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跨大西洋贸易的挑战

2013-05-14 16:53安娜·帕莱西奥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高级别自由贸易区大西洋

安娜·帕莱西奥
(作者曾任西班牙外交部长、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现为西班牙国务委员会成员)

在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宣布美欧自由贸易谈判将会开启一个全面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之后,大洋两岸兴奋不已。就在令人焦躁不安的过去一个月中,谈判的动力似乎已消失殆尽,而这一声明又重新燃起了人们对于美欧之间达成具有变革意义协议的希望。

虽然评论家和决策者们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协定中无数的固有挑战,但是情绪基调总体乐观。这一点也体现在了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上任后首次出访时在柏林所发表的言论。然而,为了避免因诸如补贴和食品安全等敏感议题导致谈判陷于停滞,关键的政治角色需首先会面、解决核心的差异问题。如若再辅以持续性的高级别会晤,这一方式会对促成协议的达成或加速其破裂。

美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总产量的比重逾50%,跨境投资总额近4万亿美元,这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协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这一协定也会对跨大西洋关系产生更为广泛的变革作用。

一个雄心勃勃、全面兼容于世贸组织标准并接纳第三方的跨大西洋贸易协定不应仅着眼于为一个“经济北约组织”铺下奠基石。实际上,它还应寻求为一个覆盖整个大西洋盆地、成员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创建基础。

美欧贸易协定的完成将会为受欧债危机所拖累、面临战略脱钩风险的跨大西洋关系重新注入活力。不过遗憾的是,我们曾一度踏上这条道路,只是未能走得更远。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在决策者们寻求重构战后美欧关系之际,曾有过建成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努力。然而,美国在完成了同加拿大和墨西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疲惫不堪,加之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搁浅。在2007年,由于双方在政策、尤其在健康和安全标准问题上的分歧,距今最近的这一次尝试也未能开花结果。

当前的环境似乎更为有利于自贸协定的达成。大西洋两岸都迫切需要这一伙伴协定所能带来的经济推动力。在美国,在这个应能获得两党共同支持的问题上,推动自由贸易有可能会给奥巴马带来政策上的胜利。与此同时,谈判也给了欧洲一个机会,使其能够脱离单调乏味的危机管理的议题,转而谈论促进增长的灵丹妙药。

另外,当然也有来自世界上的新兴经济大国的推动作用,因为这些国家正对美国和欧洲主导国际贸易标准的能力发起挑战。

有人建议:考虑以既有的美欧自由贸易和自由贸易相关的协定作为谈判的起点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然而,即将到来的谈判要取得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积极的气氛和技术谈判的起点,协定的达成同样也需要最高层的政治意愿。

美国这一边,总统和国会须致力于确保根深蒂固的国内利益行业,如农业和民航业,不会对协议的达成形成阻碍。真正有争议的问题,如转基因食品、补贴和知识产权,应当现在就提呈给关键的政治人物,而不是一拖再拖。

我们已经看到了来自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马克斯.鲍克斯和资深共和党人奥润.海什的国会成员对此的有限支持。后者认为可能会签署的自贸协定将会是“一个诱人的机会”,并特别提到了需要解决欧盟的“不平等的农业壁垒”,包括有关转基因有机体和荷尔蒙的政策。

在欧盟一方,需要的不仅仅是欧盟委员会的参与,还需要欧洲理事会和成员国首脑的直接参与。虽然协定的谈判在欧盟委员会能力范围之内,关键问题上获得进展仍需要获得成员国的明确支持。例如,如果没有法国和意大利的支持,农业问题或地理标示问题上就无法达成妥协。事实上,法国已经就农业改革和文化补贴问题表达了抱怨。

在奥巴马声明之前,美欧就业与增长高级工作小组所发布的一份最终报告建议“欧洲和美国应在谈判开始后举行周期性的高级别会晤”,从而审议会谈的进展情况。这是一个绝佳的建议,但是这种高级别的会晤应当在最开始得到开展,时间应早于预计夏季开始举行的贸易会谈。

现在所需要的是一个专注的高级别会议,与会者应是为数不多的重要政治领袖。

一个卓有成效的峰会应当向世人展示,最高决策层在原则上有意愿清除这一协定的主要阻碍。如果峰会取得成功,它将为对高效、有效的技术性谈判奠定真正的政治支持。对于一个能让跨大西洋关系再现活力的协议而言,这是最低的要求。

猜你喜欢
高级别自由贸易区大西洋
大西洋上的法罗群岛时而低沉温柔,时而遗世独立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七旬老兵打造鲸鱼船欲穿越大西洋
电波跨越大西洋
非洲26国将建最大自由贸易区
大西洋旗鱼捕获沙丁鱼有秘诀!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