.80 m,高程23.74~24.17 m。地下水受季节影响较大,季节性水位变化幅度约1.5 m,近三年枯水期水位埋深2.5 m左右,环境水对混凝土的环境作用等级为H1。

4.4 土层计算参数

场地地层的物理力学参数选取如表1所示。

4.5 降水影响

①对沉降区地层结构进行分析,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组,确定沉降层与稳定层。

②选择合适的渗流公式计算并绘制地下水位变化曲线,水位降深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呈漏斗状,最终趋于零,如图3。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图3 距离与水位降深曲线

③计算每一地下水位差值下地面的最终沉降量。

经计算,降水影响半径为260 m,地面的最大沉降为25.8 cm,降水会引起六层楼过多沉降,而且局部最大倾斜率为2.8‰。根据要求,建筑物的沉降需控制在3.0 cm以内,且最大倾斜不超过2‰,必须采取措使其沉降和倾斜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4.6 防治措施

在建筑物的周围布置2排旋喷桩做隔水帷幕,东西方向为60 m,南北方向为42 m,旋喷桩采用双管法,桩长29 m,进入下部黏土层,桩径0.8 m,间距0.5 m,两桩之间相互搭接,搭接长度为0.3 m。喷浆材料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O42.5;水灰比采用1.0,可根据现场试验进行调整;高压水泥浆压力不宜小于20 MPa。旋喷桩施工时应先施工靠近房屋的一排旋喷桩,离建筑物较近的位置压力可适当调整,喷浆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上升或冒浆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施工顺序采用跳打法,喷射时自下而上进行(如图4)。

图4 降水防护平面(单位:m)

为使地下水位变化控制在《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规定的1.0 m之内,并且使水位降深不大于枯水期的地下水位,在靠近建筑物一侧布置一排回灌井点,回灌井深12 m,直径为0.5 m,如果水位下降超过1.0 m,应及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

4.7 监测

为了确保基坑侧壁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必须对整个基坑施工降水过程进行施工监测,监测点设在建筑物的四角(拐角)上,高低悬殊或新旧建筑物衔接处,伸缩缝及不同埋深基础的两侧;每栋建筑物布置6个沉降测点、2组(每组2个)倾斜测点。裂缝观察监测点结合建筑物情况布置在裂缝周边墙体上。靠近建筑物一侧间距20~30 m均匀布置7个水位观测井。现场监测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大小进行适当调整,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加密到2~3次/d。

4.8 防治效果

降水过程中,通过对水位观测孔的观测,发现旋喷桩与建筑物之间的地下水位变化在0.5 m以内。未施工旋喷桩的部分地下水位超过1 m,通过回灌井及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使地下水位的降深始终保持在1 m以内。通过对建筑物的监测,未发现建筑物出现裂缝等情况,建筑物的最大沉降为11 mm,最大倾斜为1‰,满足规范要求,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

[1] 郭瑶.深基坑降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6

[2] 史翰.关于武汉地区深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探讨[J].土工基础,1999,13(4):13-15

[3] 顾小芸.地面沉降计算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9(2):81-85

[4] 张勇.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实时预测[J].岩土力学,2008,29(6):1593-1596

[5] 乔焕新.基坑降水引发周围地面沉降的实例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4(3):47-51

[6] 谢康和.成层土中基坑开挖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 浙 江 大 学 学 报,2002,36(3):239-242

[7] 李文广.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4(1):181-184

[8] 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45-248

[9] 许锡金,李东霞. 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4):194-198

[10] 赵明.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建筑物沉降影响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含水层降水水位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与有效降水对比分析
煤层顶板承压含水层涌水模式与疏放水钻孔优化设计
完整井抽降水引起的侧向有界越流承压含水层变形解析研究
Cloud seeding
基于地层及水化学特征分析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
七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