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点荧光

2013-05-14 09:08朱成玉
知识窗 2013年3期
关键词:灯芯荧光火柴

朱成玉

因为一场大风吹断电线,很久不曾停过电的城市经历了一次短暂的黑暗。我在黑暗中摸索着,找到了一只打火机,点着了不久前为孩子买的生日蛋糕上剩下的几只小蜡烛,那荧荧的火光像萤火虫一样气若游丝,却令我不再那么慌乱。

忽然,就想起祖母来。

祖母的一生就像一根火柴,不断地为我们储藏着热情和温暖。火柴,小小的木头,把最炽烈的光,藏在最不为人知的暗处。初嫁时,头戴红纱,身材短小,为挥锄的男人烧水煮饭,为灯下的孩子穿针引线。年老时,光焰散尽,头顶的红纱早已变成灰色的头巾,她再也燃不起火来。

小时候经常停电,这时祖母就会点燃一盏煤油灯。灯芯长了的时候,屋子就会亮一些,我们在墙上的影子也更清晰一些。我们喜欢这个时候,也更乐于让手掌变幻出老鹰和小兔子的模样,去墙上飞翔或者奔跑。可是祖母往往会在这个时候拿起剪刀,把放纵得有些得意忘形的灯芯拦腰剪掉一半,只剩下微弱的一半光亮,苟延残喘。我们的老鹰和小兔子也不再飞翔和奔跑了,我们钻进冷冷的被窝,眨着黑亮亮的眼睛,看着祖母在那半点荧光下,纳着似乎永远也纳不完的鞋底。我们想,那样的鞋子肯定命硬,穿着那样的鞋子,就算再黑的夜、再难的路,也总能爬回家的吧。

祖母的半点荧光,长在故乡的中心,是故乡的灯芯。不管我们走多远,都不会忘了回家的路。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逮捕了我党的一名地下工作者。他在被俘后,受尽了日本兵的严刑拷打。但是日本兵为了套出他口中的机密,却又不让他死,把他的两条腿绑住,两只手绑住,甚至把他的两个大拇指绑住,防止他自杀。他每天就在酷刑和审问中度过,但是看守他的日本兵发现,他竟然每天早晨都坚持做操。由于腿伤他不能站起来,就那样躺在床板上,嘴里喊着号令,扭动着腰肢,活动着胳膊。在被日本兵关押的一年当中,天天如此,等到日本投降的时候,他竟然奇迹般地还活着。

残忍的酷刑差一点点掐灭他的生命之火,但他依靠心中的信念,顽强地留住了生命的半点荧光。荧光虽半点,却可以暖一副躯壳于冰窖,救一颗心魂于地狱。

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里有一句话: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呢?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是啊,黑暗并不可怕,只要心中亮着哪怕半点荧光。

读阎连科的小说《年月日》的时候,脑海中也闪闪烁烁地浮现着半点荧光。

先爷是整个村落唯一留下来的一个人,他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守护一株玉米苗。那是他的半点荧光,他的全部希望。无粮,他把老鼠洞里的存粮刨出来;无水,他把井里的水用褥子浸湿拧出来。直到老鼠洞里再刨不出一粒米,仅有的水井也被死老鼠填满。先爷到处捉老鼠当吃食,到四十里外去寻水,与狼群展开一夜的对峙并最终令狼群退去。当他发现玉米苗亟需肥料的滋养时,他毅然决然地以自己的身躯为它充当肥料。最终,他的尸体与玉米的根须紧紧地相拥而眠,玉米的根须穿透了他的皮肉和骨髓,吸吮了他的养料而存活下来,并最终结成了玉米棒子,上面有七颗成熟的玉米籽。

那七颗宝贵的玉米种子,也便成了村人们的半点荧光,给了他们得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先爷通过那七颗种子,传递给村人们一个信念:“能活着就好!”

能活着就好,活着就会上演奇迹。

只要还有一片鹰的羽毛,便不该对飞翔感到为难;

只要还能见到一滴露水,便不该抛弃对叶子的爱恋;

只要还有一根火柴,便不该失去对光明的渴念;

只要还有半点荧光,便不该有半点厌世弃世之心!

猜你喜欢
灯芯荧光火柴
灯芯草的陪伴
大石灯草文化节
魔力荧光色
为什么煤油灯需要借助灯芯才能燃烧
玛卡荧光碳点的合成及用于苦味酸的荧光检测
Fluorescence world荧光人间
清凉灯芯糕
火柴变变变